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坐功夫

第20天(2022-12-20)关于静坐功夫



          正德五年,刘谨被诛,与刘谨有关系的官僚全部被解职,当年大胆直谏的官员官复原职。阳明也离开被贬三年的龙场,沿沅江而前往湖南,经长沙过醴陵,进入萍乡,赴卢陵就任。

        在经过辰溪时,与弟子们一起讨论静坐的功夫,其中在文章《与辰州诸生》

        其中写道:“谪居两年,无可与语者。归途乃得诸友,何幸何幸!方以为喜,又遽尔别去,极怏怏也。绝学之余,求道者少;一齐众楚,最易摇夺。自非豪杰,鲜有卓然不变者。诸友宜相砥砺夹持,务期有成。近世士夫亦有稍知求道者,皆因实德未成而先揭标榜,以来世俗之谤,是以往往隳堕无立,反为斯道之梗。诸友宜以是为鉴,刊落声华,务于切己处着实用力”。

      “接下来,他又写道:“前在寺中所云静坐事,非欲坐禅入定。盖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拿,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功夫耳。”

      在阳明看来,儒释道三家都在强调静坐功夫,但是由于三家的世界观、价值观不一样,因此对静坐的理解与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佛家通过静坐功夫达到坐禅入定,道家通过静坐功夫到达“主静养生”的目的。这是三家关于静坐的差别!

      儒家静坐功夫主要是“收放心”,通过静坐提高省察克己,把内在良知找回来。而不是为了坐禅入定或主静养生。

    “王阳明又提出了“动处功夫”说。阳明学一般被认为是实践哲学,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省察克己”和“事上磨炼”都是关于实践。

“王阳明自己也知道“静处功夫”存在一些弊害,但他也没有将其完全否定。王阳明指出:“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

“只是王阳明的“静坐”说往往会使人只专注于求“静”,而对“动”产生厌倦之情,容易使人忽视“存天理,去人欲”,最终导致弊害产生。于是,王阳明又指出:“徒知养静,而不用克己功夫也,如此临事便倾倒。”

      “王阳明对打算去山中静坐的弟子刘君亮说:“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汝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

《王阳明大传》余超林解读之20:关于静坐功夫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静坐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