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的经典语句

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自身的问题——也许后者才是更重要的环节。

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所谓做个主动的家长,就是力争克服冲动,趋于理性。

亲子关系是世界上最高贵、最令人欣然为之付出的事物,地球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与之相比。此外,为人父母也比世界上任何一种角色更加矛盾,它让我们时而充满希望,时而又害怕希望,时而执拗地坚守自己的立场,时而又敞开心扉向他人求助。

父母就更应该做一名学生,孜孜不倦,努力探索;我们的任务是照顾好孩子,而不是去改变他们。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其实是在创作故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得精彩,但事实上,假如所做出的选择不能助我们写出一则精彩的故事,那我们的生活也会丧失意义

家是港湾,永远向他们敞开,但他们也是男子汉,外面海阔天空,应该走出去大胆闯世界。

当时的情感表现—一个表现出的是爱,另一个表现出的却是怕。养育儿女是一个漫长的旅途,旅途上每一位父母都会体验这两种情感,一举一动有时是出于爱、更多的则是出于害怕。

好的父母在鼓励孩子独立、允许他们享受自由的同时,也应该尝试约束孩子,给他们设立一些有益健康的规矩

焦虑感是孩童时代的通病,所以可预见性和坚持原则对孩子们来说至关重要,这样可以创造一种安全感。

阿尔道斯·赫胥黎就说过 :“坚持原则是反自然的,它有悖于人性。真正能够坚持原则的只有死人。”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树立自尊感,一个绝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去发现,原来自己也有能力改变现实。

责任感对于孩子的生活来说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它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父母应该对孩子提出要求,但是一定要持之以恒,创造机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养成的

责任感不是家长通过训话、威胁或恐吓能传递给十几岁孩子的。随责任感而来的还有自尊感,两者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的意识,是孩子通过自己的能力培养出来的品质,家长必须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决定自己的行为,即使是犯错误的行为。

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最关键的是持之以恒。

传授孩子价值理念时要始终如一,给孩子分配职责时要始终如一,管教孩子时也要始终如一。

迎风而跑,让风吹在脸上;扑通跳进水中,尽情感受水花;敞开胸怀拥抱朋友,接受朋友拥抱;所有这些都是笑声的源泉

因为玩耍,人类永远焕发青春,即使到了满脸皱纹、步履蹒跚之日,内心依然维护着那份童真。

勇于体验。玩耍是一种体验。

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所嘲笑的对象最能暴露其人品。”

作为父母,我们的职责是细细研究孩子的禀赋,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摸清他们的脾气、兴趣和爱好,顺其自然地养育他们

真正的学习其实是来自现实生活的切身感悟,我可不想凡事都包办下来。

歌德说过:“有错必纠是对的,但鼓励他人上进的效果更好。"

持之以恒可以教会孩子行为规则,鼓励孩子却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

信念把上面的四大元素—冷静客观、明察秋毫、持之以恒以及乐观向上有机地统一起来,帮助父母为孩子驱散迷雾,与孩子一起并肩战胜黑暗。

在很多情况下,做一个充满希望的家长很难,失去希望却很容易,即使现在没有失去希望的(多半是那些刚在医院生下孩子、正躺在床上阅读这本书打发时光的父母),不远的将来也会有这么一天。

孩子若想学会自尊自重,有两样东西必不可少,一是安全感,二是有人欣赏。

父母当得好,孩子自然表现良好;父母相敬如宾,女儿长大后自然会落落大方、举止得体;父母注意培养,儿子长大了自然会慷慨大方,而富有同情心;父母要是多花时间陪伴,女儿自然会更加自信。

“我现在明白了,上天之所以把我放在了父母的位置上,不是要我在负罪感中沉沦,而是要我解放心灵。”

做父母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孩子展示长大成人的实质——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生。

感恩具有传染性,它会自然地邀请其他人参与和加入。

养育子女其实也是父母长大的过程、脱胎换骨的过程以及转变人生的过程

作为父母,我的一个义务就是要让孩子们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认识和理解仁慈与怜悯。

你可能感兴趣的:(《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的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