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的我刚刚浪完,而此前一个月,我给自己制定了计划,按时早起,预习课业,一开始效果挺明显的,感觉自己状态非常好,但慢慢的感觉自己遇到了阻碍,每天上课头脑越来越混沌,看书预习越来越慢,感觉自己越来越忙,慢慢就会把一开始的目标一点点降低。。。不知不觉,我变回了那个从前的我,好像有什么力量阻止了我的改变。
相信大家都有过类似的体验:想改变现状,于是制定目标,确定方法,效果往往一开始不错,但后来慢慢的陷入了瓶颈,而一开始的方法,越是努力地使用,越是原地不动,而长时间的毫无进展,导致了积极性下降,目标开始降低,最后回到原点。
这个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而这实际上算是个生活中很常见的模式:
a:用节食来减肥一开始效果挺好,但慢慢就到瓶颈了;
b:当出现超负荷的任务时,努力加班,用更长的时间工作,一开始可以抵消任务压力,但随着加班的时间上升,疲惫和压力影响着工作效率,平均效率反而上不去了;
c:两个人在一起,一开始感觉很好,于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呆在一起,但随着接触的时间变长,恋爱的神秘和激情退去,感情库存开始逐渐停止增长。
而这样的平衡通常不会持续太久,一旦有意外发生,就会导致本来变好的形势开始倒退,甚至变得更糟,于是,体重反弹,敷衍工作,感情破裂。
这类事情仿佛命运玩弄我们的工具,当我们想努力改变现状的时候,这个循环就开始碾压我们,直到时间磨平我们的激情,疲惫拖垮我们的身体,初心不再,回归原点。
而今天再看这件事,我的思考是:这个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1. 澳大利亚的小天使
在澳大利亚广袤的大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动物,它们大体上相安无事,直到有有一天,几个长着长耳朵,小短腿,一脸蠢萌的动物来到了这里。。。
兔子,引发了一场浩劫,1859年,一个农场主在澳大利亚放养了几只兔子,兔子们发现,这里水草肥美,气候宜人,没有天敌。。。于是很快时间到了1926年,保守统计,全澳洲有大约100。。。亿只兔子,澳洲的生态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从此以后,澳洲人民踏上了消灭兔子的征程。。。然后再也没下来过。
而兔子泛滥大概是这样的过程:
兔子繁殖-数量增长-繁殖几率上升-数量增长-,这样不断循环。
而这个模式,实际其他地方的兔子也有,但在数量增长的这个过程中,会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所以数量一直保持稳定,换句话说,生态系统的初始条件决定了兔子最终的数量,无论兔子们怎么努力的繁殖都无法突破瓶颈,仿佛命运一般。
而我们大多数人和普通的兔子差不多,在改变的路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限制,而这些限制的力量一开始是很小的,让我们在初期努力时毫无察觉,于是对自己采用的方法深信不疑。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追求的东西达到一定规模时,相应的系统开始作用,限制因素出现了,而你却认为是自己的方法是对的,只不过没有足够的规模,于是更加努力,直到。。。被系统的力量推回原点。
我们从前学到的逻辑结构是线性因果,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要找一个“坏蛋”,坏蛋消灭了,问题就解决了。
非洲贫穷是因为没有钱,变胖是因为摄入卡路里,任务完不成是因为时间不够,感情危机是因为待在一起的时间不够长。
但实际上,这些假设并不能解决问题,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这些问题是“系统性”的,系统性的问题并不是坏蛋引起的,而是系统的“结构”。
而我们陷入的“兔子模式”在系统语言中叫做“增长极限”。
我们努力的过程中没有坏蛋捣乱,我们要做的是解开限制因素,改变系统的反馈。
既然是系统的一些因素导致了问题,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很难察觉到这些因素的作用呢?
2.时间的玩笑
如果你今天发烧,你会选择吃一片阿司匹林,然后躺在床上好好的睡一觉,等待药效发生,而不是因为症状没有立刻得到改善而再吃一片,因为你知道药物需要在循环系统中走一圈才发生作用,这是常识,但我们对待生活中的事情却不这么想,我们认为行动应该立刻造成结果,因果之间关系分明。
这是进化留给我们的动物性思考方式,非常应激,在非洲大草原靠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生存率,但在复杂的人类社会问题时,这样的第一反应思考方式会阻碍我们发现真正的问题。
而我们大多数人会这样思考,除开DNA的影响,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思维会受到小时候应试思维的影响,在那种思维模式中,问题和答案总是很明确的,两者之间的时空距离是很近的,每个问题都有明标准答案,老师也不会给你一个需要观察研究一周的问题去解决;而先天遗传+后天教育让我们产生了两个思维的问题:
一是在遇到问题时,强迫自己马上思考出一个解决办法,然后行动。二是我们很难思考一个问题的产生过程和参与元素,尤其是这些元素是分散在时间轴上起作用时(即不是同时起作用)。
但当我们离开校园后,却把考试的思考方式用到了社会问题上,拒绝相信系统:体重增长是因为吃的多,工作做不完是因为时间不够,亲密关系不升级是因为陪伴得时间不够多。这种短平快的思考的确有效,但也只是短期有效,当系统开始起作用时,极限增长最终会出现。
既然有些问题是复杂的,怎样的方法可以避免错误的思考,进发现真正的问题呢?
3.好记性<烂笔头
汤姆作为一件伤害案的证人,被传到加州某市地方法院出庭候讯。他的证词将给被告带来很大的不利,但在作证前,还照例得接受被告辩护律师的一番盘诘,法官和陪审团将根据盘诘的结果,来裁定他是否具备作为公诉方面证人的资格。
被告律师问:“汤姆先生,有些人由于看多了侦探小说,便养成了推理的习掼,往往就凭着自己的臆想,来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进行推测。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习惯?”
汤姆回答:“我从来不看侦探小说,也没有你说的那种习惯,我一向都是依照事实来说话的。”
律师又问:“你已经51岁了。在这样的年纪上,记忆力是否已经有点衰退了?”
汤姆回答:“我的记忆力并没有丝毫衰退。二三十年前的事情,我依然记得很清楚,就像昨天刚发生过的那样。”
“那么,你有抽烟的嗜好吗?”
“有。但抽得并不多。”
“抽过驼骆牌吗?”
“过去抽过,最近不抽了。”
“那么,你能告诉我:骆驼牌烟盒上面印的那个牵骆驼的人的头上是不是裹着头巾?”
汤姆微蹙起眉头,思索了片刻,在自己的记忆中搜索着问题的答案。他的记忆告诉他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是居住在中东的阿拉伯民族的主要交通和运输工具,牵骆驼的当然是阿拉伯人,谁都知道阿拉伯人的服装特色是……想到这里,汤姆毫不犹豫地回答:“那牵骆驼的人当然是裹着头巾的。”
“是吗?”律师脸上现出狡黠的微笑。他从衣袋里掏出一包骆驼牌香烟,高擎着走到陪审员席前面。
而骆驼牌烟盒上,除了一头站在沙漠里的骆驼以外,并没有任何人,当然也没有什么所谓“牵骆驼的人”。
这样的心理诡计还有很多,这里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的记忆可靠吗?
如果你休息一下父母小时候抱着你过生日的场景。在记忆中,除了父母之外,你是不是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那么问题来了,你的回忆里为什么能看到自己的身影?
实际上,大多数记忆都是我们在当前的情况下对过去发生事件的一种重构。所以时间越长,我们的记忆越容易被扭曲。
因为当我们过去做过的决定在未来产生不好的结果时,我们倾向于扭曲记忆来避免自己情绪上的痛苦。在心理学上称为“认知失调”,其根本原因是之前文章提到的“习惯性防卫”。人们总是认为自己的行为=自己。
正是这种特点导致了我们无法发现系统的真正问题,而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记录。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人的时空视觉是极短的,而记录能帮助我们在更长时间尺度上发现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
记录可以扩大我们的视距,让我们有能力在更长的时间线上发现阻碍我们进步的真正原因,更重要的一点是,让我们反复体会到条件反射式的思考会在未来给我们各种各样的麻烦。真正长期记录的人总是感叹自己的动物式反射,而记录的方式会让我们慢慢形成思考的等待的习惯,进而避免“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的假努力情况。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真正的思考本身是反人性的,道理很简单,但人们会下意识的回避。
但是啊,不要因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因为有价值才做。不要因为便宜而买一件衣服,要因为值得才买。不要因为彼此习惯了就结婚,要因为相爱才结。
因为我们不怕苦,怕苦得没价值;不怕累,怕累得没有意义。———《跃迁》
聪明的勤奋,不是投机取巧,而是谋而后动。
今天分享了如何识别阻碍我们进步的系统问题,实际上也就讲了怎样避免短平快的思考方式,聪明的读者可以自行研究。
延伸阅读:
《好好学习》
《跃迁》
《第五项修炼》
《系统思考的艺术》(万维刚老师解读)
《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