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错了

我一直对不符合我认知的行为嗤之以鼻。

比如理发店在路边开会,喊口号;比如保险公司每天早上发鸡汤文;比如….

每次我路过,我都会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路过。

非常不理解这种行为有何意义。

直到昨晚我们team开了第一次晚会,我才意识到自己想法有多错误。

互联网公司特别喜欢搞一套早开会,晚分享。按照以前的工作习惯,我认为如此做是浪费时间。

但是发现在晚分享中,大家就一个问题头脑风暴,其实还是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有效补充我在思维上的一面缺失。

是切切实实用得上的技巧。

这时,我才意识到我尴尬。

走在回家的路上,吹着夏风,耳边流过鸣笛声,我一直在回忆自己的可笑。

1:不符合认知的事情,存在有其合理的地方;

我以为的只是我以为的,我以为的不一定是对的,而不对的认知若无人挑战的话,头脑中会一直以错误的方式存在。

2:我有固执的“我”存在。

我们与别人交谈,往往喜欢拿我的标准,我的规则去评判别人说的话,一旦不符合自己的规则或标准,我们心中会无意识的显现出,咦,这个人为何如此,产生鄙夷之情。

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有我的存在,这是属于人的本能,在本能中,能更快的判别出对方是如此之人,是一个高效率的交往方式。

但是,这种情况往往会把自己的目光侠视在自己的视线中,忘记左右看看,还有更宽阔的观点。在工作中,“无我”才是生存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在生活中,无我才能做一个更好的倾听者,特别是心理咨询师。

想起最近Papi生孩子,孩子随父姓,而网上大篇幅骂Papi。一个彰显独立女性,生了孩子还是随父姓。

法律规定,孩子有随父姓随母姓的权利。孩子和谁姓能到就证明papi不独立了吗?这个逻辑我有点理不清。

独立女性生的孩子要随母姓,有这个想法的人在自己圈子里融洽的,是相互肯定这个想法。而遇到圈子外的人不理解这个想法,就开始抵制,开始沉默,开始谩骂。一步步升级。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因为人们有些观点就像papi生子随父姓一样,有些是自洽的,有些事小圈子融洽的。

但是也许是对你自己不好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心中装满自己的规则,这个规则也许能容纳与你同频的人。但是那些厚德载物的人,那些心中无一物的人,有人心中是装满这些批判的吗?

所以每件你无法理解的事情,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场景,既然在使用,那么有一定的使用效果。

在社会中,中国是处于在教育环境中还有待提高的地位,随着教育一步步提高,这些规则或者现象也许会消失,但是在没有到达此地步之前,这些依然行之有效。

对于自己来说,心存批评,是阻碍自己进步最大的屏障。

你若心想进步,那么在进步时,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无我”的状态。

有一天,与好友在吃晚饭时,讨论起自己变得越来越无观点。

发生一件事,按照以前的做法,就是立马随着自己的心性,发表自己的观点。心中永远有“我”存在,而现在好像觉得很多事情都合理了。

比如朋友说那些在520领证的人到底是什么想法,真想吐槽他们,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属于两个人自己的日子,非要选择一个大家都选择的日子,还需要排队领证。

如果换做以前,我应该会一起吐槽。

但是现在,我好像能理解为什么那些人会选择520领证,好像没什么可吐槽的。

而自己纠结的点在于,如果没有“我”存在,那么我还是我吗?

这个我指的是有态度、有观点,有个性的我。

别人一提起你的名字,就想到你的性格,有你存在的外在评判。有所谓的这些特征的我存在,是面对社会的外在武器。

而“无我”面对社会存在,可能缺乏可识别特征。

人们总是喜欢那些有自己性格的人。

那么到底是“无我”还是“我”面对这个社会呢?

“无我”可能代表没性格,“我”可能代表错误。

我思考了很久,终于想到以下方法。

我目前能想到的一个方法就是,将两者融合。

取其所长。

如何融合呢?

在倾听时,在看时,保持“无我”的状态,去除自我规则,减少评判;

在发表意见时,坚定自己的观点,面对世界的看法,输出自己的意见。

做事时,有属于自己的原则。

内方外圆是面对这个世界的最好方式。

我以前的使用方式刚好相反,在倾听时,用自己的标准要求说话者;而在发表意见时,少了自己的观点。

将它们对调,把指针拨回到正好的方向。就好了。

更形象的比喻应该是,面对观点输入时,打开观点口,而输出观点时,收缩观点口。

也许用以下的解释也比较贴切:

高林在得到app中分享到:面对一个行为,无非就是目的和手段。而目的和手段都有强硬之分。

如果意图坚定,手段强硬,那这属于态度强硬的强硬派;

而目的不是很坚持,态度也比较友好,那就是态度温和的温和派。

那还有一种稀有的人,那就是态度强硬的温和派,手段强硬,意图温和。比如夫妻吵架,女方大吼:“你再这样我就不跟你过了”。这就是态度强硬、意图温和。

而态度强硬的温和派也许是和世界相处的一种有效方式。

最近一段时间太忙,导致自己思考时间逐渐减少。

不过,在生活中的思考才是最适应社会的。99%的时间庸庸忙于生活,1%的时间属于自己已经非常荣幸了。

继续前行,我知道自己会不断犯错,但是提醒自己慢慢减少犯错的频率就好;让自己陷入自己构想的境界。

还早着呢,年轻人,不要着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知道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