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这该是多么奇特的一生,又是多么可怕的一生

忘记是被谁推荐了这本书,找来看了一下。就本书整体而言,并没有太多阅读的“快感”,阅读时候也没有引发太多思考。仅收获而言,还是有的,也值得一读。(书籍本身行文风格我个人不太喜欢)

奇人

先看下书中提到的这个牛人吧,柳比歇夫:

生前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

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到一九五五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三十五篇地蚤标本。共一万三千只。其中五千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三百种。

柳比歇夫从一九一六年开始记日记,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在革命的岁月里,在战争的年代中,住院也罢,在出门考察途中的火车上也罢,始终坚持不懈。看来,没有任何原因、任何事件、任何情况能不让他在日记中写上几行。

其中任何一项有没有被震惊到?当然,人家是牛人,我等普通人望尘莫及,但他的时间管理法却可以给我们带来益处。

习惯

这位牛人有一个习惯,就是把每天做的事情,按时间记录下来。

比如:

6.00-7.00 跑步

7.00-8.00 吃早饭

他自己并不称这种记录为日记,里面没有任何的事件经过和反思。乍一看好像是毫无意义的流水账。实际上这种方式却能够非常有效的帮助他把时间高效的利用。

在我看来,至少有三点十分明显的优势 :

记录简短,易于坚持

时间线清晰,对自己每日的时间花费了如指掌。

把虚拟的时间进行了量化,能够像利用物品一样高效分配时间。

每天结束后,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时间流逝在哪儿。哪部分效率是可以提高,哪部分没有必要浪费。

拿我自己来说,曾经在手机上下载过一个统计软件。自诩自制力够强的我被一周的数据惊到了。我在手机上每天花费的时间超过5个小时,平均每10分钟解锁一次手机!我当时非常吃惊的,自此,我开始严格控制自己手机使用时间。现在已经开始在看书时只带部老款诺基亚。我的平板中,不带有任何通讯、新闻类工具。以此减少环境的干扰。

柳比歇夫除了做记录外,还做日总结,周总结,月总结,年总结。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的时间都花费在哪里了。相当于量化了自己的时间,然后以上帝视角再进行优化分配。让看不见的时间能够以某种形式展示出来,以此来让自己掌控时间。

总结

读完后,我到豆瓣看了一下书评。几乎所有网友都对其一生的成绩表示崇拜,但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和他的差距。因为差距过大,甚至连尝试他方法的勇气都没有了。

更有甚者,觉得这本书就是贩卖焦虑。认为人家之所以做到是因为人家本身就牛,与方法无关。即便没有任何方法,人家一样会是牛人。

他们害怕自己这样做之后 ,会像机器一样,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生活。

这其实是进入了一个误区。柳比歇夫只是给了自己一个“上帝视角”,以此来管理虚拟的时间,更高效的利用现有的时间,而不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工作。

按其说法,每日的工作时间是分为“毛时间”和“纯时间”,这样的做法只是为了提高纯时间。换个思路来想,“纯时间”多了,你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


我是@书生吴小帅,学会思考,保持进步,高度自律。

个人博客:www.wushuai.net

你可能感兴趣的:(《奇特的一生》这该是多么奇特的一生,又是多么可怕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