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版资治通鉴【1068】底气的原理。2021-01-07

二年(公元458年)

1、

春,正月一日,北魏设酒禁,酿酒、卖酒、饮酒全部斩首;婚丧嫁娶,可以暂时开禁,但有一定时限。北魏主拓跋濬因为士民经常醉酒斗殴以及非议国政,所以禁酒。增置内外候官,伺察诸官府衙门及州、镇,或者微服杂乱于各官府衙门之间,探查百官过失,有司穷治,刑讯逼供;百官受贿满布匹二丈的,一律斩首。又增加法律条文七十九章。

2、

正月十日,拓跋濬前往广宁温泉宫,于是巡视平州。

正月二十五日,抵达黄山行宫。

二月二日,登碣石山,观沧海。

二月四日,南下到信都,在广川打猎。

3、

二月十一日,刘宋任命金紫光禄大夫褚湛之为尚书左仆射。

4、

二月十二日,刘宋建平宣简王刘宏因病辞去尚书令职务;三月三日,去世。

5、

三月十二日,魏高宗拓跋濬回到平城,兴建太华殿。当时,给事中郭善明,性格狡诈,游说皇帝大起宫室。中书侍郎高允进谏说:“太祖(拓跋珪)开始建设首都时,所有工程,必定安排在农闲季节。况且建国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会,西堂、温室足以宴息,紫楼足以临望;就算是要扩建,也应该逐渐进行,不可仓猝。现在计算下来,需要抽调民夫二万人,再加上送饭的老弱,又是二万人,工期需要半年。一个人不耕种,就有一个家庭要挨饿,何况四万人的劳费,简直难以计算!希望陛下考虑。”皇帝接纳他的谏言。

高允喜好切谏,朝廷有什么事不恰当,高允就求见皇帝,而皇帝也常屏退左右接待他。有日从早上一直到日,甚至连日不出,群臣都不知道他说了什么。说话有时很痛切,皇帝都听不下去,命左右将他扶出,但是,始终都还是善待他。

有人在奏章上言辞激烈,皇帝看了,对群臣说:“君王就像父亲一样,但是,假如父亲有过错,儿子为什么不写在纸上,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进谏,而是在私室之中,避开旁人去说呢?不就是不愿让他父亲之恶彰显于外吗!至于事君,为什么就不能这样呢!君有得失,不能当面陈说,而要上表公开进谏,这是要彰显君王之短,而表明自己之直,这是忠臣所为吗?像高允者这样的,才是真正的忠臣!朕有过,未尝不当面直言,以至有朕所不堪耳闻的,高允也无所回避。朕能听闻自己的过失,而天下不知,这难道不是忠心吗!”

高允所与同时被征召的游雅等都做了大官,封侯,他的部下,官至刺史、二千石级别的,也有数十百人,而高允做到郎,二十七年都没有升迁。皇帝对群臣说:“你们虽然手执弓刀,在朕左右,不过是白白站在那里而已,未尝有一言规正朕;只是趁我高兴的时候,求请官爵,如今,皆无功而至王公。高允执笔佐我国家数十年,为益不少,不过为郎,你们自己不羞愧吗!”于是拜高允为中书令。

当时北魏百官都没有俸禄,高允常让他的儿子们去打柴卖柴,以补贴家用。司徒陆丽对皇帝说:“高允虽蒙宠待,而家贫,妻子儿女,都不能建家立业。”皇帝说:“你为什么不早说?现在见朕用他,才说他家贫吗!”即日,亲自到高允家里,看见只有草屋数间,粗布被褥,旧棉絮做的棉袍,厨房中只有盐和蔬菜而已。皇帝叹息,赐给布帛五百匹,粟米一千斛,拜长子高悦为长乐太守,高允坚决推辞,皇帝不许。皇帝器重高允,常呼他为“令公”,不叫他名字。

游雅常说:“以前史书称赞卓茂(见公元25年记载)、刘宽(见公元165年记载)的为人,心胸狭窄的人,还不相信。我与高允交往四十年,从未见他有喜怒之色,才知道古人不诬。高允内文明而外柔顺,说话慢声细语,好像说不出口。当初崔浩曾经对我说:‘高允丰才博学,一代佳士,所缺乏的,就是刚毅勇猛的娇娇风节而已。’我也以为然。等到崔浩犯罪,起因不过都是一些纤微之事,皇帝诏书指责,崔浩声音嘶哑,两股颤栗,几乎说不出话;宗钦以下,伏地流汗,面无人色。而只有高允,敷陈事理,申释是非,辞义清辩,音韵高亮。人主为之动容,听者无不神耸,此不就是所谓矫矫者吗!宗爱当权的时候,威振四海。曾经在议事厅召集百官,王公已下都趋庭望拜,唯有高允,只是登上台阶,长揖而已。由此观之,汲黯可以躺在床上见卫青(参见公元124年记载),也不算是抗礼了!这不就是所谓风节吗!对一个人啊,确实很难了解,我曾经错看了他,崔浩又把他说错,这就是鲍叔牙死后,管仲哀恸的原因了。”

华杉曰:

高允的风范,是身上有底气,有底气的原因,不在于有多大本事,而是心底无私,诚意正心。而且自己对自己这一点,确然无疑。这是关键——关键是自己知道自己。

诚者,不自欺也!自己心里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心静,心定,才有底气。像崔浩那样的人,才华和盛名高位之下,掺杂了自己的私心,私心之下又搞出一些小动作,掩耳盗铃,欺负别人不知道,或者博弈别人能容忍,一到皇帝不能忍的时候,就一泻千里了。就像孟子说的,养浩然之气,“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一旦做了一件内心有愧的不义之事,这浩然之气,一下子就泄掉了,真气没了,气馁了。崔浩声音嘶哑,两股颤栗,几乎说不出话,就是这种情况。

游雅拿管仲与高允相比,说鲍叔牙死后,管仲哀恸,因为没人了解他了。我想,这也是孔子说“管仲之器小也哉”的原因之一吧!拿管仲比高允不恰当,在这方面,高允比管仲境界高。人的底气,在于自己知道自己,不在于有没有别人理解。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一片冰心在玉壶,你知道也就知道;你今天不知道,明天自然就知道了。明天还是不知道,不知道就算了,那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我只管我自己,别人管得了就管,管不了就算了。

高允的品格,真正符合安贫乐道的修养,又有行道于天下的风节和能力。崔浩说他缺乏矫矫风节,他自己穿了一件“皇帝的新衣”而已,他懂什么叫矫矫风节啊!

多自省,想想你自己怎么看自己;别老关注别人怎么看自己。关注自己怎么看自己,就是教育自己,修养自己,养浩然正气,顶天立地。关注别人怎么看自己,就是敷衍修饰,纸糊的形象,皇帝的新衣,一戳就破。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杉版资治通鉴【1068】底气的原理。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