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儿女情长是女人的专利?男子只是未到情深处

“男子有泪不轻掸,只是未到伤心处。”我们常以高大、理性、冷酷无情来形容男性,似乎男子是没有情感的物种,其实男子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儿女情长、情真意切这些情感也会在男子心中掀起滔天波浪,但理智思考、长远规划则是男子的专利。

唐代诗人韦应物《送杨氏女》,展现了古今男子最柔软的一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对女儿的情深意切及古今男子对孩子爱的表现。

一、父亲的心酸、期望溢于言表,倍感亲切

女儿婚期定下,父亲就忧郁悲切;结婚送女到江边,回想早年丧妻,做父当母亲独自教养女儿,对女儿离开是多么的不忍;像娘亲一样轻声告知女儿,缺少母亲教养,到夫家要遵从礼仪,孝敬公婆,勤俭持家,仪容举止要得体,真可谓谆谆教导;返回家中看到孤单的小女儿,更是孤单寂寞,相望而泣,两行热泪如泉涌。

这是一首父亲送别女儿出嫁的诗,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把父亲的慈爱、教导、期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儿女长大,都要有“儿大当婚,女大当嫁”经历,可最难舍的却是父母的恩情。

二、老父亲何以做到如此深情

韦应物出身出身官宦之家,崇尚武功,15岁就做了唐玄宗的御前侍卫,可谓前途无量,安史之乱被唐玄宗抛弃,消失特权,结识名门贵女元苹结为夫妻。她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结束了韦应物放荡狂傲的生活,才有了韦应物27岁才考取功名,成为一个勤政爱民的穷官。

妻子元苹改变了他的命运,可又过早地离他而去,他忠于妻子的爱,终生未在续娶,独自抚养两个年幼的女儿,投入了自己全身心的爱。

诗中“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真实写出姐姐带大妹妹,姐姐出嫁时姊妹的难分难舍,其实父女之间又何不是如此?这里他只写女儿的感情,自己看似坚强,其实内心翻江倒海,更加思念妻子,不忍女儿离去。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老父亲告诫女儿,缺少母亲教导,有许多道理不懂,你要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作者没有多写自己的直观感受,而是把更多的笔墨用于谆谆教导和万般叮咛,儿女情长,强忍泪水,似乎要把那颗心要掏给女儿,同时也希望女儿过得幸福,充分表现了父亲对女儿爱的真情,爱的真切,爱的久远。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送走女儿,感情闸门难以控制,只能与幼女相对而泣,泪流满面。一个情感复杂、无可奈何的慈父形象跃然纸上。

这首诗把慈父之爱,骨肉深情,令人感动。一个男人最柔软温暖之充分表达,告诫女儿要遵从礼仪、孝道,要勤俭持家,这是父亲对女儿一生做人的告诫。

三、男子对儿女之爱,可谓“情至深、计之远”

韦应物对女儿之爱,更多地关注她今后生活,女儿到夫家,要孝敬父母,尊敬丈夫,勤俭持家,自我节制,这也是父亲半生的人生总结。男子之爱,从长远考虑,给女儿指出方向,终生按照这个标准去做。

司马光说:父之爱子,教以义方。父亲对孩子的爱,就是告诉孩子要走正道,指明方向,指导未来的路,这都取决于父亲的眼界和格局。

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指导孩子要有自己的目标,给予子女充分选择的权利,以朋友的身份、自己的经历、看法推心置腹地帮助子女分析时代潮流、发展需求,帮孩子出谋划策,听取他们的建议,让他们自我选择,并为之付出,取得成就。

梁启超对子女的爱,让子女都出成绩,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也给我们教育子女做出了榜样。

父亲为天,给儿女撑起了生活的希望,儿女情长,情真意切,关爱有加,那是父亲内心深处的暖流;一个眼神,一个抚摸,甚至一句严厉的训斥,那都是爱的表达,需要我们去用心品味。

父爱如山,厚重无言;父爱如海,深沉宽阔。


附原文:  《送杨氏女》  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说儿女情长是女人的专利?男子只是未到情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