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从心理学到产品(一)——认知偏误

在阐述观点之前,让我来猜猜屏幕前的你性格如何?

你很会体贴别人、刻意追求美和正义、不喜欢争执。你公正、有理性、重视友情。虽然偶尔会任性一点,不过通常你冷静而崇尚调和,对任何事都不会狂热。你具有对人生所有经验都能理解的均衡人生观和处世态度。你是双重人格的星座。因为你迷迷糊糊的,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所以呈现双重人格,自己也不晓得。

其实上面的文字是我从某度上找的关于星座的一段描述:如果说这就是你的性格,你是否会对号入座表示认可呢?是否还会着重认可自己最突出的性格而忽略与自己不符的地方。如是真的是这样,你可能正处于确认偏误之中。

当然,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心理学上的解释是个人无论合乎事实与否,偏好支持自己的成见、猜想的倾向。由此,人们在脑中选择性地回忆、搜集有利细节,忽略矛盾的资讯。心理学上许多地方你觉得正确却模棱两可的解释就是利用了这一现象。其实本篇文章也利用了这一心理。如果觉得我前文对于性格的猜测比较准确,那么,有很大可能读到这里。那些不认可的同学因为不赞同甚至会觉得无聊,不再阅读下去。因此,无论怎样,总会有用户会符合前面说的性格,那么浏览这篇文章的用户会是这些人(甚至会导致对下面的内容认可度也会提高)。

在产品中,这一现象的核心就是,给用户喜欢的,一种认同感的喜欢。

(1)推荐用户感兴趣的。优秀的产品往往会给用户带来一种认同感,更进一步甚至会成为一个“暖心宝”,有种它懂我的感动。人在行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基于自己的主观评价去事先判断一件事情是否是自己喜欢的。比如在听歌时,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判断的过程,前奏、歌词,是否是喜欢的,是切歌还是听下去;在看新闻时也是如此,若是新闻中的某一处观点与自己的想法不符,会皱着眉头看下去,甚至是马上离开页面。因此,给用户推荐什么显得十分重要。现在行业逐渐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来取代人工推荐的方式,比较熟知的有网易云音乐、今日头条等。因为这些技术能够对用户的操作进行更好的反馈,同时,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用户数据愈发重要。

(2)将呈现内容变成用户想看到的。最常见的就是标题党,这里说的标题党是将主题内容迁移到你感兴趣的人或事上,让你对文章的内容产生好感。可能点进去发现内容并不是特别相关,在“控诉”了一番标题党之后,下次可能还是会忍不住点进去,嗯,真香。其实标题党是最简单的点击量驱动。一个好的标题能够获取更多的点击量,因此以内容为驱动的产品十分注重标题的质量。当然,前面举得例子比较极端,许多情况下标题有水平文章的质量还是有保证的。总的来说,内容型平台在保证内容质量的情况下,利用这一心理,将呈现出来的标题、内容等更加贴近用户,那么在人气上会更高。

(3)推广代言。主要体现在明星推广代言上。这和粉丝经济有些类似。因为明星使用某样产品对于粉丝来说往往自带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会自发地促进用户去使用产品。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明星的代言意味着精准地定位到了这群粉丝,当然,这也需要考虑粉丝群体是否与产品的相性相符合。这是粉丝经济的时代,确认代言人不仅是对明星身价、人气、形象的考量,更是对他的粉丝群体的认知。从这个角度来说,营销是针对特定群体的一场推广。

从个人的角度,是建议去克服认知偏误,但是从产品的设计角度,如何利用认知偏误去获得用户青睐,是我们需要去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探究:从心理学到产品(一)——认知偏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