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纷纷上市,是可喜可贺还是可悲可叹?

      刚看一篇文章,讲述曾经的培训界老大怎么既被师弟超越,又被徒弟超越的事,就莫名感慨起来。还是先压压无名火表述一下。

      这个老大叫做新东方,如雷贯耳吧,创始人叫俞敏洪,名头响亮吧。新东方早在2006年就在纳斯达克上市了,确属前辈。

      这个师弟指的是俞敏洪的北大师弟张邦鑫,他的好未来(原名学而思)于2010年10月在纳斯达克上市。

      这个徒弟名叫陈向东,于2014年以新东方执行总裁的身份辞职,同年创办了在线教育“跟谁学”。到了2019年6月,这个“跟谁学”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这个速度是不是很牛?

      我的感慨根本不在于所谓的老大被超越。其实,他们之间怎么超越的,为什么超越的,我根本不关心。他们之间怎么线上竞争、线下抢夺的,我也不关心。我只知道,他们所有的收入都是家长们的血汗钱,营收越高,孩子家长们的付出就越多——这才是我的感叹所在!

      以往,街上的门头都是银行、饭店等等的居多,现在更充斥了林林总总的培训机构,有全国连锁的,也有自己独家的,不管是大课、小课还是一对一,服务绝对是多样化、定制化。

      线上呢?更是热闹,种种品牌的我也不细说了,令报课的家长很是头疼,当然不是因为不知挑哪个品牌头疼,而是怎么让孩子跟着电脑或者iPad学习而不是玩游戏头疼。

      看来,培训市场的钱真的是太好挣了,这么多的企业扎堆分羹,竟然很快都能纷纷上市,可见不仅仅是好挣,而且利润还不是一般的丰厚。何况,这个市场里还有很多根本没有注册、身份未明的老师大捞特捞,还有一个个的小公司组织了几个老师也就能风生水起。说实话,给人的错觉就是,孩子们在正经学校的正经课堂里还学习吗?还有必要上正经学校的正经课吗?

      这里所说的正经学校就是周一到周五白天孩子正常上学的学校。面对纷纷在外补课的同学,我真的不知道这些学校的老师们是怎么想的,校长是怎么想的。这么正经的课堂还在正经地教学吗?我希望也相信是的。那为什么还要在外补课呢?显而易见,拔高成绩的压力迫使的。那么,这么做,是不是有点抹杀了正经学校正经课的功劳?

      关于学校,我们无从指责,但我们可以看看家长们的心态和行为。

      家长一定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这个无可厚非。孩子怎么脱颖而出?参加辅导班啊!都参加,你的孩子不参加,明显就会被落下啊!于是,报班!关键是,学习的科目可是好多门啊,每门累计起来就是不小的数目。如此小学、初中、高中,家长省吃俭用都不一定够用。从这点看,家长的确可怜。

      我不知道,这个校外辅导是从什么时期开始大张旗鼓的,在此之前,基本都是私下让老师讲一讲,记得有些大学生勤工俭学还去做家教的。如此规模化的产业,让家长攀比的压力陡增。可是,无论多高的价格,家长们愿意啊,造成现在有些“老师”,一堂课低于800元不干,有名气的低于2000元不干!都什么价啊,都牛成啥样啦?这不都是家长惯得吗?从这点看,家长又是可恨的。如果大家都不补课,都正经坐在正经教室里学习,还有这些培训机构什么事?

      写此文的过程中,又浏览到一条“喜报”,说著名的XX中学又有多少同学提前被清华北大录取了。得承认,数据上很牛,可是能上这学校的都是初中的尖子生吧?据说还有优秀的复读生,有意思吗?说实话,如果生产的都是千篇一律考高分的机器人,我宁愿相信这是一个工厂,而不是学校。正是这些攀比,让教育资源倾斜,让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逼迫家长掏钱甚至借钱培养孩子上辅导班,所以从这点上看,家长又是很无奈的。

      毫无疑问,教育培训已经形成了覆盖线上线下的完整产业链,在这个链条中,最遭罪的应该是这些学生,没日没夜的从幼儿园开始学习考试,接受各种的辅导,而展示自我、放飞自我的空间极小。家长在这个产业链中自然扮演着最可恨、最可怜也是最无奈的角色。那么,这些培训机构呢?收着价格不菲的现金,对,现金!抢占的份额越大就越能发展,因为,培训不是教育,培训就是教你提分,是金钱交易,是提供培训服务。很明显,教育真的不是这些培训机构的事,他们是要上市的,更要圈钱的。

      那么,教育是谁的事?有限的时间都用于补课的话?真正教育的时间又有多少?我真的不希望我们培养出来的基本都是戴着厚厚的眼镜,不通世事甚至高中了都不能生活自理的“高材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训学校纷纷上市,是可喜可贺还是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