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最后一家书店|身处黑暗时最高级的活法,用阅读点亮希望之光

燕晓:职业撰稿人

这是与您共读的第44本书。欢迎关注燕晓,一年完成52+本经典好书的阅读。

比疫情更可怕的,是战争!

1939年8月,希特勒派人冒充波兰军队,悄悄占领波兰边境的格雷维茨电台,并用波兰语广播向德国发起“挑战”的声明。

9月1日拂晓时分,希特勒借口应战波兰,指挥德军对波兰实施“闪电战”。

9月3日,根据盟约,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一个叫格蕾丝·班尼特的乡下小姑娘,恰恰就在这个时候,怀揣着梦想从乡下来到了伦敦。

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如此平凡的一个小女子,竟然会在这场狂轰乱炸的战争中,成为了伦敦人民心目中的女英雄。

这是英国历史小说作家玛德琳·马丁以二战历史为背景,创造的长篇小说《伦敦最后一家书店》,玛德琳通过一个普通女子的视角,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战争带给人们的恐慌,生离死别带来的巨大创伤,以及在灾难面前,人性的懦弱与伟大。

当战争和灾难来临之时,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越是身处黑暗,越需要点亮一束光,引领大家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唯有通过阅读,方能将灵魂带离战乱现场,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它不仅可以通达心灵,还能带着我们突破黑暗的困境。

01 没有选择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

初到伦敦的格蕾丝因为没有推荐信,无法出门找工作,她只好在韦瑟福德夫人的建议下,暂时去一家小小的书店——樱草山书店里帮忙。

别看樱草山书店的名字特别浪漫,书店的老板埃文斯先生可真是个性格孤僻,脾气古怪的老头,他毫不客气地将格蕾丝给赶走了。

要不是韦瑟福德夫人一再争取,要不是格蕾丝考虑到自己得赚钱交房租,她可一点儿都不想再去那个杂乱无章,空气里混着发霉味道的小书店了。

人生就是这样,许多时候不由你选择它便开始了,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无法选择的生活。

格蕾丝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她只明白一点,既然来了,就要努力做好这份工作。

尽管那个古怪的埃文斯先生说了,不需要她做任何事情,但她决定,必须做些什么。

樱草山书店的书实在是太多太乱了,而格蕾丝看过的书并不多,她想整理书籍,却又无从下手。

此时,她遇到了乔治,一个热爱阅读的年轻男子。他推荐格蕾丝阅读《基督山伯爵》,并且建议她,先了解这些书籍,再去给它们分类。

每本书都是一把钥匙,它能够打开各种困住心灵的枷锁。

格蕾丝在乔治的建议下,开始对所有的书籍进行分类,还给每一本书写了一句推荐语,让需要的人一目了然。

兰心蕙质的格蕾丝让原本阴暗沉闷的樱草山书店一下子变得轻快明亮,埃文斯先生也渐渐改变了态度,对格蕾丝刮目相看,并且给她推荐不少经典名著。

慢慢的,阅读将格蕾丝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她忘却了被舅舅刻薄对待的委屈,她放下了母亲离世给她带来的悲伤。

阅读开拓了她的视野,让她对人性的理解更为深刻,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如果我们总是抱怨生活,不愿意接受生活的安排,也将会错过这份无从选择的生活背后藏着的彩蛋。

对于格蕾丝来说,刚开始,书店并不是她想要的工作,但是,因为她选择了认真对待,选择了全身心地投入,选择真诚地对待身边每一个人,这份工作便给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02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随着战火的不断蔓延,年轻人都被征召上了战场,幼小的孩子们为了免遭战火的袭击,被送到了乡下暂住。大家心里没底,惶惶不可终日,完全失去了安全感。

另一边,德军的“闪电战”已经运用到让人恐怖的程度。他拿下波兰仅用了二十多天,之后,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整个欧洲。

“闪电战”出击,仅一个小时就攻下了丹麦,用了五天的时间征服了荷兰,就连对付欧洲“最强的”法国,也仅在40天内,就将其击溃。

可以说,德国纳粹所到之处,皆寸草不生。整个欧洲陷入一片恐慌,仅剩英国还在硬挺,在希特勒眼里,拿下英国轻而易举。

1941年,德军向伦敦发起了猛烈的“闪电战”突袭,整个城市被炸成一片废墟。据悉,纳粹德国空军对伦敦总共进行了连续57个夜晚的轰炸。

此时,格蕾丝的好朋友们都上了战场,而自己却没有勇气报名参战。没能为国家出一份力,格蕾丝为此暗暗自责。

然而,留在伦敦的她却扛起了更重要的使命。

她申请成为了一名空袭防御督察员,白天在书店工作,晚上便和斯托克斯先生在街上巡逻,第一时间对空袭中受难的民众施以援手。

她的背包里,永远放着一本书,只要一有时间,她便会让自己沉浸在阅读里,暂时回归到宁静和美好中,忘掉那些血肉模糊的画面,远离战争带来的恐慌和不安。

她把大家都请进了“阅读”这座避难所里,让人们都能通过书籍获得力量,抚慰战争带来的创伤,从而坚定战斗下去的决心。

03 在大灾大难面前,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希特勒想要用“闪电战”瞬间击垮英国,他失算了。

1940年5月10日,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对待纳粹分子,丘吉尔主张一定要战斗到底,绝不妥协。

为了鼓励英国人民保持高昂的斗志,丘吉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

“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

是的,在大灾大难面前,除了胜利别无选择,要想活下去,必须想尽一切办法争取胜利!战胜困难之前,必须先战胜内心的恐惧。

格蕾丝在战火纷飞的伦敦街头抢救伤员,为被烧毁的书店代卖图书,帮助韦瑟福德夫人走出失去儿子的阴影,她的勇敢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最让人称赞的是,当格蕾丝和大家在地铁站里躲避空袭的时候,她不顾外面嘈杂的轰炸声,大声地给大家诵读,将这束希望之光不断地放大,影响更多的人。

“樱草山读书会”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民众,大家在格蕾丝琅琅的读书声中,成功转移到阅读这座避难所里,找到了心灵的依靠,燃起了坚持到底的斗志。

在这位弱女子身上,我看到了彪炳领袖丘吉尔的影子,他一生热爱阅读、笔耕不辍,他的演讲每一篇都振聋发聩,可以说,是这位传奇人物凝聚了整个英国的意志力。

在这位弱女子身上,我又看到了千千万万个普通英国人的身影,百年前的伦敦街头,书店鳞次栉比。可见,当时的英国人对阅读已经极为重视,知识的力量使英国始终保持着日不落帝国的强大。

04  写在最后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英国人民挺住了,他们成为了二战时期的英雄国家。

在《伦敦最后一家书店》里,没有战场上的厮杀,也没有军事上的谋略,作者通过格蕾丝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感受到了人性的悲悯。

哪怕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只要有不屈的精神,只要有爱,只要能够从书中读到力量和胜利,希望的种子就会不断地生根发芽。

灾难和战争虽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失去了斗志,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

这两年,全球爆发新冠疫情,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许多人因此失去了生活的来源,甚至负债累累;还有些家庭因为疫情影响变得支离破碎,大家陷入了迷茫,对未来失去了信心。

疫情和战争一样,都是无法逃避的灾难,已经身处黑暗之中的我们,何不借助这本《伦敦最后一家书店》,给自己的心灵亮起一束希望之光呢?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伦敦最后一家书店|身处黑暗时最高级的活法,用阅读点亮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