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我依旧是个普通人

周末见到爷爷时,他满头白发、走路蹒跚,我扶着他小心翼翼过马路,生怕等候的司机鸣喇叭,我不得不承认,爷爷已经老了,而我也长大了。

不知不觉,我已经24岁,不再是个小女孩。我既没有成长为像儿时羡慕的作家张爱玲般有才,也没有跟小伙伴们住在带花园有泳池的大别墅里。

24岁,我依旧是个普通人。

距离毕业将近2年,而从毕业一直延伸而来的焦虑感渐渐被抚平。刚找工作时,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对未来是如此的迷茫:大学好像学习了很多的东西,却没有一样可以拿得出手;对未来好像大概有个方向,却说不出个之所以然来。

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写吃喝玩乐类文案,刚开始一个产品只会用几个词语介绍,后来会用一段文字配上各种修辞进行描述,数量也从一天2篇文案变成后期7篇文案。高强度的工作让我的能力有了快速提升,但量化式写稿的方式让我失去了热情。

有天晚上我加班回家后,洗完澡躺在床上还没玩手机就睡着了,第二天到办公室看见电脑桌面上仍待完成的稿子,情绪就莫名低落。我感受到自己写得东西没有了灵魂,对生活的热情也在慢慢流失,明明从事着吃喝玩乐的工作,周末却只想躺在床上睡觉。就像原本一颗生机勃勃的大树,以前蚂蚁在它身上咬一口,它都觉得难受想骂上两句;现在别人在树上刻字,它却一声不吭;失去了生气。

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渐渐工作得不开心?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我要从工作中获得什么?

辞职时脑子里大概有个想法,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

入职新公司时,我依旧焦虑,这种焦虑不仅仅是对未来发展的迷茫,还来自于赚钱的压力感。以前看到标题“三年赚100万”的推文会很不屑,它们不是在制造焦虑情绪就是在卖课,现在偶尔会忍不住点开此类文章,发现是卖课推广后又忍不住进行自嘲,后来慢慢也认清自己不可能赚快钱,还是踏踏实实先做好手头工作吧。

学会控制焦虑的转机在于入职后,我开始负责公司宣传类工作,从零开始学习摄影、剪辑,成为b站学习区的忠实fans。刚开始制作视频时,我会盯着素材发呆,也会因为陌生而产生厌烦情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掌握越来越多技能后,工作效率慢慢就提高了,工作信心也增长了。

在这件事上,我最大的收获是用长期主义对待生活。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焦虑,是想要一蹴而就的成功,一旦短时间内未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就陷入了焦虑。

因为心情焦虑,我学习了瑜伽,让自己感受慢下来的生活。练习一年以后,我意外收获了优雅体态。这让我更相信,长期做一件好的事情,会对你的生活形成正面效应,比如:运动、看书。相对的,长期做一件不好的事情,也会对你的生活产生负面效应,比如:抽烟、喝酒。

拉长时间做事后,我也不再因为没有完成固定计划而变得沮丧。例如,计划每月看一本书,假设连续两个月因为某些原因并未坚持计划看书,若是放以前,我会放弃这个计划;但现在我会把目标改成一年看十二本书,通过拉长时间来补救计划。

回到现在,说好公众号周更的我又啪啪打脸了,今年不会因为这周没更,就长期放弃,也许我偶尔会消失一段时间(墨水不够,去提升自己),但我终将会回来。

2020年年尾公司聚餐时,前辈们说要抓紧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对生活的感知力会慢慢下降,很多事情也会进入将就状态。

所以,2021年我有了一个改变,想做的事情不停留于表面,立刻准备。比如想看的电影立刻下载晚上就看,不放收藏夹;想去旅行,先安排周边景点走起,下次再计划四天五夜游,别计划失败就不出门。

2021年第一季度结束了,我依旧是个普通人,但喜欢上了vlog,也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冬天在香雪公园看了一场梅花、春天在华南植物园和家人踏青吸氧、乘坐鱼珠码头的邮轮、感受黄埔军校的历史痕迹、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看文物、在广东省博物馆听三城记讲解、还看了令人心情好的唐3和温暖的李焕英,体验了剧本杀并成功指认凶手......

2021年,我今年24岁,祝自己生日快乐!希望我能一直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24岁,我依旧是个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