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做晚间教学,显著提升了学生成绩和自信,学生们越来越爱学习了!

“这个问题我错了三次,这次可能是正确的!”

  这是昨天一个学生对我说的,通过她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她有两个问题:

1.没有把错题理解然后重新做,也就是没有“温故”;

2.对自己能否正确第达到目标信心不足,也就是缺乏“自我效能感”。

所以,在我的晚间教学正式开始后,我就要求他们先“温故”然后“正确地归因”。

具体步骤如下:

1.温故环节:反思+实践,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要求他们把做题本拿出来,盖住答案,然后问自己三个问题:

然后回忆自己上次错误原因是什么?

是怎么改正的?

正确的解题格式是什么?

然后在错题本上写上日期,开始重新做错题,然后与正确答案对照。

2.知新环节:建构知识网络与提升自我效能感

“这个知识与方法与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方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我们该怎么制定解题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是我在学生重新做完错题,保证格式和结果正确以后,问的第一个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建构知识网络,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把“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的知识)”转化成“程序性知识(怎么办的知识)”,因为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把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组合,制定出解决步骤,才能“学以致用”,才能出人头地。

“每个人都会犯错,你们可以看到,我有很多问题都讲错了,但是我不觉得丢人,我会上网查找,看书或者向别人请教来找到错因然后改正错误,然后记录,第二天再做一遍。

  有时候,我第二遍也做错了,我就看我的记录,然后重新做,直到我做出来为止,然后每个周末,我就拿出来重新做一次,直到我从格式和结果上都完全正确为止。你们在跟着我学以后,是否也有这个体会呢?”

我这是在教学生通过“自身成败经验”和“对他人的观察”来提升自我效能感。

PS:

1.归因理论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评价。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制因素,将结果归因于“努力程度”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地行动。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该受到鼓励。

所以,我每天都在实践和对学生灌输以下的信念:

“雷军,马云,刘强东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非常努力,而我命中注定要像他们那样成就一番伟业,而我目前能做的和能自我掌控的就是我的努力程度,所以我要专心致志地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努力地行动!”

2.自我效能感理论,如下图: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提出。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这样做晚间教学,显著提升了学生成绩和自信,学生们越来越爱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