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人生,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五十一天

《论语.里仁篇》第七章:

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解析:

孔子说:“人们所犯的错误,类型不一。所以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如何识人,大概是每一个人在正式的面对社会生活之后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所以从古至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观人之术。

对于识人鬼谷子曾说过:乐之以验其僻、喜之以验其守、怒之以验其节、苦之以验其志、惧之以验其持、哀之以验其人。这是鬼谷子的观人术。

庄子也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这是庄子的“九征”观人法。

曾国藩也有三个观点:第一、“喜高怒重,过目辄忘,近粗”,第二、“伏亦不伉,跳亦不扬,近蠢”,第三,“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曾国藩用这三句话识人辨才,也助他找到了很多人才。

看完这些,相信大家也应该对孔子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有了一定的理解。是的,孔子的这段话也是在教我们如何认识一个人。只是孔子的这段话专门教的是如何去发现一个人的短处。

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会有自己的短处。现实中,我们总会让人要多看人的长处,少看人的短处,毕竟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嘛!可是为什么孔子会在这里教人看人的过失,查人的短处呢?

看人长处的好处,不用多说大家可能都知道,取人之长,扬长避短嘛!将长板发挥的足够好了之后,就能让人忽略掉短板的劣势。

可是现实当中,真的就那么简单吗?

小马是个很聪明的女孩子,在一家饰品店做销售,工作勤快,做事麻利,讲话也很招人喜欢,上了几个月的班后,表现得不错。在她之前,老板请了好几个人,不是不会说话,就是上班迟到早退,相比之下老板挺相信她的,于是把店里的帐交给她管,自己每天就到关门时来算个帐,收下营业款。老板还觉得自己请了个好帮手,省心不少。

有一天,小马休息,老板自己到店里顶班。中午的时候一个客人拿着之前买的产品回来换货。按照惯例,客人出示了购物小票。老板一看确实是自己店里的单,就给客户做了退换。顾客走了之后,老板找出那一天的购物小票来备注退换情况。可是翻来翻去都找不到与客人小票单号相同的存根联,只有一张同样型号、同样品名的小票,可是小票上的收款金额与客人拿回来的那一联相差了15%。

老板心里顿时觉得非常纳闷,为什么呢?女人的直觉告诉她,这里面一定有问题。她下意识的把那一天的小票号全部对了一遍,发现同一天的小票却是两个不同号段的小票。而且不是首尾相应相接的,都是小票中间的号段。再查其它日期的小票,都有这种现象,而且开单人的署名都是小马。难道是监守自盗?老板心中不禁有了怀疑。

可是自己之前没有对过单,除了刚刚换货的这一张,没有其他的证据。怎么办呢?总不能看着自己的营业款这样被私吞吧?但是又不能贸然的下定论。

老板想了一下,将店里剩下的销售单都锁了起来,只放了几本在外面,而且自己也做了登记。而且故意将储物柜都收拾了一遍,下班后告诉小马,自己今天搞卫生把店里的整理了一下,不常用的都收起来锁着了,柜子钥匙走的时候带回家忘记放店里,需要的时候找记得自己拿。

后面连着几天去收款的时候,老板都开始留意小票上的开单金额,发现产品基本上都是打了7折卖的,几乎没有不打折卖的产品。而老板想到那天客户拿回来换的单上面明明是8.5折的售价。

老板试探着问小马:“怎么折扣都打这么低?”小马面露难色的说:“客人都很会讲价啊!竞争那么大,不卖又觉得吃亏,嘴巴都说干了,卖的时候都是没办法讲了!”听她这么说,老板突然想到了什么!

隔天,老板让自己的一个没有到过店的朋友去自己店里随便买个东西,要求对方不要讲价,买了就走。朋友如约而行,买好了之后把小票和产品给了老板。晚上,老板到店里对数时,一查小票,自己手里的那张小票的存根联不在当天的汇总里,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售价7.5折的小票。

老板把眼光投向正在做卫生整理的小马,看着她干活的样子,真不敢相信她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她是稍微懒一点又或者是别的什么不伤大雅的缺点,自己或许都是可以原谅的,可是事实摆在眼前,监守自盗这个问题是绝对不能原谅的,这是人品问题。最终,老板打电话请来了帮忙买东西的朋友,一起向小马摊牌,并且向小马追讨之前所有私吞的营业款。不查不知道,竟然每天都有,而且金额不少。

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如果一个人上班总是迟到,证明这个人的时间观念不好,也就可以看出是不够自律。

如果一个人不会说话,总是词不达意不能与人很好的沟通,证明这个人的表达能力不行,可以看出缺乏沟通锻炼,或者性格内向。

这些问题都说明是个人的习惯不好,或者能力欠佳。

但是一个人总是监守自盗,就证明这个人见财忘义,毫无职业道德,可以看出人品也是极差的。

我们要如何去判断一个人的短处是在能力、习惯,还是在道德品质,其实不用看学历,不用看出身,只要看他在什么问题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就能发现他的缺陷在哪里了。

孔子的这个方法,教会了我们从两个方面去识人,也教会了我们从两个方面去运用。

生活中,结交朋友时,可以多观察对方在什么问题上容易发生问题,如果长久相处下来,只是一些无伤大雅,不违背道德法理原则的,这样的人互相包容一下,是可以做朋友的。而如果是在道德品质上出现问题的人,就要敬而远之了。

在工作中,可以多观察一下员工或同事在工作上会经常犯哪一类的错误。如果对方总是在一些工作的处理方式方法上出现问题,可以根据这些错误就能够判断出对方的能力和习惯,并以此作为重点的培训和监督管理的方向,以帮助对方提升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可,如果对方总是做出一些违背职业道德,损害公司利益的事情,这就证明这个人的品行有问题,能力多强也是不值得培养的。

“之乎者也”告诉我们,发现一个人的长处,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欣赏一个人,而发现一个人的短处,能够让我们清楚的辨别出人的底色。而人品就是一个人的底色,底色好的人,才值得我们去交往、去合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人生,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五十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