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书值得看 | 这份书单,是来自10位读者的精读推荐

01

《哈扎尔辞典》(阴本)

米洛拉德·帕维奇

读者上榜评语

类似吟游诗人的体裁不是我们熟悉的,但是我们幻想的斯拉夫人或游牧民族的表述方式,通过辞典的形式呈递,实际上是将不同讲述者的发挥不断积累。有点像评书,这样的方式令人着迷。这种模式讲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梦,逻辑是碎裂的,但是读者能感到故事和故事之间的网线。

哈扎尔是一个存在于拜占庭时代的王国,《哈扎尔辞典》一直记录这个曾经存在后又没落的王国的历史,是一部关于盗梦和秘密的迷宫辞典体小说。

02

《玫瑰的名字》

翁贝托·埃科

读者上榜评语

此书貌似推理小说,其实是对推理小说的消解。此作品为深思之作,在通俗小说的框架中包含着一系列关于疯癫、笑、书籍、镜子与迷宫、对于禁止的知识的迷恋、逻辑与偶然、丑等主题的探讨,整部小说精心结撰,但陷阱重重,带来索解的困难与多种可能。读这部小说总让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博尔赫斯、福柯、巴赫金、巴塔耶等等。

翁贝托·埃科的代表作,入围美国推理作家协会评选的25部史上最经典推理小说,埃科粉丝的必备品。“好看的地方是在于它中间那个解谜的过程,而不在于最后这个秘密是什么。”

03

《江城》

彼得·海斯勒

读者上榜评语

作者作为当年“中美志愿者”的一员,在西南小城涪陵任教的两年期间,从他者的角度记录处于社会巨大变革阶段的中国小城市的市井百态。书中记述了热情排练莎士比亚戏剧的学生,渴望买车的面馆老板,渴望朝圣的年老牧师.....大时代下敏感自尊又对未来满怀希望普通中国百姓。他记录了江城的美丽,也未回避城市狭隘、俗气的一侧,正因为他坦诚的记录,在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才有幸从书中看到这个渐渐消失在视线里的中国。

纪实中国三部曲之一,《南方人物周刊》评:“何伟的笔下是真中国,是连一些生活在中国的青年人都不知道或拒绝认识的中国。”

04

《阿莱夫》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读者上榜评语

博尔赫斯用小说探索时间、永恒、宇宙。他认为这几个词在人类语言里一直被狂妄而又重复地使用,意义已经变得贫乏,甚至人们对这样的词并不真的理解,在最后一篇《阿莱夫》中,我读出了一种诺兰的《星际穿越》里的那种宇宙空间感。

阿莱夫(א)是希伯来文的首个字母,数学中代表无穷数、无限的集合,神秘主义理解为超越时空极限的潜在的能量。博尔赫斯私人书单,大师心目中的好作品、好作家。

05

《远山淡影》

石黑一雄

读者上榜评语

石黑一雄的处女作,不得不说他的起点非常高,让人惊讶。这本还带有阴郁的日本风,一开始还以为是恐怖小说,读完又惆怅又带着很多疑惑,是个可以一直讨论下去的开放文本。翻译到位,用词精准。他的作品肯定是叙事学分析、精神分析等研究里非常好的例子。

战后长崎,一对饱受磨难的母女渴望安定与新生,却始终走不出战乱的阴影与心魔。剧终,忆者剥去伪装,悲情满篇。

06

《使女的故事》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读者上榜评语

一口气读完。令人不寒而栗的故事,却真实地发生过,而且可能在未来还会发生。比《一九八四》更为具体感性地刻画恐惧,女性视角,特别是主人公有孩子的事实更让同样身为母亲的我感同身受。

女性并非这场浩劫中唯独被压迫的对象,每个人都是这个看似荒诞的世界里的受害者。

07

《到灯塔去》

弗吉尼亚·伍尔夫

读者上榜评语

所有的意识流都是为了感慨时间的流逝,因此一个下午可以有四分之三本书那么长,而十年只有十分之一本书那么短。所有敢于结束自己生命的人可能对于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希望伍尔夫如灯塔一样引领你。

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名篇,除了探讨的生命和死亡主题,意识流写作手法也十分值得注意,如视角转换、两种时间、象征手法、音乐结构、借鉴绘画等。

08

《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读者上榜评语

大部分是20、30年代的创作,早期有些象征主义的痕迹,作家体现随心所欲的自我。下册属于50、60年代的短篇,偏散文化和哲理化。按照线性排列的68篇,大致能看出作家的创作轨迹和理念变化。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这本书为其短篇小说作品在国内首次完整结集,被称为“英语文学的奇迹”。

09

《身份的焦虑》

作者:阿兰·德波顿

读者上榜评语

一旦我们充分了解了他人思想的肤浅和空洞的本质、他人观点的狭隘、他人感情的琐碎无聊、他人想法的荒谬乖张,以及他人错误的防不胜防,我们就会逐渐对他人大脑中进行的一切活动变得漠不关心。然后我们就会明白,过度重视他人观点等于给了他人过高的尊严。

德波顿信手拈来各种典故,辅以风趣的点评,解读“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为什么会为“身份”而焦虑。

10

《两个故宫的离合》

作者:野岛刚

读者上榜评语

故宫并不是世界意义上的博物馆,而是承载中华文化的容器。这本书从两位故宫馆长的合作入手,回溯到故宫的历史,语言流畅,可读性强,尤其是其中故宫文物辗转历程的前半本,完全是中国近代史的折射。人们的野心是无穷和善变的,但物却永恒地静默。非常精彩。

大视角涉及了历代政治斗争的各方动机,小视角则详细到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访谈,既是一部丰富的近代文物历史资料,也是一部完整的隐藏在故宫文物背后的中华民族近代辛酸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书值得看 | 这份书单,是来自10位读者的精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