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4

你先“不”,后“算”的样子,也是溺爱。

之前我觉得溺爱就是无底线的纵然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无法无天。

但事实上,这样的家庭少之又少。

因为这样做会造成养育者很大的困扰,甚至有绝大多数家庭也承担不起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的状况。

其实,世界上另一种养育孩子的方式,也叫溺爱。

这种溺爱很隐蔽,你很难觉得这也是一种溺爱:

一开始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要求很坚决地说“不”;

然后孩子就开始发脾气、哭闹;

最后你也被孩子的哭闹给引爆;

体罚他、吼他……

几个回合下来,一个可怜兮兮,一个满腹委屈;

你看着此情此景,内心十分愧疚;

如果孩子是想吃糖,你可能为了弥补这份愧疚就去买了;

如果孩子是不想做作业,你也可能回头哄孩子,好了好了,你今天就休息一天,明天你一定要把作业写完。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就进入了这样的怪圈:定规矩说”不“——强制、逼迫孩子——开始对抗、权利的斗争——两败俱伤——内疚,意难平——弥补、妥协,说”算了“

我们本想着让孩子知道我们的规矩,养成好习惯,选用了“快准狠”的粗暴方式,以为可以快刀斩乱麻,在我们的威慑下,孩子服从了我们;

但这样的时候却是少数,当孩子一天天长大,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我们越是强硬,他越是会与我们对抗;

小的孩子哭闹,大的孩子开始骂人和不尊重,我们的理性就免不了不同程度地崩塌;

直到最后我们的暴脾气也被点燃;

一番唇齿之战后,无论谁输谁赢;

后悔和挫败的情绪就立刻涌上心头;

我们看着被我们吼得惊魂未定、可怜兮兮、满脸泪痕的孩子

我们总会想做什么事情来弥补

想干什么就干吧

爸爸妈妈不是有意对你这么凶的啊!

殊不知你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先不后算”的育儿方式,会在孩子那里形成“自保回路”

他于是就知道了:爸爸妈妈说不没关系,只要我一哭一闹,消耗一下彼此的情绪和耐力,爸妈最终还是会妥协的。

这么一来,你的操作恰好成了他的策略。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里有两点原因:

第一,因为我们虽然说了“不”,但我们最终却没能守住“边界”。

让孩子知道做事情的边界是极其重要的。

没有边界地要求孩子,孩子并不知道我们对他们真正的期待是什么。

他们只会一次又一次地抓住我们的软肋,得寸进尺,永不悔改。

第二,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情感联结。

给孩子制定规则,我们当然要说”不“。但是怎么说呢?

把孩子当成机器和工具去要求和吩咐么?

我想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孩子觉得那是在满足我们自己的欲望。

如果你觉得这是为了孩子好,你就得花时间给他们讲解。

如果孩子太小不理解,那就温和而坚定地告诉他”不可以“

只要他突破规则了,你就拦住他,抱住他,温和而坚定地说:不可以,宝宝。

如果孩子哭闹、和你对抗呢?

这就是考验我们的时候了:

让他们尽情地发泄和倾诉,并表示理解,但是还是坚定地说“不”;

记住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和孩子达成联结,让我们一起坚守这个规则。

不要暴力,不要权力之争,不要情绪泛滥。

让孩子感到唯有遵守和合作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所谓溺爱,就是以自己的情况定义孩子的规矩,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地纵然孩子。

这样的孩子以后会失去了客观、准确判断事物的能力,陷入以自己的情况来定义他人、他事的困局。

他们会非常困惑地活着,永不知足,也不知道怎么才能获得满足。

所以,停止溺爱,特别是那些看起来不像是溺爱的溺爱。

��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