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的深度
问:初悟者和彻悟者,有什么区别?
答:区别在于觉悟的深度不同。
问:觉悟的深度?
答:对的。大多数刚刚开悟的人,也就是初悟者,即便认识了自己的真实面目(自性、佛性),但其深度比较浅,或者说还不够彻底。
问:菩萨有很多等级,比如初地菩萨、十地菩萨等。
答:道理都是一样的。像禅宗将觉悟者境界分为法身边事、法身正位、法身向上等,临济禅师对学人的境界分为“三玄三要”;吠檀多哲学流派将意识状态分为前三境、图利亚、超越图利亚等,他们也将意识状态分为七个智慧层次。
问:还没有觉悟的求道者,属于哪个层次?
答: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处的层次或者阶段,不是特别重要。对我们来说,最关键的是:踏上觉悟之路。
问:禅宗讲的明心见性,指的是觉悟吗?
答:没错。明心见性,指的是禅宗讲的所谓“明悟自心,彻见本性”。明悟自心,意思是明明白白地悟透了自己的真心;彻见本性,说的是彻彻底底地用内在之眼见到了自己的真实面目。
不过,我们可以把“自心”理解成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包括思维、情感、感觉、直觉以及记忆等等,简单说就是思想和情绪,这样的话更好理解。也就是说,可以把“明心”理解为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反应,能够了了分明地观察自己的内心活动。其实,这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
意识与自性
问:我们常说的意识,是不是等于我们的自性?
答: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但为了避免产生理解上的混乱,我不建议将自性与意识混为一谈。
问:为什么?
答:首先,我们的大脑之所以具有意识功能,就是因为自性作用于大脑的关系,并不是大脑自己产生意识。不过,我相信科学家们不会同意这个说法,对他们来说,意识也属于科学研究的对象。
然后,这也是为了避免我们掉进一个思维或认知陷阱,将生命最深最真的内在体验进行思维化或逻辑化,把它作为一个概念来理解。毕竟,我们每个人惟有通过内在的直接体验才能够明白自性。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自性不具备任何形象,就是佛家说的无形无相的,甚至自性没有任何一丁点属性或特性,它没有任何性质,人类无法像对火星或太阳那样对它进行测量、观测、研究。
问:所以,我们无法通过科学手段明白自性。
答:科研活动始终需要研究对象,所以科学家们将大脑与意识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通过这个路径,科学家们可以研究大脑,但他们无法研究自性本身,因为,自性不是一个对象。
人类的科技已经很发达了,我们可以发明和制造高尖端仪器设备,我们可以通过对大脑神经、基因组以及荷尔蒙等的研究来加深对一些意识功能的理解,但我们永远无法用设备来研究我们生命的底蕴。
问:人类能否制造出具有意识的机器人?
答:目前,像无人驾驶、智能设备、智能机器人等新型产业非常火爆。展望未来,人类可以制造出模仿一些意识功能的机器人,但永远造不出具备人类意识的机器人,或者说造不出意识本身。
问:觉悟和开悟,有什么不同?
答:它们是一个意思,说的角度不同而已。开悟是指禅宗学人打开本来的意思,而觉悟则被人们更广泛地使用,意思是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也指进入到一种有觉有照的更加清醒的意识状态,好比从睡梦中醒过来。
问:打开本来是什么意思?
答:本来,指的是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实身份,即真心、自性、佛性。打开本来,意思是禅宗行者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见到佛性了。
问:用眼睛看吗?
答:不是。用眼睛看到的只是有形象的外部物体,我们无法通过肉眼看到佛性。佛性是通过内在之眼,也就是用内在之光见到的。
问:开悟是怎样的体验?
答:有时,开悟是刹那间的回光返照,也就是所谓回光一照、反观观自性。有时,我们会体验到身心以及世界统统消失,只剩下了了分明的灵明觉知,这就是彻见本性。这都是从亲身体会的角度说的,也就是觉知的角度。而悟,主要指的是认知层面不再迷惑,也就是从迷惑当中醒悟过来的意思。
问:一刹那的回光返照与整个世界统统消失的体会,有什么区别?
答:它们本质上就是一个事情,都属于开悟之体验。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见到佛性的程度不同,也可以说深度不同。也就是说,虽说一刹那回光返照并见到自性,也是属于开悟的情景,但比彻见本性的人开悟的深度比较浅,或者说不够彻底,所以他的力量较弱,也就是说定力和慧力都会比较弱。
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一种场景,由于见得不够彻底,加上不懂理论上的东西,人们有时虽然也会经历一刹那的开悟瞬间,但也就那么错过了。也就是说,这种开悟瞬间,对他几乎没什么作用了。
另外,若见得不够彻底,由于信心不足,容易产生怀疑。无论做什么事情,想要获得成功,第一重要的永远是信心。一旦怀疑,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在明心见性这件事上,也是如此。
问:禅宗说的悟后迷是指什么情况?
答:有人虽然开悟了,但后面没有加紧练心做功夫除掉习气,加上对觉悟这件事情的认知不够,所以没有好好珍惜,后来就放纵自己了。
问:他们回不到觉悟的状态吗?
答:其实,悟后迷的程度,虽然因人而异,但最终来说,只要一次开悟,后面不会真正反转或退转的,也就是说不会真的迷掉的。悟后迷,主要是为了描述开悟后不够珍惜、没有起勇猛心精进练心的场景。也就是说,这是为了督促初悟者好好用功。
觉悟的难易
问:觉悟,是不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目标?
答:这件事情非常特别,特别在于它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又是最难的事情。从古到今,真正的觉悟者,少之又少,他们都是极其稀有的存在。不过,不急,慢慢来。
现代人所谓的修行,大都是去学点关于心灵成长或灵性知识的皮毛,然后装模装样地看起来比别人更有灵性的样子。事实上,无论诚意、决意,还是用功的程度,我们现代人远远不如古人。
如果我们像古人一样,孜孜不倦地追求生命的觉醒,勤勤恳恳地扫清习气毛病,怎么可能不觉悟?怎么可能没有成就?
问:古人都是舍命求道。
答:没错。在古代,为了求道和修道,人们不知吃了多少苦,他们不仅要跋涉千山万水,也通常都要花费大量财物的,最后也不一定求得到。你可能听过二祖断臂的故事,我们可能觉得这事太夸张了,太离谱了,为了求道居然砍断自己的手臂?
我们会觉得这样太划不来、不值得,但古人不同,古人求道的诚意和决心,确实是我们现代人没法比的。所以,我们应该把古代的求道者作为我们的榜样,即便不能跟他们完全一样,但至少也要学习他们对觉悟的追求和勇猛精进的拼搏精神。
问:其实,有了古代那些成就者,我们才更有信心。
答:这一点非常重要。他们就是活生生的“成功案例”,若没有古代那些成就者,我们也不大可能明白明心见性这件事情,也不会重视这个事情。他们不仅给我们铺好了路,更是做好了我们的榜样。
问:不过,现在很多人对修道依然没有兴趣。
答:是的。之前,我跟一位道长学过道家内丹养生功法,还记得当时他感慨地说:“现在的人,哪里肯求道啊,现在流行的是送道,送到你家门前来,你都不珍惜、不肯好好练功。”
当年六祖在五祖那边得法以后,为了躲避众人的追杀,长达十五年躲避于猎人队伍中到处流浪,这期间他遭遇了我们难以想象的众多险境,像六祖自己说的,“辛苦受尽,命似悬丝”。
问:确实,古人学道真的很不容易。
答:我们今天再次提起古人求法求道的经历,也是为了提醒人们为什么要追求灵性觉悟。其实,我们稍微认真想想就知道了。那些洒脱智慧的古代大师和高僧们,难道他们在追求虚无缥缈的玩意儿吗?
他们可是被公认为最有智慧的一群人啊。他们求道、追求觉悟,肯定有他们的道理。因此,我们要相信觉悟必定给我们提供最坚实的人生意义,相信觉悟之路是一条值得付出一切的康庄大道!
本文选自心灵成长类新作《觉照的力量》
作者: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