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下初入社会的工作学习经历之一

1999年7月那会儿毕业后进入一家钢厂的炼钢车间做维护电工,刚进去的时候,没有多少实际的经验,以前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可以在毕业前进入社会实习一年半载。除了有点儿书本的理论,只剩下参加工作的新鲜,热情和憧憬。

炼钢车间里环境很差,炼钢时电极通电的声音震耳欲聋,对面1米内讲话要用吼。车间温度特别高,但不管气温多高,还得穿工作服,劳保鞋,戴安全帽,和我们一起进厂的炼钢专业大学生做炉前工,还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跑到巨大的炼钢炉前,一锹一锹的往锅炉里扔碳粉,锰硅粉啥的。

我们一个班有两个电工带两个实习电工,我和另外一个实习电工除了每天翻资料,学习认识车间里面的电气元件,了解功能,点检各处设备设施,做的最多的就是修测温枪。测温枪实际就是一个4,5米长的一个测温探头,炉前工手持着检测电炉内钢水上千度的高温,损坏几率很高,每次我们两个小电工都是抢着修,谁跑的快谁就抢先修,大多都是我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2根线,断线的去掉烧焦的部分,裹上胶布就行,胶布是黑色弹力胶带,裹好每一根线后,再一起裹好。有些损坏严重的,就要全部更换新的电缆,是那种耐高温的补偿电缆。

刚下车间的时候,领导就给安排了一个师傅,师傅会带着你了解工厂里的人和事,也会酌情传授专业技能和分享经验。当然徒弟也要知道孝敬师傅,帮师傅分担一些义务,比如帮师傅打扫负责的清洁区域,钢厂的粉尘特别多,我们也没有口罩,每次搞完卫生,脸上都是灰,鼻孔都是黑色的,满眼的黑眼圈。钢厂很少准时下班,我们三班倒,顺利交接班也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遇到产量不达标或质量问题,还要分班组开总结会,晚个2-3小时也是常有的事。

读书的时候没觉得书本知识有多难,真正工作才知道很多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完全对不上号,继电器,接触器,PLC,啥啥都不认识,不知道做什么用的,常常记住了这个又忘记了哪个,张冠李戴的一头雾水,那时候还不懂上网,况且网上也没有这些知识分享,花了70几块,买了一本厚厚的电工手册,对照着车间里的电气电路,努力把它啃了下来。这些都是基础知识啊,还不会活学活用,于是天天拍师傅的马屁,虚心请教,师傅人也很不错,处理问题时都带着我,复杂问题处理完了会分享经验,遇到简单问题,我会主动请缨,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有了我的协助,师傅的工作越来越轻松,当班的时候还可以跑出去调戏女行车工,后来的师娘就是最漂亮那个行车工,我和师傅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好。

钢厂里的电气设施还是非常高级的,大多都是欧美品牌,主控器是西门子的S5系列PLC,上位机的组态软件是WINCC或者CITECT,当时个人电脑还不普及,我学习了解电脑结构,最早就是从拆解工控机开始的。年轻的时候并不觉得炼钢车间有多辛苦,只是觉得每天遇到的问题太少了,人太闲了,学的东西也相对有限。

在炼钢车间呆了半年多的时候,师傅被调到刚组建的项目办去筹备分厂,于是他借机把我也带了过去。分厂刚投建,土建只搞了一部分,电气部分是欧洲人主要设计,国内的研究所参照欧洲人的方案设计辅助部分。我们主要负责根据图纸要求指导施工人员,并反馈问题,提出修正建议。从土建阶段的强电电缆铺设开始,接收欧洲过来的电气设备,图纸技术修正,到全部电气设备通电测试实施,参加了全部流程。完成了全部电线电缆的铺设和电气设备组装连接后,欧洲工程师开始进厂调试和编程,我们每天的任务又变成配合协助老外进行确认和测试的工作,老外下班后,我继续留下来加班,中方项目组只有一台编程器,我的资历浅,只有加班才有机会使用这台编程器学习和验证程序,于是我每天都加班(没有加班费),全年只休了3天,其中有一天在工地踩到了钉子,扎穿了脚面,当天打了破伤风,第二天继续工作,大年三十也是在工地上度过的,记得第一次试生产的时候,已经连续加班三十六个小时了。第一炉钢水成功出炉时,那种兴奋,那种自豪至今不能忘。项目建设很锻炼人,我们从一无所知的新丁,到了解全部电气系统,研究所有设计图纸施工图,原理图,指导工人施工,统计所有电线电缆和电气元件的规格型号,掌握电气安装规范,安全标准。清楚所有程序逻辑,工艺流程,用户界面参数......新项目开始到投产,这样忙碌充实的日子持续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我的角色也从项目组成员成为了能够独立当班带人的生产班电气组长,继续处理维护炼钢车间的电气问题。经历过项目建设这个阶段,对整个炼钢车间的电气系统已经非常熟悉了,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并不多,但一旦出现问题,就是十万火急,处理问题的关键就是:快和准,慢了就有可能出现大事故,不能采用正确措施处理或者没有找准问题点都可能带来极大危险。这就要求我们头脑冷静,判断果决,动作快,心不慌,有好多次冒着生命危险,跑到电炉周围处理故障,所幸每次都是正确的,能够全身而退。在炼钢车间工伤几率很高,我的好多当时的同事都受过伤,尤其是在我请探亲假期间,和我交好的一个副厂长在代班视察时,不幸遭遇钢渣覆顶之灾,死状甚惨。尽管当时我在工厂的前途尚可,但考虑安全问题,后来我就离开了这家钢厂。

我当时大学毕业进工厂时,就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要在2年以内具备一名维护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能力:熟悉所有电器元件,了解电气电路,会电气制图(大学期间我就自学了相应的软件),掌握至少一门编程语言。在一年半后离厂时基本具备了上述的能力。

谈及学习方法,实际就是勤能补拙,抠细节,思考后提问,尽量上手操作。因为不认识不熟悉工厂的电气元件,我就研究所有电气元件的型号铭牌,收集说明书,对照电工手册,了解其适用场合,对照工厂电路图,领会电气设计原理和电器元件的功能。把工厂的电路图照着绘制一遍,变成自己的图纸,这样就能深入了解设计标准,更清楚每个小电路的应用法则,记住电工手册的经典电路,并争取在工厂的小改小革中组合应用,这样就可以融会贯通。指导工人接线的同时,也向工人请教接线的实际操作经验,争取自己也能操作一遍。欧洲人支援项目建设时,还特别安排了一个60多岁的德国电工来指导接线,他传授了我很多实用的经验,即规范又实用,从此我更加坚持技术是从细节着手的原则。西门子PLC编程我也是这个阶段开始自学的,原始程序是由欧洲人设计编写的,当时能够参考的资料非常有限,纸质的手册也都握在几个老资格的班组长手里,大家都是敝帚自珍,其他人很难有这个机会,幸好我和师傅关系好,他私下里借我看了几天,我向副厂长学习了解炼钢工艺,趁着晚上加班时研究编程器里的程序,不懂的指令就查阅软件的帮助文件,非常方便,后来我再学习其他编程语言或其他软件时,大多也习惯借鉴软件里的帮助文件。炼钢车间里有好几处电气工位都用不同的PLC控制,PLC之间采用PROFIBUS现场总线通讯。程序文件也非常多,相似的也很多,我了解了工艺流程,熟悉了电路图,记住了所有的IO,再研究这些程序就很快了,我喜欢记笔记,每个功能块的功能都写出来,记熟了,就把老外的程序变成我自己的程序了,处理问题的效率就很高了,工厂的领导对我还挺欣赏,照顾我,把我提为生产班的电工组长,还要给我介绍女朋友,没等到那个时候,我就辞职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享下初入社会的工作学习经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