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和父母过一个不撕逼的春节,真的很难?

过年你回家吗?

临近年终,办公室里最多的问题,除了

“你什么时候回家?”

“票买到了没?”

”假期怎么安排?”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多了另一种声音。“我今年,不回家了”

而这种声音似乎慢慢的多了起来,甚至就连回家的人语气中,也少了新年团聚的欣喜和雀跃。

什么时候起,过年开始变成了一件不值得开心的事?

前段时间吴昕哭着被骂上热搜,36岁的她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事业也遇到瓶颈。

在镜头前光鲜亮丽的主持人,面对爱情和事业的双重压力依旧忍不住落泪。

但是这一哭却让网友们开启了群嘲模式。

“自己没能力,还不许人说了?玻璃心!”

“这都第几次上节目哭了,是要学白娘子水漫金山吗?”

“瞅瞅你的银行卡余额再出来卖惨行不行?”

甚至有不少人站在“制高点”上痛批吴昕你有努力过吗?

节目里明明只能看到你闲到发霉,只会化妆,泡脚还有不停地吃保健品!

再看看当年同样被全网黑的袁姗姗却是早起晨练还在听英语,敷个面膜的同时也不忘听经济学课程。

总之,一言以蔽之,吴昕,你哭着卖惨的样子真丑!

其实,被diss的吴昕,无非是我们的另一个缩影罢了。

我有个大学同学,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年年都拿奖学金不说,大学的时候自学了室内设计,并且跟着她的设计老师一起承接装饰项目,早早的有了收入。

到了北京之后凭着过硬的技能,直接进入了一家知名的室内设计公司,还有一个就业于金融行业的高富帅男朋友,人生顺风顺水就像开了挂一样。

每年回家,她都大包小包的买着各种高大上的礼品回家,在我们看来,这家伙在家族中绝对是站在鄙视链的那种。

可是,今年,她决定不回家了。

问及原因,她沉默很久才说:

“我家在农村,家里弟弟和妹妹都成家了,本来催婚的压力就很大。今年我弟又生了二胎,我爸妈更是把所有精力都投入了新降生的孙子身上,我爸和我说,你弟现在这里需要人手,你多关照关照你妹妹。

给我妹打了电话才知道,我妹今年想换房子,想和我借钱凑首付。”

挂了电话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被家庭抛弃了。

北京一家大型外资企业的老员工,老齐,四十多岁的年纪,每到过年都会留在公司值班,甚至也为不少着急回家的同事替班。

连续三年都是如此。

问及原因。

老齐说:离婚之后,我哪里还有家可以回呢?

有时候,不是不回家,而是一转身,发现自己已经无家可归了。

过年你为什么不想回家?

知乎上的高赞回答是:

既没有足够的实力去颠覆家里的那片世界,也不愿意忍受那个世界。

这句话大抵写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

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终极八问,许多人无不表示压力山大,只想逃离。

尤其是,这些盘问裹挟着“我们都是担心你,我们都是为你好”的外衣时。

我们只能一脸赔笑的说:“对对对,好好好,没问题。”

虽然心里话是:“MMP的,我结不结婚,挣多少钱,生不生二胎,关你P事?”

于是外在的讨好和内在的愤怒开始激烈的冲突,我们也就变得各种愤怒,焦虑和不安。

但是,仅仅是因为被盘问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让我们觉得新年如此难过吗?

当然不是!

因为,我们无法和原生家庭和解

父母也好,亲戚也好,从来不是我们的敌人,相互之间也不存在你死我活。

真正让我们难受的是,他们脑海里根深蒂固的观念,大概可以概括为四类

1、 积极表达爱的父母

明白自己和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懂得尊重孩子,懂得如何正向、积极、关怀自己的孩子,虽爱但又有界限。

这类父母,虽然不能称之为完美的父母,却是少之又少。摊上这样的父母,概率跟出生在马云、王健林家差不多。可遇不可求,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

2、 消极表达爱的父母

我爸,就是这种观念的父母,他一直认为我的字不好看,上次打电话给我说:“你赶紧抽空练练字,就你那臭字,写的文件,放到你爸眼前,我看都不看就给扔出去。”

在我爸的逻辑里,我字写的不好看,就等于我不会被领导赏识,不被领导赏识就意味着我会在社会上混得很惨。

虽然这种说法毫无逻辑,但是他们只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关心。

因为他们控制你的出发点是:“希望你将来能混的更好!

3、 没能力表达爱的父母。

这类父母中,以重男轻女的父母最为典型,如《欢乐颂》中樊胜美的父母,在她父母的眼里女儿总是要嫁给别人家的赔钱货,所以一定要趁着没嫁出去之前,使劲的盘剥。

4、 不存在的父母。

如果只是父母不在身边,起码还能有个期待。在心灵里完成了一次寄托,

起码在委屈的时候,可以想象:再过多久多久,我就能见到父母了。

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的时候,他们出于各种原因选择了抛弃。这些孩子,幸运的可以被人收养而存活,更多的则是无法存活,成为弃婴死在了厕所里、草丛里、马路旁。

我们大多数人,都拥有一般的父母,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差。每个人都带着原生家庭的创伤艰难的前行。

幼时的我们无力反抗,而长大的我们不愿面对。

过年为什么我们不想回家,最终的根源其实在于我们无法与自己和解。

与原生家庭和解的第一步并不是要我们去原谅父母,而是要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内心。

这需要从认清自己的感受开始

被父母、亲戚逼问时,那种愤怒下藏着的到底是什么?

是被问及收入多少时,那种不被尊重,不自信的感受?

还是被问及有没有对象时,对于亲密关系的焦虑和渴望?

或者是被亲戚们比较时,那份心里的自卑和不甘心!

有了这份认知之后,我们才有了选择的机会,

这个选择不是说改变父母的观念,改变自己的原生家庭,而是说有了,能够表达自己捍卫自己界限的能力

太多时候,我们并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才会有人不断的冒犯我们的界限。

正确的表达是怎样的?

图片来源于内在小孩训练营课程学员,经授权发布。

这里运用了一个表达的公式。即描述感受+事实描述+理解+期待

一、描述感受:即描述自己的情绪

比如:

“我现在感觉很生气。”

“听到你的说法我感觉很开心。”等

可以参考情绪词汇表多做练习。

之所以要学会描述情绪,有两个很重要的作用,

可以帮助我们充分认知自己,尊重自己的内在感受;

被表述出来的情绪,其实是起到了表明自己界限的作用;

二、事实描述:即描述客观事实

比如:“您已经是连续三年催我结婚了。我最近有努力的相亲,约见了好几个男孩,但是暂时还没成。”

“生二胎的事情,你和我说了好多次了。但是每次我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时候,您都会说……”

事实描述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不加评判、不加指责的表达当前的情况,一旦描述中加入了情绪,对方就一定会用更多的情绪攻击你,这样的沟通就是无效了。

理解:也就是共情

比如:“我知道您都是为我好,担心自己身体不好帮不到我……”

父母对于催婚和催生之所以如此执着,其实是有核心需求的,那就是“希望我在孩子这里是有价值的。”所以满足父母的核心价值才是关键!

期待:即表述具体的方式

比如:“爸/妈,我相信你们也希望过一个开心的年,所以这几天能不能不要提结婚/二胎的事情呢?”

如果充分运用了上面的沟通方式还是无效呢?

一般来说,沟通的成果取决于你与被沟通人的关系水平,如果是关系非常差,或者非常奇葩的长辈,那么这种沟通可能就是无效的了。

这个时候不要强求沟通结果,你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

和这类长辈的沟通就要采用“丑话说在前头”及约法三章的的方式

比如“过年期间您说到某些话题,我说停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停?如果停不下来,我可以选择离开等等……”

如果还是没有效果呢?

提供两个思路

1、及时打岔转移话题

比如:被催婚时候,你可以骂骂吴秀波,diss一下蒋劲夫,描述一下现在婚姻是多不容易。

2、制造更大的恐惧

比如:您是不知道前段时间,我谈了对象,各种渣,现在都抑郁了,上次割腕没成功,被送去了医院,现在也一直在吃药,医生说千万不能刺激我……

有了这套,内功+心法,相信春节无论是否回家,你都可以从容而优雅的面对。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家和父母过一个不撕逼的春节,真的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