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上学的时候经常听到有妈妈在训斥孩子。
“我不骂你,我管不了你,你看看老师怎么罚你!”
“7点就叫你,起个床磨磨蹭蹭的。早餐都来不及吃。现在好了,要迟到了。”
”你看看其他同学,早就到了,你再看看你?”
“有本事到学校老师罚你的时候你别哭,天天做事磨磨蹭蹭......”
妈妈一边走一边不停地唠叨,从出小区一直训到学校门口。
难道这全是孩子的错吗?事情发生了,多说
这个时候孩子感觉应该是我做事就是拖拖拉拉,反正这样了挨罚就挨罚吧。
“叛逆”的种子就在这一刻埋下了。
这让我想起来前一段时间,暑假,儿子睡得晚,起的也晚,我怕儿子这样下去形成了习惯,养成懒惰的毛病。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我早上很早就叫儿子起床,但毕竟把一个孩子从睡梦中拉起来很难。
儿子总是在半睡半醒中答应一声,然后动一动就又静止了,即便随后坐起来了,也是闭着眼缓好长时间。
总感觉儿子是在磨磨蹭蹭,于是我就喊他:“快点,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这样会养成懒病的”。
本身是想用这句话刺激孩子,结果适得其反。一连几天,我每次叫他起床的时候,他都是磨磨蹭蹭,甚至比前一天有过之而无不及。
直到有一天我催促他时,他却说“你不是说我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吗?那我就再睡一会儿吧。”
我这时候才反应过来,是我给孩子定义了他的这个行为,之后又不断的用语言进行暗示,最终导致孩子认为他就是这样的。
孩子长身体的时候,生理上需要足够的睡眠,别说是孩子就是大人被闹钟叫醒的时候也是要眯着眼缓上一会儿才开始动身的。
当时如果帮他快点清醒起来,而没有数落他(即给他下定义),他应该不会有这种反应。
是我们给孩子贴上了标签。很多时候孩子是本能反应,他们并没有多想,但在我们给他贴上标签以后,给他们方向。
我们总是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果孩子没有做到,我们就会各种的焦虑或抓狂。
前段时间有篇文章很火,专门讨论父母陪孩子做作业的各种心酸:
有家长吐槽自己孩子一晚上只做5道选择题,马上得到一大波回复:
“淡定,你没碰到两小时一题没做的!”
“哎,三个小时,写作文,20个字。真的很想砍人。”
“一写作业尿尿、拉屎、喝水,肚子不舒服、腿让蚊子咬了,各种事情分分钟想揍他。”
“老师让十分钟做完五十道十以内的加减法,包括写名字。三分钟过去了,这货还在把名字写了擦,擦了写,想吼硬是憋住,快内伤了。”
在这里各种牢骚的父母,可能在他们心里已经给孩子下了各种定义,贴上各种标签,学习拖拉,专注力差,不认真.....。
长此以往孩子就被推到了家长的对立面。
有一次我陪儿子写作业,儿子也是各种的小动作,半个小时写了10个字。
我忍着不让自己发作,就在儿子扭头给我抱怨作业多的时候,我想是时候说话了“儿子,你坐在这里半个多小时了,一会儿扣扣这儿,一会儿摸摸那儿,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找橡皮,铅笔削了两三次,时间都被这些杂事给占用了,如果少点小动作,作业早做完了。”
儿子神回复“我要是没这么多小动作就不是小男孩了。”
我无语了!想想也是,如果他要是不这样,我真要给他看医生了。
接着儿子又开始抱怨作业多,什么时候才能写完呢。
我告诉儿子,你这点作业刚才如果只是低头写作业,早写完了。儿子不信,还是在抱怨。
我想了想对儿子说“这样吧,你低下头写作业,别做别的事情,我给你卡时间,我们看看你多长时间能写完。”
于是我拿起手机开始计时,他就低下头专心写作业,没有了任何其他动作。
很快只用了十几分钟儿子就写完了,写完后儿子问我用了多长时间,当我告诉他只用了十五分钟时,他也惊讶自己的速度。
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就应该有孩子的样子,如果哪天他没有了孩子的样子了,要么是长大了,要么就是病了。
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在事情发生后我们总是在抱怨、批评孩子,因为在潜意识里这么简单的事情他怎么就做不好呢。
我们应该矮下身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角度或孩子的对立面,去看孩子。
我们可以给孩子高标准,严要求。
但要理解孩子,对孩子少一些抱怨,少一些批评。就不会把孩子推到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