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莲》:促使我们审视自己原生家庭和生活状态的良心之作

《穿心莲》里面汇聚了众多的社会热词元素: 剩女、小三儿、房奴、宅女……潘向黎以她一贯的安静写作的长篇小说 《穿心莲》,初看无非是一个婚外恋的故事:

一个知识女性、女作家深蓝为了追求所谓的纯真爱情的感觉,在男方女儿漆小雨的支持下理直气壮地向理想中的爱人漆玄青伸出了手,希望他能结束自己那个名存实亡的婚姻;

漆玄青也真心地爱着深蓝,他自己和原配的那个家庭沉重地存在了 20 年,大家都在痛苦中苦苦支撑,可惜原配尽管是个卧病在床的病人, 也早就不再和漆玄青有爱情,但面对漆玄青的意欲离去依然选择了自尽,给活着的人留下了沉重的精神和道义上的包袱。

这让我们读者阅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回过头再度审视自己的原生家庭和个人的目前生活状态。

一、作品主题和内涵选择上表现得非常巧妙

搁置了几年再次阅读,在女作家对爱情的描述和男女主人公对纯爱的追求方面有了更深的感悟,女人应该要什么呢? 这是个很多人一辈子要解答的一道题目, 也是答案因人而异的一道人生选择题。

国人对待情感的表达更多的讲究含蓄,崇尚中庸之道,比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但即便对于爱情的火热和情感的坚贞相匹配的、高调张扬的表达也充满了美感。

从《诗经》中我们已经对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的自由爱情宣言有了认知, 《汉乐府民歌》中的 《上邪》篇里女子面对爱情发下的誓言同样让人感动: “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屈原 《楚辞》中的那个对爱人热烈如火一样深情的少女山鬼形象,欣然赴约却未能如约见到心上人,心里抱怨纠结却还在貌似甜蜜地为对方开脱: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然而时代变迁到了当代社会,生活在现代化的都市中,面对着钢筋水泥的城市建筑群,更多的人们似乎不再关注婚姻和爱情之间的必然联系,活着就好,至于其他的似乎不需要,有的人选择婚姻的对象看条件的匹配度,有的人什么都不考虑,包括情感,现在貌似不太经常看见纯粹为了爱情要选择走进婚姻的人,很多人仅有的生存状态完全可以用这样的词来概括: 维持、麻木、无所谓、也受伤害,也不再考虑自己对婚姻的态度,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自己为人父母之后对子女带来的不可回避的原生家庭影响。

然而此时,潘向黎的小说 《穿心莲》静静地让人体会到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在于——家应该是有爱的地方。

也恰恰如此,距离这部作品出版已经过去了九年的时光, 它却更多地走入了读者心里,这是潘向黎的 《穿心莲》作品内涵的魅力使然。

作品的主题和内涵的表达上表现巧妙。

女作家深蓝的各任男友和异性挚交在她的简单宅居写作生活里陆续被评价、被展现,读者看着深蓝的物质生活上随着自己个人的努力步步走高,深蓝巴不得远离自己的原生家庭,她觉得只能依靠自己,努力码字,小说一部接一部在出版,逐渐给自己带来越来越多的安全感, 自己买了房子,事业上如日中天。

也正因为深蓝作为女作家的超高人气,才有了和漆玄青共同出国工作的经历,这段经历终结在归国前那夜,两个人在灯塔上近距离本真和放松的相处,两人都觉出了爱情的味道。

而这个貌似无伤的爱情最终带来的是漆玄青的妻子自尽,漆玄青离家出走疗伤,深蓝反而和漆玄青的女儿漆小雨在共同的扶持相处中感情日渐笃厚,每到周末都住在一起,像一对没有血缘的母女或者姐妹一样。

深蓝觉得自己要帮帮漆小雨,因为残酷的生活对于漆小雨来说呈现出来的何止是一地鸡毛,但是这个阳光透明的女孩子在漆玄青躲藏起来自我疗伤的时候反而成了深蓝的精神依靠,这个美好的女孩子很多地方让大人们都汗颜了,不得不说,在面对某些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时,漆小雨的理性、坚韧、美好、健康是那样难得,那样纯粹。

二、作品中塑造的人物都颇具典型性

高尔基曾经说过: “假如一个作家能从二十个到五十个,以致从几百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中每个人的身上,把他们最有代表性的阶级特点、习惯、嗜好、信仰和谈吐等等抽取出来,再把他们综合在一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的身上,那么这个作家就能用这种手法创造出典型来———而这才是艺术。”

潘向黎 《穿心莲》里的女作家深蓝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宅女、剩女,相貌普通、气质出众, 是个靠码字吃饭的、特别典型的知识女性。这样的知识女性可以宜家益友,按说不太容易成为大龄剩女待字闺中。她对朋友很大方,也很无害,甚至在自己生活最艰难、卖不掉稿子、山穷水尽之时,前男友一个人兴冲冲地飞向欧洲出国旅游时要向她借 500 块钱, 她也给了,然后在他回来之前决定不再理她。

似曾相识啊,大方得体,深蓝这样的知识女性,“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花男人的钱”。深蓝的初入职场拼命攒钱到决定不上班就在家里写作,前提就是自己的积蓄可以支撑她度过两年不上班没有收入的日子。所以这样的女子独立美好,身上不自觉地带有某种自己不自知的优越感,除非遇到契合心意的深爱的人,一般都能自己活得像个公主。

木耳是深蓝曾经爱过的人,爱到疯了似的给他买礼物,都是她看到的最好的东西,“阿玛尼西服、圣罗兰衬衣、意大利和日本的十几条领带,各个名牌的皮带,还有我能看到的最好的皮鞋……”而且买东西给木耳时,深蓝的心里因为爱情的付出而感到幸福、充满感激,即便时过境迁,很多年之后,因为和木耳的分手带来的伤害已经让深蓝变得只会收礼物,不知道怎么给男人买礼物了,也不知道怎么付出了,她看到好东西时还是会想到可惜不能再买给木耳了。

这样的比较说明了深蓝当时是真的爱着木耳,所以她急着付出,而正因为她沉醉在爱情里,她在付出时满是幸福的感觉。可是木耳不爱深蓝,或者说他是个博爱的爱人,两个人的相处早晚会出现问题,分手不足为奇。

在这种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相处模式中,谁能说作者不是在深挖人性呢。

薄荷同性恋者身份的自我暴露让人意外,原以为他的搬走是伤了自尊,是看到深蓝和他以男女朋友的身份同居了四年之后,深蓝自己用纯粹个人的收入买了房子而没有想到要告诉他一声,让他觉得两个人之间没有爱情,因此分手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深蓝有些愧疚,以为自己伤害了他。没想到这个薄荷终于还是良心不安,主动写了封信告知了自己是个同性恋, 本就在等待合适时机离开她的事实真相,也解开了深蓝心里的疑惑,避免了未来漫长岁月中深蓝对自己的责罚和苛求。

漆玄青更是生活在上海的典型中年男性,他喜欢深蓝,在灵魂上两个人也有着难得一遇的共鸣感觉, 但是漆玄青还是躲开了深蓝。对于漆玄青这样的中年男人来说,维持生活的稳定和家庭的原貌似乎更为重要。可是他依然掩藏不住自己心里的快乐和幸福,整个人看上去容光焕发,才被女儿漆小雨发现了端倪, 漆小雨的顺藤摸瓜不是想要兴师问罪,而是在看到父亲状态好转之后的每况愈下实在不忍心,所以以孩子的天真和纯洁想要帮助父亲和深蓝阿姨一把,她甚至对深蓝说:我上大学只考上海的,将来我来照顾妈妈, 你来爱爸爸,我们都要好好的。

可是很快风云突变, 漆玄青的妻子跳楼自尽,漆玄青无法在心里摆脱罪恶感,他无法面对,索性一走了之。

三、作品中的场景和故事情节仿佛似曾相识

文学是人学。文学中的情节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穿心莲》里写到的很多情节和场景其实是我们见过的或者说仿佛似曾相识的,毕竟爱情和友情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举足轻重,只是每个人看待情感的角度和分量不同,才造成了结局的不一样。

书中的很多故事叙述得平淡安静, 貌似波澜不惊,而事实上当事人或者是要面对千疮百孔的生活本真而百折不挠,或者是自我麻醉地安慰自己说其实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一样的,自嘲说爱情其实就是新鲜的荷尔蒙罢了……

也恰恰在这个随着女作家深蓝的个人际遇逐步打开的叙述中,读者看着貌似在自己身边发生的林林总总的琐碎故事情节时,往往会陷入思考中,尤其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情感的影响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成年人认识到,阅读的过程中,自然也会打动读者再次思考自己的家庭构成与情感的紧密度关联,这就是文学艺术存在的意义。

当代人的生活里,所谓的成功和名利对人们诱惑太大了,为了这些,能做到 “君子爱财,取之以道” 的人们就已经少见了,而古书里提倡的舍生取义似乎迂腐至极,因而整个社会的浮躁和焦虑显而易见。就像作品中深蓝父亲的一个远亲,四十出头了还是没有结婚,深蓝的父亲问他: “你也该成个家了! 怎么搞的,耽误到现在?”深蓝的父亲问话是善意的,但是他的婚姻家庭状况对女儿深蓝的影响程度他个人大概是不自知的。

那个远亲张了几次嘴又合上,好像有天大的冤屈,然后大声地回答说: “咳!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啊。我也想成家,可是,这又不是力气活! ” 这个回答让深蓝的父母和她都笑了起来,下面一句是: “如果我的记忆没有出问题的话,这是我们全家唯一的一次一起大笑。”

这个就是深蓝的原生家庭,父母这样的婚姻为什么要存在呢? 不是相爱才要在一起共度未来岁月吗? 然而,社会上很多人的认知却不是这样,就像漆小雨后来问深蓝:如果她和豆沙叔叔在一起生活会如何。小雨说也许他们交流起来不会像和她爸爸那么深入、那么默契,但是深蓝作为女主人会很安全,能掌控局面,会比较省力,其实这种反而可能是深蓝作为女人需要的婚姻。

她的话让深蓝很伤感,当初这孩子似乎是唯一支持漆玄青和深蓝的人,现在这个 19 岁的女孩子似乎看到父亲和深蓝的爱情失败后自己的爱情婚姻观变得特别现实了,深蓝觉得很悲哀,也很抱歉。然而事实上,很多当代人都觉得婚姻无所谓,比如张口就来的 “跟谁过都是过”,还有 “这人不错啊,有房有车的”。

但是他们不知道爱情的滋味, 不知道“失去全身所爱的人,是无法恢复的。那不是病,那就是死亡本身。你的一部分死了”。这些对婚姻和爱情都无所谓的人们,他们活着,其实事关爱情这部分从来没活过,更为可悲。

四、作品的叙事风格、画面感与都市钢筋水泥森林相适应

潘向黎在 《穿心莲》里的娓娓道来让人平静,更像目前的网络小说的叙事做派,糅合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关注的热词元素,还加入了以深蓝的第一人称有一搭没一搭的人生感悟,这样的叙事风格区别于传统的小说作家全知全觉的叙事风格,比如莫言的 “红高粱系列” 小说叙事的野性张狂用力过猛、王安忆学院派作家的唯美浪漫堆砌叠加、张炜黄土高原的民间立场和文字的沧桑厚重……

自然,潘向黎这样一个出身书香世家的文学博士、文学杂志的编辑,作为第一次写长篇小说的一个女作者,跟这些文学大家在这一次的文学旅程上似乎也没有什么可比之处,但是这样的不同其实也恰恰迎合了读者和社会的需求。

就像满汉全席和快餐在餐饮界同时存在、互不相扰一样,在潘向黎的笔下,写实的婚姻和家庭生活让人很警醒,时不时眼前就出现画面感, 非常清晰而清冷。

比如作品里关于深蓝小时候有一年的除夕,父亲心情非常不好,吃年夜饭的时候挑剔嫌弃,母亲破天荒顶了嘴说: “……你吃现成的就不要挑剔了。”女儿跟着母亲忙活了一天,也对着父亲的自私发作了,喊了一句: “爸爸,你不想吃就别吃! 你怎么这么自私! ”父亲面对着母女二人的反应毫不迟疑地把整张桌子一掀,一锅滚烫的鸭汤浇了女儿深蓝一头一脸,女儿在去医院的路上想如果毁容,一定自杀。

这个画面感令人想起类似的很多社会新闻场景,也印证了前文说的父亲在家里像个阴郁的暴君,家人像是他的奴隶。

家应该是有温度的、有爱的地方

看着这些清冷的文字,想象着一个女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孤独的寂寞的自我成长,看着母亲因为心疼自己而偷偷摸摸背着父亲给予的关爱,少女深蓝发下的誓言是长大了绝对不要结婚,也不要生小孩。这时候的家庭、城市不就是绝望至极的女孩子眼里心里的钢筋水泥森林吗?

还有后来深蓝突然惊讶地发现同学中有的父母很恩爱、很和谐,温暖亲昵、任性撒娇,这时候的深蓝知晓了爱情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愉悦和默契,深蓝觉得自己和母亲真是可怜、倒霉,甚至躲在洗手间里哭了半天都不能出来,这样的画面像几米的手绘图画,浅显易懂,也让人心里轻易就被打动。

文学本就应该是 “百花齐放”,像这样的有缺憾的人生不应该借助这样的叙事方式表现出来,启发更多人去思索吗? 所以潘向黎的 《穿心莲》并不仅仅是个以婚外恋故事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小说,它让很多读者看到了自己心里的伤口, 从而决定是要彻底治愈还是要得过且过、一遍一遍在未来的日子里撒盐。

“良辰美景难觅,更奈何似水流年。”

忽然想起电影 《大鱼海棠》里的题外音: “所有活着的人类,都是海里一条巨大的鱼; 出生的时候它们从海的此岸出发。它们的生命就像横越大海,有时相遇,有时分开……死的时候,它们便到了岸,各去各的世界。”

小说的结尾,深蓝在书店里看到了在收银台那里付钱的漆玄青,隔着三米的距离,站在原地目不转睛地看着心爱之人的背影消失,等着体内的一切翻腾缓缓沉淀下来……

-END-

我是“十里荷塘秋水长”,用文字记录和分享美好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穿心莲》:促使我们审视自己原生家庭和生活状态的良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