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园”劳动故事的启示

“葡萄园”劳动故事的启示

读第97条《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有感

莱州市文峰中学 程挺模

关于劳动教育,近年来我们谈的不多,多是围绕“德智体美”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在应试环境下,劳动教育很是鲜见,大概也就停留在“勤劳致富”和“不劳无获”的字面说教上,有些人甚至认为劳动教育落伍了。苏霍曾在第94条《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中论述过“劳动教育的目的”:不但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还能够形成道德经验,锻炼精神力量,直至形成个人的劳动兴趣和职业爱好。而在第97条建议中,苏霍则是通过具体的指导方法,吸引学生走上劳动的创造之路、探索之路、收获之路。

劳动故事是从学校15年前的葡萄园开始的。

苏霍建议学校一片荒地要改造准备种植葡萄。先是挖坑施肥,肥料重达30吨,遭到学生对“拾粪”的非议,但碍于对校长的尊重,勉强完成任务,学生是为劳动而劳动;然后苏霍给栽种葡萄那一天举办了一个“劳动节”,大小学生都来参加,感受劳动是庄严而快乐的事;为了吸引学生参加劳动,苏霍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葡萄果实的想象,有点目标教学法的意思;接着苏霍教导学生学会扦插、移植、施肥,分享果实,学生学会了栽培葡萄的一般环节,劳动获得了初步成果。

过了几年,学生因熟知劳动程序参与热情减退。为了保持学生的劳动兴趣,引导学生去继续发现,苏霍指导学生试验了烟熏追肥法、生长激素追肥法、南方葡萄嫁接到北方抗旱葡萄上、营养管施肥法、尝试葡萄嫩芽嫁接到其他植物上等等,均获得了成功,增长了学生的劳动见识。在苏霍看来,“劳动对儿童来说就是去发现世界,儿童在认识世界时体验到一种激动人心的快乐。也是因为,当时收集肥料并不是劳动的最终目标,而只是通往一个诱人的,有趣的、美好的目标的小路”。

再后来,苏霍引导学生“在土壤里用微生物直接培育肥料”,让“拾粪、上粪”成为一项科学研究。这种土壤育肥方法在春小麦试验上比传统方法获得了高产,并且还研究了“丛生冬小麦”,也收到了较好效果。以至于有些学生还冒出了“每种农作物有一种专门肥料”的想法,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专用化肥哩。苏霍的劳动策略是,“我这里还储备着一些新的设想,只要发现孩子们稍有松劲的情绪,我就准备用它们来给孩子们鼓气”。

15年之后,这个葡萄园成为学校的骄傲,在此参加劳动成为学生的荣耀。学校是要选择有劳动意愿的,有创造能力的学生的,在葡萄园里劳动被看成一种很大的乐趣和很高的荣誉,只有那些最勤恳、最爱劳动的学生才配享受它。苏霍的劳动教育策略彻底改变了学生原先为劳动而劳动的肤浅认识。

阅读了“葡萄园的劳动故事”,让我也对劳动教育有了深刻的实践认识,给我的启示有以下三点。

启示一:劳动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

大家知道,我们组织日常劳动时,多是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很少考虑某项劳动背后蕴藏的兴趣因素、探究因素、精神收获、劳动价值等,很多情况下就是为了劳动而劳动,这也是劳动教育开展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再看苏霍的认识是,“我开始关心的主要的事,就是使简单的、日复一日地重复的日常劳动不要变成最终目标,而是成为一种手段,借它去一页一页地翻开大自然这部巨著的令人神往的篇章”。“葡萄园”正是苏霍和学生认识世界和探究自然的一所劳动基地,在葡萄园里,掌握种植葡萄的一般程序只是普及了一项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苏霍还“变着法儿”地拓展了学生的施肥、嫁接、育肥的兴趣和爱好,变劳动成为一种兴趣,变劳动成为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使学生把日常劳动看成是不平常的、引人入胜的,富有浪漫精神的事儿,丰富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和精神收获。

启示二:劳动是学生发挥创造的一种活动。

苏霍在第94条建议中就认为,劳动的普遍意义是要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而对于个性化劳动,一定要有创造性的意图和手段,这对于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都有指导作用。在苏霍的各类综合实践工作室里,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能组合在一起,形成“联合小组”,相互配合,共同进行模型组装、联合农机、自动化控制、果树栽培等实践活动,每一项实践探索都是在进行创造活动,动手是次要的,关键的是在动手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和创造,创造出了劳动成果。我们应该有过类似的体验,比如儿童堆积木的各种创意,还有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活动,像是教育创客的电子模块组装等,都是在思考中进行创造。“葡萄园”的故事,再次接地气地说明了劳动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创造性的活动,正如苏霍所讲,“每过一周,每过一月,都会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劳动中就会增加某种新的东西”。

启示三:劳动是学生感受幸福的一种力量。

苏霍大概是第一个提出“劳动创造幸福”的教育家,苏霍说,“我们的目标是给每一个人以幸福,幸福的根源就在于创造,在于创造性的劳动”。苏霍列举了几位热爱劳动学生的成功经历,诸如研究抗旱小麦品种的,研究农业机械的,研究农作物专用肥的,研究机械自动化的,等等,学以致用,这些创造性的劳动具备了社会价值,让人从道德方面具有了自尊感,在精神层面面感受到劳动的幸福。苏霍对此的体会是“他们热爱劳动,因为劳动从童年起就进入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成了他们的理想,唤起了他们的最深刻的欢乐感——发现世界、进行创造的欢乐感”,我个人认为,这种“劳动创造的欢乐感”就是一种劳动的幸福感。阅读第94条建议时,我有一篇感悟文章叫做《劳动是教育的起点和终点》,现在看来,“葡萄园”的故事就是劳动教育的起点,每个学生的成功经历就是他们的幸福所在,将来他们走上适合的工作岗位,必然具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如此说来,葡萄园的故事告诉我们,劳动教育并不过时,过时的可能是我们的应急应试的心态,走得太急以至于忽视了劳动教育的作用。再回想,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五育共同发展”,同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里肯定离不开“劳动教育”。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劳动创造美好生活”,阅读苏霍的劳动故事,现在又有新感悟。看来,下一步,要思考我们自己的劳动故事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葡萄园”劳动故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