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进阶实操篇之时间管理精进术(一)

时间之谜


彼得·德鲁克---因为说“不”,人们会变得高效。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如果我当时破例一次,那我大概已经破例好多次了。

迈克尔·菲尔普斯---我的常规,它贯穿我的整个人生,我不想改变它。

亨利·大卫·梭罗---我确实相信简单。要简化生命的问题,区分必要的和真实的。

托马斯·索维尔---所谓的解决方法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取舍。

莫罕达斯·甘地---把自己降为零。

“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侯世达法则。



衡量时间管理的维度有两个,一个是行动的效率,一个是目标的正确性。正确的目标配合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将得到最优结果。决定命运的不是性格,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时间人格”。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和他的研究伙伴约翰·博伊德经过长期深入研究,在《津巴多时间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六种时间观,并指出每个人对时间的认识决定了他看待事物和生活的角度,也决定了他的人生。偏激的时间观会导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每个人都能够调整自己的时间观,从而拥有平衡的时间观。六种时间观分别是:关注过去的消极时间观、关注过去的积极时间观、关注当下的宿命主义时间观、关注当下的享乐主义时间观、关注未来的时间观及超越未来的时间观。适度的未来时间观加上平衡的当下时间观,辅以固定的积极怀旧时间观,就是理想的组合时间观。如果能根据情境灵活地转换时间观,就能有效利用时间,拥有高效、健康的生活。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编著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建议有效利用整块时间、统一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一次只做一件事等方法。欧洲著名的管理大师、管理教育家,“圣加伦管理学派”的创始人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教授在《管理成就生活》中强调聚焦优势,也就是把精力集中在最擅长的事情上,而不是平均用力。

关于如何成为更优秀的人,上一篇提供了10个心法,本篇将专注于时间管理,助你不断精进。



一 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

(参考书目:格拉宁《奇特的一生》)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是前苏联时期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科学家。26岁时独创了“时间统计法”,并乐此不疲地沿用了56年直至过世。他一生中发表了70余部学术著作,博学高产的同时,还充分享受了人生。

“时间统计法”分为三个步骤: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和决策计划

1 记录数据的核心要求是尽可能简单记录,但必须全天候监控时间。对于除睡觉和吃饭外的事件,要逐一记录所需时长,从而让时间可视化。比如:*月*日,工作**分钟/小时;读书**分钟/小时;健身**分钟/小时;陪伴家人**分钟/小时等。无论是哪一项内容,都要尽可能详细,并最好列有清单。如:*月*日,读科学类书籍《***》分钟/小时,读哲学类书籍《***》分钟/小时;*月*日,陪家人聊天**分钟/小时,陪家人吃饭**分钟/小时,陪家人外出散步**分钟/小时,帮家人处理事情**分钟/小时。

2 统计分析的要求有四点:对事件进行分类、统计有效工作时间、统计单项工作所用时间、进行年度总结。①柳比歇夫将时间划分为工作和休息两大部分,工作部分又划分为中心工作、附加工作和社会工作。②有效工作时间指做符合自己目标或能够提升能力等重要事情的时间。③单项工作时间指完成一项连续性工作所需的总时间,如每天做两页ppt,一周之内完成了整套ppt总计花费的时间。④年度总结基于季度总结、月度总结和周总结,记录每个分类的总计使用时间。比如:一年读了多少本书,每本书的书名、读书时长、书的类型、读书笔记和心得等。

3 决策计划(反馈)。在这个步骤中,柳比歇夫提倡:根据分析所得内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挑选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两项工作并行等方法管理时间。

原新东方名师、著名天使投资人李笑来十分推崇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并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中提出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强调对时间进行估计并及时行动。估算时间的核心是准确判断对事情的熟悉或陌生程度。重复做过的事情,熟悉程度较高,预计花费的时间较短,预估的准确性也会较高。如果是新任务,则需要预测到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

“时间统计法”学习重点&启发

1 详细、精确记录时间的花费,明确浪费时间的行为并坚决杜绝。

2 根据记录时间制定计划,统计实际完成时间,分析时间差产生的原因(如注意力不集中、手机干扰、发生突发事件等)并设法改进。

3 将难度较高的工作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时刻,利用碎片时间完成耗时较短、不太重要的工作,利用散步、跑步或者通勤时间构思工作计划。

4 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时间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工作时间(包括第一、第二职业等方面)、家庭时间(包括陪伴父母、伴侣、子女)、成长时间(包括健身、读书、旅行、社交、技能学习等方面)、休闲时间(主要指看电影、听音乐、绘画等娱乐活动)等。通过统计分析,对比每天、每周、每月甚至每年在某项事件上花费的时间,掌握自己的有效时间花费比例,进而根据目标调整时间分配。



二 Kris:1-3-5清单法

(参考书目:kris《引爆自律力》)


清单法作为时间管理理论的雏形,被很多人熟知和使用。只需逐条列出每天要做的事情,完成一项标记一项。但是,清单法看似简单却有两个弊端。一是列清单使用的是发散思维,会越列越多。比如去超市前列购物清单,可能会把并不需要的东西也列出。二是清单上的事项没有主次之分,会导致我们首先挑选容易完成的、不重要的琐事,结果整日忙忙碌碌,却并没有全部完成清单上的事项。

国内首家行动服务平台“一行DoMore”创始人Kris提出的1-3-5清单法,主张把事务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特别重要的任务,每天只可以设定1个;第二类是中等重要的任务,每天设定3个;第三类是小型琐事,每天设定5个。根据事件的重要程度,每天量力完成。这个方法有效避免了清单法的弊端。




三 博恩·崔西“三只青蛙”时间管理法  

(参考书目:博恩·崔西《吃掉那只青蛙》)


如果你必须吃掉一只青蛙,不要长时间盯着它看。

如果你必须连着吃掉三只青蛙,记得要先吃掉最大、最丑的那只。

19世纪末,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研究英国人的收入分配问题时发现:大部分财富流向小部分人口,某一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与这一部分人所拥有的财富的份额,具有比较确定的不平衡的数量关系。之后进一步研究证实,这种不平衡模式会重复出现,具有可预测性。经济学家把这一发现称为“帕累托收入分配定律”,认为是帕累托最引人注目的贡献之一。管理学家从帕累托的研究中归纳出了一个简单的结果:如果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由此就可以预测,10%的人所拥有的财富为65%,5%的人享有的财富为50%。正如理查德·科克的精彩描述:“在因和果、努力和收获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典型的情况是:80%的收获来自于20%的努力;其他 80%的力气只带来20%的结果。”这就是80/20效率法则(the 80/20 principle),又称为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则或不平衡原则。

基于帕累托法则,个人和职业发展培训师、全国畅销书作家、世界著名潜能训练大师博恩·崔西提出了“三只青蛙”时间管理法 。青蛙意味着最艰巨、最重要的任务。“三只青蛙”指的是我们每天(周、月、年)最重要的三件事。利用帕累托定律,每天花20%的时间,集中精力优先处理三件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坚持不懈,人生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欢迎给我留言,分享你的时间管理方法~

敬请期待:优秀进阶实操篇之时间管理精进术(二)

你可能感兴趣的:(优秀进阶实操篇之时间管理精进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