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看的心理学书属于伪心理学吗?

心理学一词在大众眼前流行了很多年了,心理学在流传的过程中,被传得神乎其神,无所不能,学了心理学可以读心,算命,操作他人。《微XX心理学》、《梦的解析》《重塑心灵》等等心理学畅销书在畅销书籍类经久不衰,而且专家学者的理论更是层出不穷,可谓百花齐放。在电视,广播脱口秀节目中,也经常有专家学者做主持嘉宾,在荧屏前大肆宣传自己的结论应用。报纸、杂志乃至现在的自媒体,让更多的心理学家出现在一线,通过文字给读者输出各自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在大数据时代如此庞大信息涌现,你能准确地判断你正在受到的心理学影响是实实在在的心理学还是伪心理学吗?媒体这种对于“心理学”话题的浅薄关注,不仅向公众传递了许多错误信息,还遮蔽了心理学领域中真正的,不断发展的知识基础。

历史遗留问题

说起心理学,90%的大众都知道一个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这位亲建立了一套宏大、晦涩而让人着迷的理论体系,开创了一片探索人类心灵世界的全新领域,并真正滴让世人开始了解和重视心理学。但是心理学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就是心理咨询吗?答案是否定的,弗洛伊德的理论很难是用实证的方法验证,所以他在引起大众关注到人的心灵世界的同时也把大众带到了另外一个表象虚幻世界,一个没有办法用数据和实证来证明其存在的世界,导致几十年后的今天,众多伪心理学和虚假治疗手段的滋生和发展。

当人对自己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举措;对为什么自己会焦虑,会生气产生疑惑;对别人(孩子,父母,配偶,朋友)的行为试图做出预测和判断的时候,他们都想试图通过心理学解释这些问题和现象。好比我今天稍微有点咳嗽头晕,于是带着自己的这点病情,到医院求医问药,同样大众在想要了解心理学的时候,也是带着一种看似有问题的毛病去求答案,以至于对心理学的其他领域缺乏关注,很容易被表象(半桶水)的心理学家给拦截,并灌输其伪心理学知识。

为何科学?

为了理解什么是心理学,我们必须理解什么是科学。或许我们可以用逆思维方式,从“什么不是科学”入手。科学不是由内容来定义的,因为内容是个人都能创造,谁知道你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科学也不是由精密的仪器、试管、电脑、电子设备或研究者的白大褂定义的,不会因为你的地位高,钱多,穿上白大褂,在实验室里捣鼓哪些实验,处理大量数据就可以得到的。

科学的三个互相关联的重要特征:1)应用系统的实证主义;2)产生公共知识;3)验证可解决的问题。尽管我们将主意验证每一条特征,但请记住这三条特征构成了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注:摘自《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一书P10)

控制单一变量,可以方便我们得出结论,这是我们一直以来被灌输的逻辑思想,但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老师没有告诉我们用这种方法有一个大前提:我们学习和论证的都是很多前人,科学家都公认的,已经被大量实验,也经过历史考验的结论进行推敲演示而已。在验证一个理论是否合理正确,是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实证的指标。

在心理学当中,有着很多专家学者经过自己多翻观察,并经过人海实验数据研究后,得出自己的一套可以马上了解人的内心世界,预测他人未来的理论,于是与出版社联系,著书立说,急着把自己的结论公布于世,让世人都来应用其结论,从而改变自己,改变世界。这些结论都未被世界各国不同的科学家学者进行反复实验,也没有进行过不同情况下,不同人群的反复验证推敲的理论知识,直接被大众媒体所传播。出现了某一现象后,基于观察实践得出的结论,并不能称其为科学研究,因为我们有着太多的事后诸葛亮的道理可以解析已经发生的问题。没有经过重复的,公共性地审批,这样的结论只能是属于某些人的表现,不能称之为科学理论,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猜想罢了。

科学通过以下方式得以进步:提出理论解释世界中的特定现象,格局这些理论作出预测,实证地检验这些假设,基于检验的结果对理论进行修正,通常次序为:理论—预测--检验--修正。摘自《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一书P14)。8-10岁的孩子在指定的学校内,进行分组实验,验证孩子的记忆力是受老师反复强调刺激的某些词语影响,这样的问题属于可被解决的。但是若你提出的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样就不是实证问题,无法用一个量化实证的问题不属于科学领域的范畴。

理解这三个重要特征,有助于我们普罗大众区分真正的心理学与伪心理学,伪心理学因为其重复性实证不足,很容易让受众成为验证其理论的白老鼠,于大众来说是不必要的。

为什么伪心理学比真正的心理学火呢?

这个要从传播学的弱传播说起,能被快速传播的物品都是面积比较广的,好比粉尘爆炸,飓风,他们都是存在于世界的表面世界,与人群广泛接触,所以比较容易传播。同样的,因为伪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急切想要知道和解决的问题,从表层现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和问。而心理学作为一门课科学,为了让研究者之间形成共识并利于重复验证,产生了一套严谨的术语体系,这些术语和知识距离人们的实际生活有很大的距离,导致传播应用的道路比较坎坷。

了解和认识去伪存真的辨证方法后,回到生活当中,再去看市面上畅销的心理学书籍与众说纷纭的心理,就可以用辩证的思维工具,判断这些理论中可取的予以采用,需要验证再深究的,我们可以直接指出,这样可以最有效地避免我们成为别人白老鼠的方法。想要再详细地了解具体如何去伪存真的具体措施,你可以详细阅读《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现在看的心理学书属于伪心理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