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与经济》一书中的一点启示

我们好像习惯了经济与社会这样的概念,而今天的这本书却是以社会与经济这样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你会说这又有什么区别。管他经济在前还是社会在前,好像影响不是很大。这就是为什么本书的影响力会有这么大的原因,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社会学家,他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与经济学家抬杠,他说出来的意见往往又会被经济学家们重视。

可是说这是一本让人脑洞大开的书,通过这本书,可以让你看到那些让你觉似是而非现象,都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其中的“结构洞”与“弱关系”概念给人勾绘出了一副社会网络关系图,给人带来一些启发性思维。

作者是那一位大神,又有什么样的学术成就,可以有如此深刻的观察与思考,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格兰诺维特。他是新经济社会学的奠基人,“弱关系”理论、“嵌入”理论的提出者,经济学“引文桂冠奖”得主。他的论文常常被一些经济学家引用,因此每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都是被呼声最高的。

一个社会学家,在经济学领域受到如此追捧,其原因就是他的学术论文被经济学家们引用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面说过的,跟经济学抬杠。而且是跑到经济学的地盘上,在生产、分配和消费领域,跟经济学正面开杠。因为杠得有姿势、有水平,所以,格兰诺维特不仅在社会学学科具有很高的威望,一些经济学家也被他给带跑了,开始按照他的方法开展经济学研究。

我们都知道,社会学理论大家韦伯和帕森斯,都出版过一部巨著,叫作《经济与社会》,讲的是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这本书对人们的影响很大,以至于看到《社会与经济》这个书名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是不是书名印错的意识。格兰诺维特的这本书就是倒了个个儿,把“社会”放到了“经济”的前面,叫作《社会与经济》,强调社会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并且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提出了一整套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主张。

社会学与经济学与我们联系的太过密切,我们生活在其中,如果没有深度的知识为背景,是分不出来到底是谁影响了谁。可能我们觉得也没有去关心的必要,认为只有那些搞学术研究的人才会去关心这些事。可是这本书却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洋洋洒洒的学术著作,而是作者花了二十三年的心血完成的,用“艰苦卓绝”也毫不夸张。

格兰诺维特在23年前,就已经写好了本书的第一稿。然后在23年间,一遍遍地修改。可以说是,每句话都有出处,每一处都有来历。资深媒体人段永朝老师打了比方,非常地形象。他说,格兰诺维特就像地质学家一样,用探铲、用手镐、用毛刷,在岩石断层中,仔细辨认着过往理论的主干和枝枝蔓蔓。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理论创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作者的专注与对学术理论的严谨,成就了这本书的历史使命,可以不夸张的讲,看过此书后,会让你对当今的社会与经济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仅仅是用了二十多分钟听完这本书的解读,就引发了我新的思考。

社会在转型中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经济学是以解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为所长,而社会学则是让我们理解各种关系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当我们头脑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就不会觉得这两个学科是对立的,而是会相互产生影响,在这种影响下,推动着新的社会现象出现,又会带来新的经济现象出现。

以我那浅薄的知识理论,写不出更多的长篇大论,只是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有必要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在了解以后,也可以知道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去做,如何更好的去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让社会去适应自己,减少在现实生活中碰壁的概率。

作者用他那深刻的洞见向我们证明了经济学中的假设理论存在的漏洞,并且对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定义为经济学理性人假说的修补。可以看到的是任何理论研究都会其有不完备性,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一些偏差。由此得出一个认知,在我们想给某个事物定义的时候,要搞清楚自己是不是有足够清晰的理论为背景。如果能长此以往的坚持,就会少一点盲目性,多一点理性分析,为今后做出更有洞见的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篇短文不足以诠释该书之精华,待全文阅读以后,一定会对自己有更多的启发。想一下,一个著名的学者用了二十三年的时间打磨,即使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也值得去细细品味其中的精髓。正所谓是开卷有益,与其把时间消耗在刷屏上,不如消耗在阅读书籍上,给自己的头脑来一场知识风暴的洗礼,唤醒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做一个有趣有料的人岂不甚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社会与经济》一书中的一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