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以筋骨皮理论来学国学

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一说到国学,就有点那个晦涩难懂、博大精深、渊源流长、浩如烟海,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国学呢?就拿《四库全书》来说吧,这是清朝乾隆年间所组织编纂的巨大的文化工程,被誉为是中国文化界的万里长城。它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共约8亿字。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测算,如果每人每天读3万字,那么读完整部四库全书,则需要72年又5个月。可是人的一生有几个72年呢?还仅仅是读完它!

那有人就说了,你举的这个例子太宽泛了,事实上历史上没有几个能够真正读完它,你不能用这个宽泛来打击一大片。那好,我再举一个例子,就拿佛门佛学来说吧。大家都知道唐僧取经的故事。历经19年,来回五万里,取回了真经657部。后二十年,他在西安的大雁塔慈恩寺,组织译经,直到他死,共翻译了经文75部。他为什么要翻译呢?因为印度佛经是用梵文写成的贝叶经。他以三藏法师之博大,之宏伟,尚且用了20年,我等凡夫俗子,又该用多少年呢?

那有人就说了,三千弱水,我能否直取一瓢饮。我只读一本经书行不行?自然是可以的。在西汉的时候,有一个小夏侯学派,他们就是专门研究《尚书》的。但他们光尧典二字,就用了十几万字来解释,要知道那时候可是西汉呀,他们就生怕别人不懂,更别提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了。尚书全书有25700个字,你算算,我们得用多少个字来解释它?还不见得就很高明。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国学呢?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去学习国学呢?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而深思的大问题呀!

你要知道,你的选择很重要,因为任何一个方向,都有可能耗尽人的一生!我们怎能不去做一个更好的选择呢?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写到,古往今今来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先经历三种境界。这头一种就是,“昨夜西风凋碧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什么意思呢?登高望远,去寻找更好的方向。

那么这个更好的方向该如何寻找呢?经过我二十年的研究,我发现了万事万物都有筋、骨、皮之分。这是什么意思呢?即主要有三种方向可供选择。精髓方向,骨血方向,皮毛方向。这该如何理解呢?就拿学佛来说吧,如果唐僧他知道,佛门成才的最高成就有筋、骨、皮之分,有佛祖,菩萨,罗汉的划分,有大乘,中乘,小乘的判定,有佛宝,法宝,僧宝的分明,他会怎么想?

如果唐僧知道,有个目不识丁的砍柴的,在学习佛学的过程中,仅仅通过别人的诵读、解读,就成就了佛祖,他会怎么想?他还会去西天路上求取所谓的真经吗?

如果唐僧,他懂得了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他还会去译经吗?

我们再来说一说儒家的小夏侯学派,实际上儒家的成就也有筋骨皮之分,有圣人,贤人,庸人的划分,有圣贤儒,君子儒,小人儒的判定。有经天纬地之才,王佐之才,白面书生的区分。如果小夏侯学派的学者们,知道他们辛辛苦苦得来的只是小人儒,白面书生,庸人自扰之,他们还会白首穷经,穷其一生吗?他们还会去钻考证训诂的牛角尖吗?

所以万事万物都有筋骨皮之分,这不可不知

所以我们不能成才的主要原因,即总是在皮毛上下死功夫,这不可不知

所以即使我们选择了精髓的方向,佛祖的方向,圣人的方向,也常常会有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求其下,则必败。故而这不可不知!怎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国学,学习其它,万事万物都有筋骨皮之分,我们共勉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以筋骨皮理论来学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