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评述2--天下归诚

天下归诚

      公元前180年,吕后驾崩,吕后去世前的各种安排并没有保住权势显赫,但却无才无德的侄孙们。齐王发兵西向,灌婴持兵不进,陈平谋吕禄,周勃一节入北军,压抑许久的汉室勋臣和诸刘王侯们以闪电般的速度诛灭了看似实力庞大的吕氏家族。此时,皇帝为吕后所立,并且年幼。所以诸大臣谋另立天子。以仁孝闻于天下的刘恒,成为诸大臣权衡后的最佳人选。何为最佳?以君子之心度之,能够入选“二十四孝”的刘恒,自然是诸刘王孙中品行最高的,在那以德取人的年代理然最佳。以小人之心度之,身为代王的刘恒在入选的诸刘王孙中实力较小,便于掌控,不会出现火生于木而焚木的结果,自然是诸大臣的最佳人选。周勃、陈平等人虽不可说是君子,但也是忠义之士,首倡义举的齐王刘襄兄弟不可说是心无觊觎,但也心怀孝悌。所以勿以小人之心度之。

      彼群臣诚心拥立,而此群臣却是意见不一。远在代国的文帝君臣正在为是否前往长安而争持不下。自古贤臣伴圣君,宋昌为文帝剖断如流、力排众议,料定长安众臣无他意。在母舅薄昭和宋昌依次被派往长安观变后,文帝决定前往长安。

      渭桥,今咸阳东二十里,始建于秦昭王,是否是渭河上第一座桥梁已无从考证。但历史精彩的一瞬间便从这里开始——文帝让天下。

此处借太史公《史记》之言叙述此事:

    “代王驰至渭桥,群臣拜谒称臣。代王下车拜。太尉勃进曰:‘愿请间言。‘ 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 太尉乃跪上天子玺符。代王谢曰:’至代邸而议之。”

      此处有两事堪言:一是群臣拜谒文帝(代王)下车回拜。高帝之子王于代,群臣南向拥立,此时尊卑明显,而文帝下车拜群臣,于德可谓谦谦之君子,于礼可谓千垂之典范。二是周勃宋昌之言。周勃为何请退群臣与文帝私言,其想文帝初到长安,不熟于人情,先入之机可取幸于君、立威于臣。若此,周勃可谓佞臣哉?王夫之对其评价可谓准确:“无妄上行私之心,只是不学无术而骄。”而宋昌回应之言,慷慨大哉言!古者天下为公,其言向群臣表明文帝于己无私,于人无私,亦不受制于群臣。周勃愧无言,跪上玺符。此时文帝不接受代表帝王权利的玉玺和符绶,和众臣前往代邸,邸是汉时,诸侯在京城的临时住所。至此便是文帝渭桥一让天下。

      到达代邸后,以丞相陈平为首的群臣上言拥立,《史记》记其言如下:

    “臣谨与阴安侯列侯顷王后与琅邪王、宗室、大臣、列侯、吏两千石议曰:‘大王高帝长子,宜为高帝嗣,愿大王即天子位。’”

      这段话的意思如下:陈平众臣与两位在当时德高望重的老人阴安侯和顷王后与众权贵们商议得出结果是:代王刘恒最适合继位天子。阴安侯是汉高祖刘邦的兄长刘伯的妻子,顷王后则是后来“七王谋反”中吴王刘濞的母亲,她们是当时刘氏家族辈分最高的两位长辈,也都是汉文帝的伯母。汉以孝治天下,长辈的意见对将来皇位的名正言顺是很重要的。阴安侯是中国历史王朝中少有的女性继承爵位,两千石是西汉行政官员中的最高级别,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官员,多为中央部门首脑和地方政府最高长官。陈平众臣和当时汉室名流权贵认为文帝是汉高祖今存长子,最适合继承天子之位,上言拥立。但却漏掉了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汉文帝以应该与楚王刘交商议而在此拒绝。渭桥,周勃一人上玺符,于时于景不和于礼制。而到了代邸,汉室勋臣与权贵联合上言,并借以刘氏长辈的威望,应该说到此时,文帝即天子之位已水到渠成,无大的顾虑。但却以无楚王的名义拒绝,何哉?

      汉文帝以无楚王刘交之名再次拒绝陈平众臣的拥立后,陈平等再次上言。《史记》记其言如下:

“臣伏计之,大王奉高帝宗庙最宜称,虽天下诸侯万民以为宜。臣等为宗庙社稷计,不敢忽。愿大王幸听臣。臣谨奉天子玺符再拜上。“

      面对众臣这一次以“天下诸侯万民之名义“的上言拥立,文帝没有拒绝。这又是为什么?若说文帝矫情,以后事看,则是虚妄之辞。再仔细分析这几次汉室大臣们拥立的过程和言辞,可以看出其中缘由。渭桥,掌握兵权的太尉周勃上玺符,如果文帝当时受之,众臣王侯如有异议,周勃当为之挡之,所以渭桥受周勃之玺符是示天下以力取之。代邸陈平拥长,若文帝受之,则是示天下名次取之。而第三次陈平众臣以天下诸侯万民为言拥立,文帝为天下诸侯万民而受之,是以示天下不以力取之,不以长序名次得之,而以德取之。以德取之,天下归诚。

    此一回,述评了薄太后之事迹以及汉文帝等帝位之过程。我们中国常言逆取顺守,但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常在历史上上演的剧情是取之不顺,守之不宁。下一回我将叙说文帝治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汉武帝评述2--天下归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