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今晚的快乐交给啤酒

我呢,实在没什么得体的爱好,真正感兴趣的,只有酒肉情色了。

工作时候,我可能会在一堆写稿资料里反复纠缠,消磨掉大把大把的时间,要是能找到一些可可爱爱的细节,会感觉特别开心。

但除此之外,所有复杂的东西都让我头疼,所以,我的业余生活只想投入到简单易行、让人短暂忘却现实的乐趣里,其中一项就是喝啤酒。

高中时候,因为无知,土土的我喝啤酒断片了,还因此闹了不小的笑话,此后便很自觉地远离这种魔幻液体。大学期间,曾试图把啤兄从黑名单里放出来,但只在一次跟人吵架后,很沉闷地喝过一瓶苦酒,因为情绪不好,自然也没能get啤兄的好。

直到2017年,刚刚成为公号写手、啥也不会的我,背着电脑去山东出差了。此行最终没有出稿,但获得了比较好的啤酒初体验。

那天晚餐过后,我跟同事出去吃宵夜(这是永恒的出差动力)。初夏的晚上,偶有凉风袭来,矮矮的桌椅摆在路边的一棵树下,羊肉串在碳火上烤得吱吱冒油,坐我对面的“著名酒鬼”点了两瓶啤酒,我忽然也想尝一尝。

啤兄这次非常给力,几小杯下肚,又解渴,又清凉,烤肉更香了,整个人也舒坦了。而且经过著名酒鬼的认证,我是稍微有点酒量、可以适当喝点酒的。从此以后,我的酒量始终只有一点点,但酒胆越来越肥,后来愈发膨胀、有点盲目自信了。

但那时喝啤酒的美妙,主要是一种感觉,我真正喜欢的是,其实是酒精所带来的气氛和情绪,喜欢那种心中天大地大空阔的感觉。但又过了两年,我忽然对对啤酒本身产生了浓厚兴趣。

那是一天夜里,我正为了一篇稿子查资料,在浏览网页时,意外发现了一款看上去很好喝的啤酒,一款帝国世涛。买回来之后,我第一次觉得,哇靠~啤酒还可以这样啊。

那是一种过桶的啤酒,麦汁浓度高达20,酒精度接近12度,苦度也相当高,倒在玻璃杯里,看上去像一块浓黑巧克力蛋糕,覆盖着厚厚的、温柔的奶油,我第一次感觉“液体面包”好贴切。

它在酿造过程中,除了用到烘焙过的麦芽,还加了咖啡和巧克力。它不需要冰镇到很低的温度,稍微在冰箱里放一会,比室温略低就很好喝了。

这些当然是我入坑后才逐渐了解的。当我在喝那瓶啤酒时,只觉得过分浓郁的烘焙气息和苦味带来的不适,是一种新鲜的刺激,就好像在探险一样;但比较明显的咖啡味和微弱的巧克力气息,又特别柔软、治愈;再加上它的酒精度高,上劲比较快,我感到一种又虐又美滋滋的快乐。那是一种很奇特的感觉,就是明明会因苦而龇牙咧嘴,却对下一口跃跃欲试。

2019年夏天,我喝了很多啤酒,包括一款被誉为“断片酒”的大型小动物啤酒、随处可见的白啤小蓝瓶、俄罗斯产的一款胖胖的啤酒、水果味的比利时酸啤,还有超市里打折的、不知道该翻译成什么的进口黑啤、白啤、各种啤。

对味蕾而言,一些味道奇特的啤酒,当然是一种很新鲜的体验。新鲜感再加上酒精带来的松弛,简直是双倍的快乐。至于味道比较差的,我都用来……炖肉了,可乐鸡翅有点过分的甜,我挺喜欢吃啤酒鸡翅的。

经过我粗浅的感受,这几年啤酒青年中可能有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现象:一是IPA火到出圈边缘,二是白啤届走出了不少爆款。

IPA(印度淡色艾尔啤酒)火的程度可以这么理解,部分资深啤酒爱好者,已经不好意思点了——它因为太火而显得有点大众、有点初级。

当然肯定也有一些发烧友,行走在持续探索、进阶的路上,不断寻找更新鲜、奇妙的口感,把这种率先品尝的滋味甩在身后了。但对我来说,觉得好喝的IPA,我就喜欢;感觉不好喝的,就不喜欢,搞复杂了令人头疼。

至于白啤,在中国市场,感觉已经成气候了。感受一下,来自法国的1664,比利时的福佳白(Hoegaarden),德式小麦啤酒艾丁格(Erdinger)……是不是都很日常了?

 不仅是在酒吧、KTV和livehouse,在很多餐饮终端,几乎都能找到进口白啤。可能是消费者喜欢白啤,也可能是商家觉得消费者会喜欢白啤,因此进行了重点推广。总之,这几年,白啤已经朝着大众市场蔓延。

白啤这个品类,实际上源于酿酒原料的不同。

大家都知道,麦芽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绝大多数啤酒是以大麦麦芽为主要原料的。当然,也有一些大型啤酒厂,用大米等原料代替一部分麦芽,生产出淡啤酒,国内大酒厂的主流产品基本都是这样。还有《速度与激情》里的科罗娜,据说是这种“淡潮流”的引领者。

而在白啤的配料表中,除了大麦麦芽,还能找到小麦麦芽或者未发芽的小麦。

德式小麦啤酒,按照规定,小麦麦芽的比例会在50%以上,所以你在艾丁格白啤的配料表上会发现,小麦麦芽是排在第一位的。

而在传统比利时白啤的酿造过程中,要加入未发芽的小麦,同时还会加入芫荽籽、橘皮等丰富香气和口感的原料,从福佳白的配料表中,可以看到这个经典配方。

白啤的酒体往往略微浑浊一些,但颜色一般浅浅的,口感清新,苦度低。我个人揣测,它跟我们喝惯了的淡啤酒,可能略微接近一些,但又拥有讨喜的香气和丰富一些的口感,所以商家会认为,这是在中国有畅销前景的品类。

话说现在白啤真的很常见,夏天时候,我跟一个美眉一起去买过稻香村卖的白啤,前些天我还喝了永顺炸鸡卖的白啤。

至于国内那些巨型啤酒厂,它们所呈现的,似乎是一个单一的世界。它们分割地盘、在不同的区域占山为王,制造了一个近乎封闭的世界。在我的小脑袋瓜里,很长时间之内,啤酒这个物种,是和燕京大绿棒划等号的。

两瓶大绿棒下肚,当然也能带来我想要的松弛和快乐,那是酒精特有的功效。但饮用的过程,除了那种可乐也能带来的冰爽,似乎有点乏善可陈。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啤酒在中国的发展业态,带来了成本和售价的大幅降低。这种舶来品于是成了我们普通人也能随时享有的、普世化的快乐。

小时候去帮爸爸买啤酒,3块钱可以抱回两瓶燕京大绿棒,5毛钱的跑腿费,能买一个超级大的火炬雪糕。

那是很快乐的童年记忆,炎热的夏天,光看到别人喝冰爽的喝酒,自己也会跟着开心。一口啤酒下肚,我爸脸上的表情会由一瞬间的狰狞(可能是因为太冰)转变为美滋滋享受。那种感觉好安逸啊。当然,更能让一个小朋友开心的,是一根雪糕的冰爽、甜蜜和温柔触感。

到现在,我爸仍保持着对燕京的钟爱,每年都会消耗几件白罐的10度燕京。对他来说,那是一种很纯粹的快乐,就像逛景点,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坐一坐、躺一躺、晒晒太阳吹吹风,用不着耗尽体力、把整个园区都逛遍,本来就没什么可遗憾的。自己的情绪和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误入更广大的啤酒世界的我,实际上也并非总在尝试新滋味,我会经常买特别喜欢的个别产品,偶尔会去体验一下新的滋味,休闲娱乐而已,犯不着用所谓“爱好者”的身份绑架自己。好啦,不哔哔了,我准备去喝一杯,晚安喽~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今晚的快乐交给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