此时此刻你最温暖

在老公3岁的时候,父亲就因公而逝了。母亲拿着父亲微薄的抚恤金拉扯兄妹5个。也是从那时候起,大哥就默默肩负起家庭的重任,为兄弟姐妹的事情操碎了心。每次听家里人回忆起大哥如何为兄弟姐妹们张罗的故事,我都会感动的掉眼泪。可是他们当时人都摆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很是纳闷。

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才破解了心中的疑惑:因为大哥总是念念不忘自己的辛苦,说起当年,就要数落兄弟姐妹们一顿,给谁也不留情面。让当事人觉得自己就是笨蛋一个,一无是处。久而久之,大家对他的感激之情就被埋怨取代了。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古老的东方故事:天神要奖励一个人,因为他非常善良而且动机纯粹。天神命天使找到他,问他想要什么,并且答应无论想要什么都会让他如愿。然后,天使来到这个善良的人面前,告诉他这个好消息。他回答说:“哦,但我已经很快乐了,我想要的都已经有了。”天使解释说, 对神必须机智一些,如果他想给你礼物,你最好接受。然后这个善良的人回答说:“既然这样,我想让所有接触到我的人感到快乐,不过不要让我知道。”自此以后,不管他出现在哪儿,那里枯萎的植物都重新焕发生机,生病的动物变得强壮,病人恢复了健康,不快乐的人卸下了重负,打斗的人和解了,深陷困扰的人找到对策。这个善良的人对这一切毫不知情,因为这些发生在他离开之后,而不是在他眼前。没有骄傲、不带期待、浑然不知却心满意足的他行遍世界,把快乐散播给每一个人。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当代欧洲精神心理学引导者皮耶罗.费鲁奇的暖心作品《心灵革命》这本书,用19个改变人生的善意法则:指引我们如何做到没有骄傲、不带期待、浑然不知却心满意足的他行遍世界,把快乐散播给每一个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会明白宽容、诚实、慷慨、耐心,是护佑我们人生的必需品。而只有没有骄傲、不带期待、浑然不知却心满意足的情况下,也唯有此时此刻的我们才是最美的自己。能温暖自己也温暖了别人。

NO.1 做一个快乐的人

快乐,或者至少一种乐观的心态,是善意的核心。不妨想象当你接受别人不情不愿的善意举动时,你心里会怎么想?比如说,有人提出开车载你回家,但一路上都很生气;有人给你做了顿饭,但嘴上老是在提醒他做这些都是为了你;有人帮你找到了丢失的钥匙,顺便来一顿训导,说你太粗心大意了。没有人会渴望那样一种善意,因为真正的善意是快乐的付出。如果付出的时候你丝毫不快乐,就不可能是善良的。

快乐,虽然稍纵即逝,但他关系到我们生活的基本重心。关于快乐的理论主要有两派,第一派认为,当感官之乐达到极致时,快乐就会出现,这就是享乐主义。第二派认为只要寻得了生命的意义就会快乐,即便要为此费尽精力并饱受挫折,这就是幸福论。“”幸福主义“”这个字眼来自希腊语的守护神,意思是“”真正的自我“”。我觉得幸福论更有说服力。重要的是我们相信什么。如果我们的生活有了意义,快乐就会降临。

要想获得喜乐,仅仅有感官之乐是不够的。米哈里.切克森米哈赖曾在他对“心流”或“最优体验”的研究中,他记录了许多人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心情状态,他们感到轻松自在的时刻也就是心流在活动的时候。大体而言,他们最快乐的时候并不是坐在沙滩上放松或吃大餐的时候,而是全身心投入到某项需要自律、专注和热情的活动中,比如下象棋,拉小提琴,读哲学书或跳舞的时候,这些活动为生活赋予了意义。

如何才能让我们感受到心流在活动的体验呢?

首先是自我分析,分析是什么原因妨碍了自己开心地生活:可能是完美主义者,或者我们总是心怀内疚,或者是自视过高,又或者是总是关注生活的消极面。只要我们意识到这些自我破坏行为就足以帮助我们摆脱这些破坏性态度的掌控。

其次是问问自己,什么让我们快乐?享受大自然之美,陪伴心爱的人,从事体育运动、读书、演奏音乐,重新发现孤独。这个问题的答案,有无数的可能,有的非常遥远,有的触手可及,我们需要做的仅仅就是好好利用这些可能性。

影响我们“心流”活动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是在寻求自己快乐时,我们不知不觉会削减他人的快乐。实际上自私和利他主义可能是好朋友而非敌人,如果我们追寻快乐的话,我们就会更积极,对他人更坦率,也会支持他。

二是人际关系紧张。如果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会更快乐。各种研究显示人际关系的质量(而非数量)是幸福的源泉,甚至有研究显示我们的健康活力和正面情绪与人际的融洽程度成正比,恰恰是那些关注他人,参与他们的生活,设法减轻其痛苦并休戚与共的人,才最有可能获得快乐和无限喜乐。

三是动机不澄明不管是谁,只要真心善待他人而没有不可告人的 ,那就比希求回报的人更有可能快乐。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并不决然对立。如果我们设法让自己过的充实并充满灵感,我们就能真正帮助到他人。这样善意就有机会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

NO.2 懂得感恩

即使是寻常不起眼的事物,我们也要能看到它的内在价值。要想获得快乐和幸福,这种能力必不可少。有些人似乎应有尽有,但仍然不满足,因为他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视若无睹,反而一味的追求其他东西,或对不愉快的事情耿耿于怀。相比之下,其他人可能并没有那么幸运,却懂得欣赏,被许多人视为理所当然的简单事物,例如身体健康,天气晴朗和一个微笑。

善良而不感恩是危险的,或者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不懂得接受现状,不对自己得到的东西心怀感激,那我们就很难善待他人。我们会以恩主的身份自居,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感激自己,我们甚至会提醒别人留意自己的善心,期待着他人的感激,并因此变得居高临下。此外我们也很难欣赏那些微妙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例如一个微笑,他人半小时的陪伴或奋起的言辞。我们会变得只重视具体而明显的礼物,例如手表或钢笔。

那天老公从淘宝上看到一款衣服特别漂亮,就要买来送给我。我也被衣服的款式和颜色打动。所以配合老公,和店主沟通后下单买了这件衣服。在等待宝贝到手的这段时间内,内心一直很感激老公的爱。也对衣服有美好的期待。心情极度的好。没想到收到实物后大跌眼镜:实物与照片色差太大,根本不是我喜欢的颜色,而且大小也不合适,太肥简直可以再装一个人进去。直接让自己的心情一落千丈。

想换个号吧,颜色不喜欢;再换个色吧,担心色差的问题。所以让老公退货。没想到老公说:“太麻烦了,你不是和商家沟通过的吗?而且这颜色也还行吧,你要实在不喜欢就送人。”

我的气真是不打一处来,心想老公这是诚心送我礼物吗?出现这些挫折他都嫌麻烦,送人算是什么结论嘛!很生气的走到琴房去弹琴,但是因为心情不平静,很难捕捉曲子的美感,最后以琴弦断裂而作罢。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不懂感恩的例子。其实生活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完美,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瑕疵就否定事件的初衷。因为对不愉快事件的耿耿于怀,而否定事物的内在价值。

不满通常会抑制感恩之心。我们感激的人往往也让我们感到不满,例如我们的父母。我们很容易忘记感恩,但也容易被唤醒感恩之心。无论指责的理由多么充分,我们都应该放下指责,专注于美好的事物,无论他多么的微不足道。感恩是获得快乐的最佳捷径。

NO.3 慷慨要有边界

慷慨的付出会促使很多人纷纷效法。但问题是,你的付出属于哪一种?是出于习惯、内疚和社会压力而付出?还是为了减税、炫耀或标榜自我?
在表达慷慨时,智慧也很重要。有时,我们的付出可能会造成伤害或破坏,比如把啤酒端给酒鬼,或将摩托车交给鲁莽的人,都可能有致命的危险。

慷慨是内心不由自主的冲动,没有什么比自发地付出更高贵和美好了。

然而赠予的行为,也可能以其他的方式。让人感到尴尬,比如赠予可以用来表现优越感和道德高尚:看我多慷慨。送礼也可能带有很微妙的意图,比如让人产生依赖或负债感:我送你这份礼物,以后开口让你帮忙就容易了。同样的,赠予的时候也可能有真心但无头脑,不缺热情,可礼物却累赘无用。如果给住在小公寓的人送一条大狗,又或者让摇滚乐爱好者去听贝多芬的交响乐,他会做何感想呢?很多礼物既不恰当,也容易得罪人。

送礼的人可能会反对说,他仅仅是希望接受着幸福,安全或变得更好,也许送礼的动机是真诚的,但整个过程完全出于送礼者的价值判断。接受者会怎样看待这份礼物呢?可能会感到不舒服,因为除了要忍受压力之外,他甚至还得谢谢你。这种赠与没有自由,没有真心,只有控制。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慷慨之举,让赠与者和接受者都有高贵而又美好的感受呢?

首先要建立在了解他人的前提下。送别人东西,最好是送他日后生活真正需要的东西,可能是用于生存,也可能是引导学习、培养兴趣,治疗疾病、谋求生计或花发挥天分。只要不是出于内疚感,罪过,炫耀或想让他人依赖自己,给予才是真正的赠予。这是真正免费的礼物,反过来它会产生自由。这是善良的最佳状态。

其次要选对礼物。你的慷慨不仅可以表现在物质方面,也可以表现在精神品质上。这种慷慨的形式很微妙,每个人都拥有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资源,比如想法、形象、经验和记忆。

有时我们太容易插足别人的事——提建议,公开发表观点,但往往没有透露内心深处的东西。我们把这些经历留给自己,只向他人传递轻松的部分。然而只有分享内在体验和最丰富的那个自我,我们才能与他人建立丰富而幸福的人际关系。

如果有人愿意同你分享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涉及到内心的体验、灵感;或者能够慷慨而不辞辛劳付出自己的想法和注意力。得到对方的建议、检查、反思、纠正错误、好点子。交流到这种程度的人际关系会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皮耶罗.费鲁奇的19个改变人生的善意法则:诚实,无害,温暖,宽恕,联结,归属感,信任,正念,同理心,谦卑,耐心,慷慨,尊重,灵活性,记忆,忠诚,感恩,助人为乐,快乐每一个法则都可以让我们在此时此刻变成一个温暖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此时此刻你最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