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再无一个她。

漂亮的傻姑娘,明天早上9点要出殡了,希望天堂一切都好。

                              ——摘自朋友圈


得知她离世的消息是在朋友圈。

家人用她的微信账号发的一条声明。配了一张前些天她和女儿一起去拍的亲子装的照片。穿的是白色的西式婚纱,她说是女儿挑的,看起来是那么幸福的样子。

打开微信对话框,最后一次聊天记录时间停留在今年的四月份。她发语音教我如何对付飞蛾,孩子在旁边嬉闹着,甜甜的叫我小瓜老师说要和我视频。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视频没接上,想来从那份工作结束之后,其实我们再没见过面,也极少聊天。

她很活跃,是那种一天能发好多条朋友圈的人。她记录生活,记录一餐一行,读来甚有意思。我知道她其实有很多的不快乐,但我不知道她的不快乐已经那么沉重了,我也没再去过问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到底是什么。

认识她那年我大四实习。这是唯一一个喜欢称呼我“老黄”的人,此后跟此前我再没遇见过会如此招呼我的人。

她会约我吃饭,其实重在饮酒。但大多数情况下我是拒绝的,除了团体的同事聚餐我们不可避免的会碰上。现在想来,那会儿我特狭隘,我也特缺少一种静心听人言的本领。常常是这样,单凭表象和只言片语,我就很容易跳起来,妄下断论真的是普遍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的一个毛病。

我们之间比较特殊的点就是,基于同事的基础上,我是她孩子培训机构的带班老师,所以接触得自然也会多一些。当时我不理解也不接受她的很多教育理念,我觉得她爱的时候极爱,但是在某些方面上她又对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太过苛刻了。

我见过她极度宠溺孩子的时候,也见过她因为一件极细小的事,而对孩子如何暴跳如雷,丝毫不顾一个孩子在同龄人面前想要去保留的那份自尊心。一个成年人尚且觉得太过尖锐的话,孩子未必就能领会其要义了。

那会儿她常常喜欢给孩子“加餐”,带一些自己做的非常精致又美味的菜肴,好吃是真的。有好几次她在下午空闲时间给我们下厨,那是有灵魂的食物,也是让人会想起的味道。往后的日子里也经常见她在朋友圈晒一些花里胡哨的餐品,有朴素极简的家常菜,也有各种网红手作,心里常想这娘们真的是很有烟火气息了,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模样。

那会儿关于她总是在众多孩子面前给自家小孩的特殊“加餐”待遇,我觉得甚是不妥。一方面,容易在无形当中对其它小朋友造成“伤害”,另一方面是于自己的女儿而言,这也容易造成她内心的一种自我特殊自我优越感。几经暗示下,最后到底还是换了一种形式给予自己孩子更多的照顾,至少避开了其它孩子。这于孩子而言,才是更好的良性成长。

其实那个时候我也尖锐,因为忽略了一颗母亲的心,而且是那么辛苦的一位母亲。

没有如果的,也不存在假如我能早点知道她的境遇这种假设。人们在一开始总是容易因为对方的一些言行,而迅速做出你对一个人的判断,进而影响到你愿不愿意去和这个人深交的决定。

她很喜欢过分地去展示自己的某些东西,尤其是对于价格喜欢一再强调。当下,我觉得这很俗气,俗气中又包含着某种想要炫耀的意味。于是,反感。

后来当我知道了她更多的故事,当我在深夜的街头被一个大我十几岁的女人搂着哭泣的时候,我终于可以理解她这一切行为动机背后的一个心理原因了。那是公司学期结束的一次聚餐,也是我和那伙儿同事们的最后一次聚餐。

那一夜,不仅是一位母亲没绷住哭了。

更是一位7岁小女孩的泪水与懂事,让我没抑制住情绪。大概,我这辈子也不会再有这样的经历,一个一年级小孩在自己哭泣的时候还不忘给我擦眼泪。

哦,我才知道,这真的是一对很可爱也很辛苦的母女了。我开始有点佩服她们,也开始有点怨恨自己知道得太晚了。

那夜将其送回家之后,我去了朋友医院陪她值夜班一夜无眠。别过之后,我回学校继续学习,我们也再没相见过。

听闻孩子常常会念叨我,还把我送她们的一些小礼物珍藏起来压箱底。一直想着,等我毕业回福建,哪天,哪天一定要找时间去看看这对可爱的母女。后来到底没回那座城市工作,也到底把这事搁下了。一搁,却不知,往后再没这个机会了,从此世间再无一个她。

呜呼哀哉!我不信来世说,也真心感到心疼。

活着活着,我们竟到了一个不断在失去的年纪了。

起风也下雨了,想去见每一个朋友,糟心的十月,希望我们都能更好的珍惜眼前人。


也希望小女孩要勇敢,一定要好好长大。

                                    2018.10.10号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间再无一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