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5 避免从情绪上压制孩子,父母情绪表达和控制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当今环境复杂,资讯发达,孩子聪明,接受能力快、接收信息很多、很广,他们的心思不会很单纯,简单粗暴的权威式教育面临很多挑战,所以总觉得孩子很难教。

然而有时候,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情绪和言行带到孩子面前,造成不良结果。父母以“情绪要挟”孩子,孩子以“道德绑架”对付父母;

“我就要,我就要买,不给我买,你们就不爱我了!”

以爱的名义,从情绪上压制孩子。

吃饭场景

晚饭准备好了,叫孩子吃饭,一遍不动,二遍不应,三遍火大。

“不吃就不要吃了,等一下也不要再吃了”

父母生气,负向情绪上来了,偏激的话语表明父母情绪已经失控, 大吼大叫,试图逼迫孩子顺从。尽管父母说的是反话,但是传达了自己无法控制的负面情绪。

说教场景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不喜欢你了,你讨厌我,我也讨厌你。”

当爸妈其他的教育方式都没有效的时候,往往放出大招;实际上,父母是用“爱”的名义来要挟孩子,因为不管孩子是否听话,父母都会爱着他们。

“都是为你好,你还讨厌我。”

权威教养的方式已经无能为力,以爱的名义让孩子服从,不断地深入、扩展与孩子的谈话,父母却没有注意到教育的重点开始偏移,已经不再关注原来的事情。

“爸妈辛苦赚钱,你还不好好学习,成绩还这么差。”

“你再不好好练琴,以后就不要学了,浪费时间、浪费钱!”

父母说话夹杂着负面情绪,内心希望孩子继续认真学习,挂在嘴边的反话让谈话内容转向其他方面。情绪失控的状态,孩子感受到的只是父母的情绪,而不是教养的道理。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他们处理情绪的方式往往来自于父母,观察学习父母的样子,模仿不良情绪的表达方式,往往第二天,孩子就会复制,让父母看到自己的影子,

当父母以情绪面对孩子,到头来只会让孩子学会情绪,以怒制怒,以爆制爆,甚至带到幼儿园,带到学校,即使长大后依然如此。

就事论事

孩子“情绪勒索”并非天生的,大多来自于父母,尽管父母真心向上,无意为之。

所以,父母教养孩子的时候,要就事论事,不必触及往事,也不能以点带面,从性格、品行上给孩子贴上标签。

找到比威胁更有效的办法

以成年人的目光看待孩子的事情,都是简单易行,但对孩子而言恐怕不容易实现。

比如,玩具、书本乱成一堆,要全部理清楚,任务艰巨,不妨告诉孩子,可以先分类,把某一项先整理好,下次再处理另一个。设定小目标,让孩子知道可以很快完成,给自己一点成就感。

威胁孩子再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如何如何怎么样,权威之下,情绪之中孩子会屈服,然后去学、去写,但情绪并没有得到处理。好像父母的教育有了成果,等到第二天,还是要重复压制,重复使用大吼大叫,所以这样的教养并没有效。

亲子双方发生情绪对立,父母平静地表达出自己生气、失望,可以告诉孩子“我真的很生气,我觉得要先休息一下,冷静下来再谈谈这个事情。”

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做等价交换、允诺条件

情绪控制无法通过其他事情替代,试图以条件交换来破解负面情绪,就不能正视和关注孩子情绪,更不能学习自我控制。而且交换条件会越来越大,胃口被养大了,交换必然失败。或者,没有交换的条件,本来想做的事,现在也不愿意做了。

例如:先吃饭,吃完了就可以看动画片;好好学习,成绩好就带你去玩;

在条件诱惑下孩子顺从父母的意愿,但失去了教育的重点。当孩子面对问题时不知道怎么办,也不知道如何调整情绪。

情绪培养来自于日常生活,父母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的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3-15 避免从情绪上压制孩子,父母情绪表达和控制是孩子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