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史》:在曲折中前进的中国儿童文学

 

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文化大革命”全面展开前,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基本上是在反修、防修旗帜下进行的。

和前十年的儿童文学创作相比,20世纪60年代儿童文学创作的不景气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作家队伍没有明显扩大

2、作品数量递减,优秀作品的数量减得尤为明显

3、作品题材单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占绝大多数

4、作品主题意向的浅层化,作品都围绕阶级斗争、反修防修主题展开

5、艺术表现上的公式化

1960年批判“童心论”以后,整个儿童文学的创作呈下降趋势,但是也有一些作家写出啊勒较好甚至称得上优秀的做品,某些领取甚至有了新的开拓。

童话:出现和提倡“新童话”,主要新在表现手法上,新在它的虚实结合的假定方式上。

如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就是在虚拟的故事框架中,嵌入许多现实生活的画面。

主要作品:任大星《大街上的龙》《曾天纯那朵云》等,包蕾《猪八戒学本领》金近《狐狸打猎人》等

儿童戏剧电影:老舍的儿童剧本《宝船》《青蛙骑手》

故事片《小兵张嘎》童话片《马兰花》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鲤鱼跳龙门》,剪纸片《渔童》《草原英雄小姐妹》《金色的海螺》,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儿童文学史》:在曲折中前进的中国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