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为“活下去”看长期主义

近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老爷子表示:华为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

这番言论有一次让华为和任老爷子冲上热搜,甚至有人把8月24日股市全线下跌也归罪于老爷子这番言论。很多人认为老爷子太过消极,华为扛不住了,这还谈什么发展,还说什么长期主义?

真的是这样吗?近日,我读到沈帅波的《伟大的复利》,其中谈到,享受复利的首要条件是“活得久”,与任老爷子的“活下去”不谋而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分析一下其中的逻辑和启示。

首先介绍一下这本书

这不是一本理财书,作者所理解的复利和纯资金面的炒股与理财无关。而为何以“伟大的复利”为书名?其表达的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思维模式、处事原则和事业理念。本书分别从国家、时代、品牌、企业、投资五个维度,通过讲述成功企业家和品牌的励志故事来传递一种复利的思维模式。

作者沈帅波,湃动品牌战略咨询CEO,知名财经自媒体人。持续产出新商业、新消费、新媒体等领域的爆款内容,在中国商界颇具影响力。几年来,作者深入市场一线,实地调研300多个中国头部企业和知名品牌以及累计200多次的专业访谈,才成就了这部作品。可见作者对行业的洞见之深和对趋势把握之精准。

话不多说,我们来看看书中所说的“活久见”和“长期主义”。原文是这样的:

朋友打算在泰国清迈扎根,初来乍到,去清迈华侨领袖那里拜码头。侨领话不多说,摸着他心口说,这里跳得太快。在泰国混,跳得太快,你就输了。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一“慢就是快”。年轻的时候是不会懂的,因为我们相信更酷的东西: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是你别忘了人家没算之前练功的三十载,就给你看了最后的爆发增长。如果全算上,那就是复利和关键点选择的故事了,而不是快的故事。

活得久的另一个侧面就是用更长久的策略来经营。用现在特流行的话说就是“长期主义”。骗子都喜欢说自己是长期主义。如何鉴定呢?就看这个人是否内心充盈。一个人总想赚快钱,觉得全世界都欠他的,欲求不满的样子,是不太可能长期主义的。长期主义来自内心的充盈,内心的充盈来自修行和笃定。绝大多数没有第一桶金和大后方的人做不到,这是人之常情。但有了第一桶金的人也未必能做到。这两者没什么必然联系。活着,活明白,活好,是永恒的一劫。

文中有几个关键词:复利、活得久、长期主义,享受复利的关键在于长期主义,而长期主义的关键又在于活得久。但“活得久”或“活下去”,是很多人所理解的消极应对吗?其实不然,这里有断章取义存在,任老爷子说的不仅是“活下去”,还要“高质量的活下去”。我理解就是要“前三十年苦练”,活到可以享受复利,也就是爆发增长的那一天。

到底应该如何理解“长期主义”呢?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个期限一定是长的,也就是说首先要活得久,而活得久的首要条件就是确保自己能活下去。从个人层面说,活下去靠短期的生活条件,活得久则要看身体素质。从企业组织层面说,活下去的首要条件就是任老爷子所说的利润和现金流,而活得久,则要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了。长期主义,实则就是坚持平衡产出与产能,以谋求长远发展的战略。

这让我想到了农夫与鹅的故事:

一个农夫无意间发现一只会生金蛋的鹅,不久便成了富翁。可是财富却使他变得更贪婪更急躁,每天一个金蛋已经无法满足他,于是他异想天开地把鹅宰杀,想将鹅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谁知打开一看,鹅肚子里并没有金蛋。鹅死了,再也生不出金蛋了。

听到这个故事,要么震惊于农夫的贪婪,要么鄙视农夫的愚蠢。而且都认为自己不会干这种杀鸡取卵的蠢事,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我们当中相当多的一部分,都和这个农夫一样,天天都在杀鸡取卵。

对于鹅跟金蛋,其本质是产能跟产出的关系。我们都想要金蛋这个产出,但是为了保证顺利的产出,就要保护这个鹅,维护好这个产能。同样,如果只是对鹅爱护有加,但是却不让鹅下蛋,同样不能顺利生存。

那以上这样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我们怎么才能处理好产出和产能的关系,真正做到活得久,并最终享受的长期主义带来的复利呢?

第一步,借鹅下蛋。简单说就是做好当下的事情,先保证有稳定的收入,也就是让自己(企业)能先有蛋来活下去;

第二步,积蛋养鹅。也就是要一面提高活下去的质量,一面增加高质量活下去的资本和能力——也就是养自己的下金蛋的鹅;

第三步,分蛋肥鹅。在做好前面两步的基础上,自己也就拥有了一定的产能(鹅)和相当数量的金蛋,这就到了合理分配产出的时候了,多少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增加产能?而这就决定了你能否活得久,所以这里的“肥”,既指增加鹅的数量,又指提高产蛋能力(效率),同时还要增加抗病(抗风险)能力。

只有这样,你才能享受到长期主义带来的爆发增长的复利。


这个方法有哪些应用场景呢?

企业发展

企业的发展最能直接体现产出与产能的关系。任老爷子所说的利润和现金流就是产出,而技术、设备、人才,以及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等就是产能。

创业之初要学会借鹅下蛋,让自己先活下去。通过各种方式,保证企业有稳定利润收入;接着就是积蛋养鹅,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产能,好让自己有源源不断的利润和现金流,然后是分蛋肥鹅,在这个阶段,产能中的技术、人才、设备以及管理能力决定了企业发展能有多快,而抗风险能力则决定企业能走多远,可能一次禽流感就会让你回到解放前。

肉眼可见的经济下行就是一次严重的禽流感,华为能不能扛过这次禽流感,就要看能有多少产出(现金流)可以用于抗风险了。而任老爷子不仅要带领华为抗住风险,还有在技术、人才等方面进一步聚焦,收缩业务线,类似于放弃一些鸡鸭鱼猪等养殖,专注于养鹅技术。

对待自己

我们自身同样也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鹅,但是现在相当多的人工作之余除了进行看电视、聚会、购物等娱乐之外,完全没有对自身这只鹅的维护。从来也不对这只鹅进行知识的升级,能力的培养,以便未来可能下更大的金蛋。

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故事依然老掉牙,但是当你自身的能力渐渐跟不上工作的变化,和职位的升迁时,却又有多少人能停下来去把这把刀磨的快一点。

现代更有大量的人,或者顶着被逼无奈的借口,或者说自己要实现人生规划、职业发展,进行着高强度、大压力、惨无人道的加班加点工作。这种行为难道不属于杀鸡取卵吗?

与此对立的另外一面的情况,就是只养鹅而不取蛋。本来以为现实世界这种人可能比较少,但是真的有。就是特别的喜欢学习,特别的喜欢提升自己,从提升自己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快乐。但却从来不产出,没有把自己的提升转化为工作的成绩,也没有把这些收获转授出去以利他人。这样同样也是一种不可取的选择。

对待家人

跟家人的交往上,同样拥有着产能跟产出的关系。是不是跟老婆关系很紧张,孩子从来不喜欢跟你聊天?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你只在意你们之间关系的产出,而从来没有去维护过你们关系的产能。

什么是关系的产能?就是信任。不要认为夫妻双方的信任应该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东西,它是需要双方来共同维护的。没有长时间,每一点每一滴的积累,双方之间是难以拥有良好的信任基础的。

什么是关系的产出?就是分歧问题的解决、就是重大决策时你的意见可以影响对方。如果双方没有信任,那么遇到了问题就会互相不理解,争执争吵,事情不会解决,反而进一步降低了你们之间的信任。没有了信任,无论是夫妻还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桥梁就会慢慢崩塌,双方只会积累对对方的误解和怨气。

“该打扫房间了”,“该洗衣服了”,“不要听歌,赶紧学习”等等,这些都是产出,如果没有产能,要么不搭理你,要么做的不情不愿,对你积累更多的不爽。而当你孩子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他是不会敞开心扉接受你的建议的。

那么如何维护产能、建立信任呢?

1.理解。当你6岁的儿子在你正忙的时候,为一件小事来烦你。在你看来可能此事微不足道,但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却可能是天下最大的事情。如果你随意打发,你就丧失了建立信任的机会。理解其实不容易,因为人们习惯使用自身的标准去对待他人,对自己来说无足轻重,就主观的认为对对方来说也是如此。对自己来说无比重要,就认为对方也应该跟你一样看待。其中的关键还是在于能否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2.守信。我发现很多人,在工作中或许还能勉强的做到许诺的事情认真对待,但面对家人的时候就随口答应,然后抛之脑后。是不是想说,我真的忘记了,并不是故事想食言。这个本质还是不够重视,为什么工作上的事情你的信守承诺,而对家人的事则敷衍了事。如果有人说,你在工作上也经常忘记你的许诺。那我只能说,这样的人,要么人品是问题,要么智力有问题。要知道,记忆是建立在注意力的基础上的,你压根就没重视,随意瞄一眼,随口答应一下,立刻转头干原来的事,你当然记不住,换谁也记不住。所以,要么你把老婆孩子在你心中的地位提升,要么养成记便签的习惯。

3.明确。期望很多时候我们感觉有些事是不言自明的。例如妻子就应该收拾家务;孩子就应该好好学习,顺便把自己的屋子整理好。但可惜的是,现实情况并不是。为了避免将来不必要的争执和麻烦,你必须明确的声明你对他们的期望,划分清楚每个人的职责范围。当然,如果对方不愿意接受你的期望,那么就修改期望,直到双方都接受为止。

4.勇于道歉。如果某些行为真的伤害到了家人,千万不要因为顾及自己的自尊或面子而拒绝道歉。要知道,内心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靠拒绝道歉、拒绝做丢面子的事获得的。甘地说过:“除非拱手相让,否则没人能剥夺我们的自尊”只有我们保护好我们关系的产能——信任,才能在需要影响他们的决定时获得预计的产出。

工作关系

工作关系同样存在着产能与产出的关系。现在大量的倡导双赢合作,但是双赢其实是一个产出,是一个结果,如果没有必要的产能,怎么能产生预定的结果呢?双赢的产能是什么?其实还是信任。是合作双方的信任。

假设你在经营一个小超市,一个客人来买东西,但是结账时还差几百块。他说先欠着,等有空过来给你。你会答应吗?如果这是个熟客,那显然会答应啊,因为这样对双方都好,属于双赢。但是如果这是个陌生人呢?恐怕是你会为了避免几百块的损失,宁可不做这个生意,对吧。这叫放弃合作,虽然不是最坏的选择,但是毕竟没有双赢。甚至如果这个人你认识,但是非常仇恨他,那很可能你不仅不答应对方的欠账,还可能提出更苛刻的条件,最终导致争吵,对吗。

这就是信任的力量。这也是工作中同事之间关系的力量。但现在大多公司内的团队建设往往流于形式,最多就是公司出钱让员工出去旅游一下,同事之间的关系没有任何进展。甚至有些公司连团建的钱都不舍得出。


文章的最后,我们再来一个鱼和渔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两条鱼。

这个故事可以有几种结局呢?不妨用上文中的步骤,来设计后续的故事,其中体现出产出产能的平衡和长期主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华为“活下去”看长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