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告诉孩子,撒谎没那么糟糕!

文/伍娜,摘自《我和宝贝》2012年09

专家支持/李岩 《游戏力》译者,用游戏沟通和化解亲子问题的倡导者、实践者

  (导语)面对“撒谎”的孩子,我们抓住他、揭穿他、批评他,只会让他有糟糕的自我感觉,所以不如换个游戏的方式对他说:我知道你没说真话,但这事儿并没那么糟糕!

  前几天蒙蒙想吃冰激凌,我不让,他不听。我说:“要不,你去问问妈妈能不能吃?”他跑去另一个屋问妈妈,正如我所料,我听见老婆也对他说“不行”。可没想到他一脸镇定地回到我这说“妈妈说可以吃!”我一下愣住,戳穿一个3岁的孩子好像不太妥,可假装没事儿一样满足他也不行。——蒙蒙爸爸

  游戏解决方案一:爸爸将计就计,假装说:“真的吗?妈妈同意了?”一边准备着去拿冰激凌,一边接着说:“你等着啊,马上给你拿来。多好吃的冰激凌啊,一会儿你可得分我一口。”

  转一圈回到孩子身边,“吃惊”地对他说:“你知道刚才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妈妈看我拿着冰激凌,问我‘你拿冰激凌干嘛啊’,我说‘不是你同意蒙蒙吃冰激凌的吗?’,妈妈说‘我没有啊’,当时我的下巴就“咯”一声,掉下来了。我脑袋上还长出了长长的驴耳朵,谁让我笨得跟头驴似的,上你当呢!”

  方案二:走三步,回头转身说:“你没有骗我吧?怎么好像……不太对呢!”继续走,再回头:“是真的吗?”孩子肯定说“真的”。“好,真的好极了!”“好像还是不太对哎,你确定?”“确定!”最后假装醒悟说:“哎呀,肯定不对,肯定是假的!差一点就上当了!”

  关于“上当游戏”,你可能有的疑问!

  疑问1:孩子撒谎了,我们直接告诉他“是非对错”,告诉他“应该诚实”,不行吗?

  我们很容易犯一个错误:把孩子“撒谎”上升到道德高度。而事实上,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开始尝试“撒谎”时,你最该对自己说的话是:“恭喜你!你的孩子终于会撒谎了!”

  撒谎,是孩子思维能力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这表示孩子已经意识到“我脑子里的事情,不等于别人脑子的事情”,下一步他就该推测“别人到底在想些什么?”这些都是在为他将来的社交能力做着准备。

  而且对于年幼孩子来说,他并不知道“没有说真话”已经被成人上升到“不诚实”的道德标准了,他只是发现了一个可能让自己达到目的的新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在为达到目标做着进一步的努力。这难道不是我们希望孩子拥有的品质吗?一方面我们在无形中扼杀着他坚持努力的动力,另一方面却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抱怨“你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

  疑问二:可是长此以往,万一让孩子养成撒谎的习惯怎么办?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要诚实,不能撒谎”,可是我们成人当中,有哪一个敢说自己从没撒过谎?这并不代表我们是坏人,某些不说真话的行为也不能和道德品质败坏画上等号。不管是我们还是孩子,作为一个社会人,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都说真话。所以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教育出一个一辈子只说真话的孩子,他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灵活把握这个尺度。

  唯一需要警惕的是,孩子习惯性地用谎话来解决问题。这时候,我们要问问“为什么?”最开始时,孩子一定都是选择最直接的沟通方式,但如果一次又一次的生活经验告诉他:“说了真话,爸爸妈妈也不会同意”,既然说真话没好处,不是被拒绝就是被教育,那他为什么要说真话呢?如果我们不从根源上让孩子重新获得说真话的能力,而是用批评、讲道理这类方法,那么只有两种结果:

  1. 自我感觉非常糟糕。“做了一件坏事情,还这么轻易就被发现,真是逊到家了。”

  2. 暗下决定,继续“磨砺”自己的说谎技巧。总之,他绝对不可能“自我反省”:“哦,爸爸妈妈是为了我好,下次我应该诚实。”

  疑问三:为什么我们要用游戏绕着弯地告诉孩子“我知道你撒谎了”?游戏中假装笨、假装上当的夸张表演,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我们不是不能让孩子知道“爸爸知道你刚才说的不是真话”,不好的是,我们站在高于孩子的道德立场上,抓住、戳穿并指责他的“谎话”。

  相比赤裸裸地揭穿,“上当”的游戏具备几重好处:

1. 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撒谎只是他刚刚获得的一种新技能。对于另一些孩子来说,撒谎是在跟父母沟通不利的情况下,不得已的表达渠道。不管属于哪种,孩子都本能地会有种担心:“我这样做,是不是坏孩子?”当你愿意在游戏中,用夸张的方式表演你的“愚笨”和“上当”,这自然就透露出对孩子的接纳和认可,这样他也就不必为撒谎,背上不安的思想包袱。

2.在要吃冰激凌这件事情上,除了冰激凌本身带来的诱惑,孩子心里还有一种隐藏的纠结:我的愿望到底能不能实现?在爸爸妈妈面前,能不能由我说了算?当爸爸“笨得要命”,被他骗得团团转,其实就是一个被他控制的过程。而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无数不得已的“被控制”时,最让他开心的事情,就是反过来把爸爸妈妈控制得团团转。当他控制人的愿望得到满足,就不会纠结于“吃冰激凌”这事要不要自己说了算,很自然地,在这种时候,“现在不能吃冰激凌”的规则得到孩子认可的几率是最高的。

3.夸张的游戏,能带给孩子“哈哈大笑”的单纯快乐。孩子内心的某个部分很清楚,爸爸是在假装上当,假装被骗得团团转,但这并不妨碍他另一个部分的全心享受。而享受的结果就是,游戏结束后,孩子仍然停留在很亲密、很愉快的感受中,他收到明确的“爸爸妈妈很爱我,他们会为我好”的信号,这时候如果跟他说:“下次想吃冰激凌,直接跟爸爸说”,他才会真正相信。

----转自游戏力工作室官方博客

----------------------------

早上看到幼儿园有妈妈问撒谎的问题,我记得游戏力讲过,于是找到了这个文,真的很不错,Mark下。留着给自己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戏告诉孩子,撒谎没那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