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类“问题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

最近接到很多家长来咨询孩子的事情,所以我总结了下面这篇文章,帮助家长们了解自己家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

第一类:请表扬我!

这类孩子面对父母老师或其他人,会极力扮演“好孩子”。这里家长们需要注意,这类孩子区别于真正的好孩子:认真学习,积极运动。真正好孩子的目的是不给人添任何麻烦,积极专注于自己的事。而扮演出来的“好孩子”,目的只是为了获得表扬。这类孩子的世界观是:如果没人表扬就不干好事或者如果没人惩罚就干坏事。

应对方式:用尊重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即使不“特别”也有价值,并且多关注孩子的细微行为。

第二类:引起关注

当第一类孩子没有获得成功,他们已经不再想要获得表扬了,只是考虑如何才能与众不同,哪怕“与众不同”的方式是去做坏事。这时候分为两种情况:积极的孩子会通过恶作剧来赢得关注;消极的孩子企图通过扮演无能来吸引关注、获得特别的地位,如学习能力极其低下,爱哭或丢三落四等。

应对方式:同第一类孩子一样,尊重他们并让他们感到自己有价值。

第三类:反抗或不服从

这个阶段是家长们最熟悉的一类孩子了,比如谩骂挑衅父母和老师,脾气暴躁、行为粗鲁,抽烟偷窃等。而另一种情况则是“不顺从”,表现在无论家长怎么训斥都无动于衷,直接无视大人的话。这个阶段是最常见也最难的一个阶段,如果家长责骂或者打骂,甚至生气,都只是在上这类孩子的“当”。他们会更加兴高采烈从而变得变本加厉的反抗或不服从。

应对方式:立即停止对抗,哪怕是对他们生气也不要有。

第四类:寻求憎恶

第三阶段的挑战权力没有成功,孩子没有获得胜利也没有获得特权地位,没得到家长的回应则败兴而退,继而开始“复仇”。进入复仇阶段的孩子,得不到任何人的称赞,甚至被同学们憎恶和孤立。这个时候孩子们的心理便是:已经知道大人们不会爱我,那就索性憎恶我吧,在憎恶的感情中关注我。常见的复仇有:自残行为、自闭症以及加入一些社会上的不良组织进而走上不法之路。

应对方式:寻求无利害关系的咨询师的帮助。这个阶段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能做的事根本没有。因为你越想插手去管,这类孩子越认为找到了复仇的机会,进而升级自己的不良行为。

第五类:请放弃我

尝试了前面的种种之后,孩子没有成功,这时候就会用放弃来寻找“特别的存在”。证明自己的无能就成了主旋律,用这样的行为告诉周围的人“因为我很无能,所以不要再对我有所期待。”他们自己内心会产生绝望,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厌恶自己。为了不再受伤,这类孩子选择在一开始就“不可能办到”。这类孩子最直观的表现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有时候会被怀疑患了精神疾病。

应对方式:即使是心理咨询师也需要很久才能让孩子变得好起来。

以上五种类型“问题行为”的孩子,他们的行为是递进的关系,当孩子在第一、第二阶段不够重视,进入第三阶段就开始变得困难起来。大部分问题行为的孩子都集中在第三阶段。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大类“问题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