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每个人都带着枷锁在行走

  《人性的枷锁》可以说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一本自传体小说。

    其本人也说过:这是一个真假参半的故事,取材于我及周边密友的经历汇集而成。作者也写得很开心,这让他也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解脱。他曾经想看透这生活的复杂与无为,勾勒一幅精密绝伦、美不胜收的人生图案。可他从没发现也许由出生、工作、婚姻、生育、死亡编织出的最简单的形状才是最完美的模样。可能向幸福投降就是承认了生命的失败,可这样的失败却比任何勋章都更加闪亮。

    按照主人公菲利普的生活经历,大致可以分为坎特伯雷-国王公学、德国自学、英国伦敦会计师事务所、法国巴黎学习画画,及再次到伦敦学医五个大的阶段。

    菲利普幼年时期父母双亡,又天生跛脚。其母亲去世前,最后做的事,就是用伸着瘦弱的胳膊,去爱怜、疼惜地抚摸小菲利普畸形的脚。她抚摸着孩子的身体,一直摸到两只小脚。她把右脚握在手心,摩挲着五个小脚趾,又缓缓伸手去摸他的左脚。她抽泣了一声。这不仅着一位母亲对孩子深沉的母爱,还掺杂了对那只畸形脚给她可怜的孩子可能带来的不公平命运的难过和心酸。


《人性的枷锁》

    之后他被寄养在伯父、伯母家。伯父一直不太疼爱他,只是尽到了一份责任,伯父的责任,或者是基督徒的责任;伯母倒是对他很关心,但不会照顾孩子。

    在坎特伯雷-国王公学求学时,因为跛脚,菲利普被大家嘲笑和看轻。有孩子用暴力,强制把他的难堪暴露在阳光下,只为满足好奇心。面对学校生活的种种,菲利普将求救的目光转向上帝,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奉,就必有所得,常常在深夜不知疲倦地祷告,并且严格要求次次祷告字句一模一样。他期望在那一天早上醒来时看见跛脚被神奇的力量治好。但是每次都是失望。无法抗拒的怀疑向他袭来,他把自己的个人经验变成了一条普遍规律:“我看谁的信念都不够吧。”他说。在一个复活节,菲利普做了最后一次努力,但结果还是失败。他对上帝的虔诚信仰的价值观开始发生分解。什么移开大山,不过又是《圣经》里一段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话。他觉得伯父根本就是在耍他。

    他无比希望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他想抛开过去,重新开始。

    菲利普只身一人来到德国求学,遇到了好朋友——海沃德。双方经常兴致勃勃地在一起谈话、聊天。他开始拥有理性的思维,毫不犹豫地摆脱身上基督徒的枷锁。


《人性的枷锁》

    求学生涯结束。在伯父的安排下,菲利普来到一间伦敦的会计事务所。但菲利普只是感受到孤独,对工作也不怎么上心。

    之后他去了巴黎,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认为,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敢于冒风险

    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菲利普又跑到巴黎学画画。他遇到了一位对其人生观影响很大的人——落魄的画家克朗肖。克朗肖是一位不知名的三流画家,年轻时缺乏指导,其在画画上天赋并不突出;晚年时生活在一个破旧的阁楼里,婚姻不幸。他混迹在一群同样郁郁不得志的所谓艺术家中,心中对画画的热切渴望已经破灭,有的只是对多年画画生涯鸡肋般的不舍。当菲利普向其讨教生命的意思时,他借用东方得智慧给了这么一段话:去过克鲁尼博物馆吗?那儿的波斯地毯有着最典雅的色彩和最精美的花纹,真叫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你可以从中领略到东方的神秘和声色之美,还可以欣赏到哈菲兹的玫瑰和莪默的酒杯。不过很快你就会领略到更多的。你刚才不是在问生命的意义吗?去看看那些波斯地毯吧,有一天答案就会在你眼前浮现。

    菲利普只是感觉到扯淡和故弄玄虚,但也获得了思想上的巨大解放。


《人性的枷锁》

    不幸的学员——普莱斯女士,在一次次追求艺术中,毫无天分,勤勤恳恳地在水泥地里播种,却幻想结出硕果。结果走投无路而选择了自杀。菲利普深觉生活比艺术更重要,在问了老师自己是否能够在绘画上有所造诣时,得到了否定的答案。他觉得自己一直在亦步亦趋,紧随着大众的脚步。他不想再受到大众的影响,想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但与此同时,生活还是得继续下去,在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为准则之前,他给自己定下了一条临时准则:“从心所欲,同时当心角落的警察”。

    于是,菲利普带着自身全新的观念,开始第三次尝试。

    他重新回到英国伦敦,听从伯父的建议,继承父亲的旧业——一名医生。事实证明,菲利普当医生还不赖,不仅可以给病人无微不至的照料,获得很多的成就感。同时,他还最受病人们欢迎。在伦敦,菲利普可怜地爱上了女销售员——米尔德里德,也遇到了自己的爱情的枷锁。

    这让菲利普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痛苦不堪。因为米尔德里德肤浅无知,一次又一次的背叛他,遭受厄运后又想获得菲利普的谅解。而他居然也会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原谅,结果让双方在这段关系中走向不可避免的灭亡。终于,菲利普在花光所有父母遗留的财产后,走到绝望的边缘。因身无分文交不起房租,他不得不在河边孤零零地如游魂般飘荡,一整晚饥肠辘辘,只能睡着公园的游客椅子上,宛如不幸的乞求者。菲利普为此发出其最大的疑问:生的大事小事,他都尽量做出自认为最好的选择,可到头来一切都变得一团糟。别人有难时他总是能帮就帮,他也不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加自私。就这样一路走来,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这实在太不公平了。

《人性的枷锁》

    还好,他遇到了好朋友阿瑟尼和其懂事的大女儿——萨莉。

    这一家人儿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但是都是诚实、善良的人。在菲利普最难过的时候给了他很多帮助。阿瑟尼一家那种家庭的温暖流露出来的自然之美深深地震撼了他。萨利温柔、坚强、健康又有活力,像一束光照亮了菲利普的世界,也某种程度上拯救了他。他深深地羡慕萨利,并觉得自己配不上她。

    这让菲利普真正开始思索自己追寻的是什么?他开始反思所谓的梦想。是继续追寻空泛的梦想,还是安身于真实、美好的生活;是继续向外去追寻,还是享受当下,向内探索。菲利普不禁产生深深地怀疑。最后,他这一次终于没有听从书本或者他人的建议,而是自己灵魂深处的声音:决定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再活在未来,和萨利结婚,并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

  “可是你就不想嫁给我这个人吗?”“除了你我谁也不嫁。”“这就成了。”“爸爸妈妈肯定会大吃一惊的,你说是吧?”“哦,我太幸福了!”“我想吃饭了。”她说。“亲爱的!”菲利普微笑着牵起她的手,紧紧地攥在手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性的枷锁》——每个人都带着枷锁在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