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搭建“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的桥梁?

                                  1

我们对确定性似乎有超越理性的期待,并且是从我们出生时就有的自然反应,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故事去观察这件事。

你有跟小宝宝玩过躲猫猫的游戏吗?

游戏是这样玩的:首先,当你的脸出现在婴儿面前,然后被双手挡住。

婴儿坐在那里,一脸的困惑,还稍微有点惊慌,想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但是,那双手又张开了,你的面孔再次出现,一切如常,接下来便是宝宝的一阵欢笑。

但是,如果加入更多不确定性因素,接下来就不会有笑声了,或至少笑得没那么开心。

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张开手后出现的不是原来的人,而是另一个人,婴儿的笑容会少一些。

并且当同一人是在不同位置再次出现时,婴儿笑容也会减少,因为连婴儿也会对他人有某种程度的确定性期望。

当期望出乎意料地发生变化时,婴儿们的快乐程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是为什么呢?

可能是我们天生就对不确定的事物有恐惧的感受,我们的一些祖先不害怕未知事物,他们都成了剑齿虎的食物。

所以,那些认为不确定性会威胁生命的祖先才能够存活下来,并把他们的基因遗传给了我们。

但在现代世界,我们常会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混乱中寻找秩序,在歧义中寻找正确回答,这一切都写在了我们的基因里。

我们才会花无数的时间和精力尝试控制这个世界,而不是尝试着去理解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似乎丧失了与未知事物共处的能力。

                                    2

恐惧感:“恐惧来自不知道该期待什么,以及你觉得对即将发生的事情缺乏控制感。

我想起一个寓言故事:一名醉汉在夜晚的路灯下找他的钥匙。

他知道自己可能是把钥匙丢在了街上某个黑暗的地方,可他却在路灯下苦苦寻找,因为那里有灯光。

我们对确定性的渴望致使我们追求看似安全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在路灯下寻找钥匙。

我们不敢冒险走入黑暗之中,而是停留于现状,无论现状多么差。

所以,当你感到无助时,你会比知道事实结果更觉得恐惧,如果你不知道该担心什么,那么所有事物都令你感到不安。

倘若任由这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在你的脑海中发酵,这种恐惧感只会越来越强,也让我们形成了固化的思维。

比如营销人员一遍又一遍地使用相同的技巧,但期望获得不同的结果。

有人立志创业,却舍不得放下已经没有出路的现有工作,因为这份工作能让他们获得一份看似稳定的收入,使他们内心有一种确定感。

但是,只有当我们敢于牺牲确定性答案,敢于冒险,敢于远离路灯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突破。

如果你固步自封,就不会有出人意料的发现,唯有那些敢于与未知事物共舞,并在现状中发现潜伏的危机,而不是满足于现状的人,才能不被恐惧感所控制。

                                    3

身处在现实世界的我们,头脑里的那些知识会将不确定性的局面,变成一场高风险的“躲猫猫游戏”。

我们常常认为凡事都要给出清晰的答案,即使某个简单问题也要在百度百科上查了几分钟的时间。

或是在跟他人说话时滔滔不绝,假装知道我们认为自己知道的东西,却无视那些与我们的坚定信念相矛盾的显眼事实。

因为,当我们对不确定性缺乏边界时,大家就会变得极度不适,而知识塑造的认知是最难以量化、衡量的事情,完全看不到非好即坏、非对即错的清晰画面。

并且确定性使我们忽视自身的无能,我们越是借助激情和夸张的手势说出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我们自我就越发膨胀,犹如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掩盖了楼底虚空的根基。

比如我们会常常告诉自己:我是一个严肃的学者,而严肃的学者不为公众直播演讲的。

我是一名规矩的公务员,而规矩的公务员不会放弃自己稳定的工作,去冒险创业的。

这样的说法都是认知带给我们的确定性,也是让人有安全感的体现,因为生活已经够烦了,所以我们选择不去思考那些挑战,以此消除不确定性。

最后的话:

虽然我列举了很多不确定性带给我们的影响,还有人们常常因为害怕不确定性而过于趋向确定性的思想和生活。

但它们两者也并不是水火不容、割裂的存在,当我们面对不确定性时,是可以转换视角,把它看成一个“渐进确定性”的过程,就像在两者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我想要表达的是:每一件事物都有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视角,而我们需要学会平衡和转换视角去化解矛盾的两端。

让事物从不确定性出发,渐渐去接近确定性,而不是停滞不前,或是躲避退却,那都不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文章作者简介:灿亮,静坐冥想师,心理咨询师,终身学习践行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搭建“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