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3月8号分享会 复盘。

#一 最初的梦想 来自编辑老师

磨铁图书的产品经理,介绍了他自己,魏强。接着他开始介绍如何制作这本书的全过程。

首先,他跟我们说,为什么自己会接触到这本书呢?

是2017年年初关注微博的热点作者自杀,和米兔事件,并且通过只言片语和部分文章的截图初步了解这位作者和台湾版本的书。


#有20多家出版社都在竞争这本书在内地的版权,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他买到繁体版的电子书,一遍一遍的刷新自己的体验,并且邀请了著名的社会学家李银河来为此书作腰封推荐,他说开始李银河是无论怎样却不答应的,后来李看完整个书稿之后,写出来一句话推荐——

> (林奕含)是老天赏饭型的。

经过了很多知名作家,包括戴锦华教授,冯唐老师的推荐,还有包括微博红人张悦然,蒋方舟的微博宣传,达成了台湾版编辑的要求,也就是:不允许过多的消费用户,只是单纯的把这本书推广出去。所以磨铁最终拿到了珍贵之宝的授权出版邮件。

#终于拿到了纸稿。多编辑对纸质文稿的阅读和修改。

漫长的过程。一遍又一遍(每一次在文末的署名,都是凌晨12:00,3:00多……)

不仅要改正不一样的排版(从竖排到横排,从繁体字到简体字),而且台湾的文化和社会也跟大陆不同。如果台湾社会经常使用的习惯名词是跟大陆惯常习惯不一样的名词,编辑要负责查资料,把台湾版本的特殊词汇化成详细的注释。

比如说,二一通知单。因为台湾的高中两学期一学期的成绩出来后某人不合格,得寄回家给某人的父母签字,那文中的角色使用到通知单的时候,恰好是,成绩不好,必须要退学,不想念书的时候。如果不做修饰的话,二一这两个简简单单的数字没有办法让大陆的读者看懂。

又比如说街友,大陆是没有这个,对应的说法是流浪汉。可是台湾如此的平等,以至于他们将身份低微的流浪汉,当作是街道上面偶然遇见陌生的友人。

再比如说批踢踢八卦版。在大陆的读者来说很容易联想到我们平时制作文件的一个软件ppt,但是在台湾这是一个BBS著名的论坛,就像中国的微博和博客一样。如果没有注释和解释,读者可能不知道文中角色是在哪里看这个消息。实际上只是网络上面的一个消息平台。

#书封面的制作。

图:书店工作人员在整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这本书。粉色和蓝色为主色调。

封面是一只很小的小鹿。看似柔弱,代表着女性的地位。

但是实际这本书书面设计的设计师和她背后的心血是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

> 书卖一张皮。

如果一本内容严肃而正经-却用"少女心"做封面的书,再加上这个题目,只会让人觉得读者都是十三四岁的高中生,家长们还会责怪书店为什么会出售这种用来早恋的教科书。

但是,如果编辑和设计师沟通流畅,找到合适的设计,就像本书一样,就会让书走向人,而不是让人走向书。

在浙江书店的一处销售小组,这本书被摆成心形的图案,心形的中间加上了作者本人的相框旁边还有一副小型的作者海报(海报的左半边是林奕含的水彩侧影)真的是设计得很用心,最上面的一本书打开成翻来的样子,形成的心形立体书堆。

#下厂印刷,据说是在2018年年初的第1天:1月1号,书的封面被成批印刷出来。而编辑本身也需要在印刷厂连夜督查。

#后一步是在北京的订货会,做了样书demo上市。


#答疑会

写几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问题吧。

第1个问,在台湾这本书一出版之前,编辑和作者应当要进行深度沟通,对作者以后的人生负责。想知道背后的故事。

编辑回答。确实这本书改编自真实故事,作者在写作这本书的内容初步认定为有抑郁症和揭露社会现实的情况,编辑还特别找到总部,联系了一位知名的心理健康医生,为作者做心理辅导,认为作者在这个心理状态没有办法承受此书面世出版之后,社会舆论的压力和亲人在不同的社会岗位上不可避免的会被周围的社会关系孤立。包括台湾有出书的潜规则,也就是:在新闻媒体报道时,使用一种特殊的噱头来宣传此书作者。当时这本书,出版前,联系了好几家出版社,其中有一家出版社,把林定义为"满分"宝贝——因为她的家境优渥,高中成绩屡次冲破年级第一。另外还有一家出版社把她定义为"怪医千金"——因为林的父亲,是一名台南非常有名的医生。

诸如此类的出版社,编辑都拒绝与之合作,后来在唯一不会拿来消费,拿来做新闻的出版社将此书出版,然而作者自杀的消息也在台湾媒体界引起了轰动,让一开始出版此书的编辑,身负重大的压力,毕竟时间点是在这本书的出版之后,舆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结局。

但魏强说不要有负担,毕竟林说"我非常想要此书出版",作为一个想要长足发展的作家,林有很明确的未来写作规划,如果写的第一本书不能够在出版社出版印刷对他以后的作家生涯会有重大的打击。

第2个问。作为一个出版人的三大基本修养是什么?

回答。这个也是一个难题,因为首先出版人这个词,现在我是担不起 因为我只是可能从业只有几年的一个编辑。

这个称呼其实是要有做到一定程度。比如说他是一个出版社的社长,一个出版社的总编辑,一个图书公司的总编辑,或者说他的创始人。

当那样一个程度他手下经营的是一个出版社,一个公司,经他手下出版的是一系列的图书,上百种上千种的图书的时候,他可能才单的起一个出版人这样的称呼。因为出版人他可能不仅仅是对于图书的出版负责,更多还有经营者的角色。

所以第1个,就是眼光。

对于一些图书的基本的判断能力,也就是说:你自己要有学识,自己有眼光,因为只有自己又有眼光又有学识的情况下,你才能够去判断什么书是好书,什么是有价值的书,什么是值得被出版的书。

第2个,是有能力,你不是喜欢、热爱,就能出版的。著名的出版人张立宪(就读于人大新闻)老师说

大家都对图书比较热爱,但热爱是一回事,有能力做是一回事。就比如说一些书,我们可以会把它打造的特别好,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拿到一本书的时候,会觉得,这个书的封面怎么这么丑,这你的里面的排版怎么回事…

第3个关键字,就是胆识和经营。做更大的事情,需要经营,管理能力,一步一步做起来可能需要好多年才能实现呢。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3月8号分享会 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