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感谢你的青春莽撞(下)

图片发自App

细究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因果,我们就会发现这竟也是因为他青春的莽撞,他又一次犯了做人的大忌。而我相信这次莽撞,他并非出于无知,而是有意而为之。

他已经压抑的太久太久了。才华横溢却落魄江湖,舟行湖海之间唯风月相随,孤独无伴,寂寞蚀骨。很多梦想还没有启程,就已经画上了终止符。

就这样平庸的过一生吗?

这个问题常常炙烤着他,有一把火冷冷地在他心里燃烧,没有人能来回答他。好在滕王阁楼阁巍巍,像一位故人,已经等在那里,时刻准备拥抱他,抚慰他受伤的灵魂,只待他登楼一唱,尽抒怀抱。所以什么做人的忌讳,他才不理。他也相信,只有自己的文章才更与它相得益彰。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唐摭言》

我们可以忽略王勃写此文年方十四的传奇说法,只看这篇文章的阴差阳错。重建此阁的阎都督,在这次盛会之上,本意是想让自己的女婿孟学士写文扬名的。事先已经嘱咐女婿写好,只待酒宴欢会时隆重推出了。

所以酒宴之上,让人拿纸笔“巡让宾客”不过是客气客气,虚让一让。在场的嘉宾也都心里明白得很,自然也都纷纷推辞。但让到王勃这里,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年轻的王勃居然毫不客气地接过了纸笔。

一时之间人们都目瞪口呆,继而议论纷纷,哪里来了一个这样不识时务的小子?怎么一点人情世故也不懂?继而开始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准备看他出丑。

而都督阎公,被这节外生的枝,气恼了,竟拂袖而去!

我们的天才诗人才不理会这些,在众人的窃窃私语中,他神色平静,细致研磨,然后开始蘸墨落笔,胸中的块垒在笔下得以尽吐。人们纷纷围过来观看,写的人越写越快,不做停顿;看的人越看越奇,啧啧称赞。都觉得刚刚这一句已经妙绝,但接下来的句子又别有天地。几乎是一句一叹,句句都是惊艳。

退席的阎公也吩咐了下人,随时传送王勃作序的消息。他倒要看看这个不通人情世故,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传信的人一开始还可以一句一句地传讯,但随着王勃越写越快,气势如虹,竟开始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已经跟不上王勃写的速度。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也不过如此,老生常谈!阎公哼一声。很不屑。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哦!阎公不再说话。看这两句宏大的气象,才知道前面两句人家不过是在为后面蓄势。这是文章大家的气度啊!

接下来他越听神色越郑重,越听越知道那风尘仆仆相貌平平的少年,绝不会是平常的小角色。渐渐地他已经忘了对方是个来搅局的人,自己应该生气才对,他甚至开始有了期待,恨不得亲到现场一睹为快。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听到下人的这句回报,他再也忍不住拍手叫绝!

“好!真是天才!妙句啊!滕王阁可与它一起不朽了!”

他矍然而起,立刻赶过来。小故事结尾很有些唐人的恢宏气度,宾主摈弃前嫌,“亟请宴所,极欢而罢。”他们一起对酒放歌,尽兴才去。

这一次青春莽撞,竟撞出了灿烂的火花,成就了千古绝唱。

在《滕王阁序》这篇文章里,他才情喷涌,情感跌宕。有失落,却不沮丧;有苦闷,却不彷徨。“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无论遭受多少坎坷,经历多少痛苦,他始终坚信“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这些昂扬的句子穿过千年历史,一直是一道灿烂的阳光,驱散了我们心里的阴霾。

它更是盛唐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前奏。在他昂扬向上的号角声里,我们诗歌的盛唐徐徐地拉开了序幕,一众风流人物开始郑重登场。

在此以后有关滕王阁的诗文联句数不胜数,即使在同一时期,也有王绪之赋、王仲舒之记与之并列,人称“滕王阁三王佳话”,一百多年以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为纪念滕王阁又一次重修,也曾作了一篇《新修滕王阁记》。

曾经南宋的南昌知府江万里是韩愈的粉丝,他个人更喜欢韩愈的文章,就把阁中王勃的《滕王阁序》移到一边,而把韩愈的文章放在中间。但他前脚刚刚离任,继任者就又恢复了原来的顺序。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时至今日,王仲舒、王绪的文章已经湮没于历史的尘埃里,韩愈的记也很少有人提及。说起滕王阁,我们首先想到的人,只有王勃。文因阁起,阁以文传。如果没有此阁,自不会有这样的佳篇传世;而如果没有王勃,这滕王阁恐怕也早就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甚至没有名字。

也因此无论是它还是我们,都应该感谢王勃的青春莽撞!

命中注定,王勃和滕王阁的相遇,将以这样的方式镌在史册上熠熠生光。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勃:感谢你的青春莽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