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
其实看书名就能猜到故事情节了对不?这肯定是一个着急往家赶的鼹鼠先生,并且回家路上可能不是那么顺利。
没错。就是这么个故事,在地下餐厅当服务员的鼹鼠先生在下班那一刻飞奔回家,因为找不到眼镜了,一路挖呀挖呀挖到别人家,经历了危险,在快要绝望的时候,闻着熟悉的饭菜味道,一鼓作气找到了家,和家人共进晚餐。答应了宝贝们别再犯迷糊的鼹鼠爸爸,第二天又找不到眼镜了,直接挖到了狮子家,危险!
这本书是因为看了它的翻译作者推荐,新购的一本书。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看过《鼹鼠的故事》动画片,也可能是因为鼹鼠这种生物在生活中实在太少见了,反正莫名就对鼹鼠感兴趣。当然,想让孩子读懂这本书,多了解鼹鼠也是有帮助的。这本书有趣之处就在于,拟人化的家庭观,又始终没有脱离动物们的习性。
动物们的习性
这是环衬,也是鼹鼠的生活环境。黑漆漆的地下,环境日渐糟糕,人类垃圾很多。鼹鼠每天在暗无天日的地底下钻来钻去,极少上到地面,所以视力退化接近瞎子,但是嗅觉却出奇的灵敏,它们挖地道的方向感主要靠鼻子。
这个背景要交代,后面的故事才好解释。为什么鼹鼠先生在地下餐厅工作?为什么戴眼镜?最后是怎么找到家的?
观察一下地下餐厅的老板、员工和客人都是些什么生物?他们的生活习性特点是什么?
书里每页几乎都有两条小蚯蚓围绕在鼹鼠先生身边,环境不一样帽子也不一样,属于吸引注意力的搞笑小亮点。每页都要让小朋友去找,有助于观察力和专注力的培养。
兔子的窝在地下,洞穴。粉色显得兔子很可爱。兔子最大的特点是超级能生宝宝。让孩子数数兔妈妈有几个孩子? 10个!有一本书叫《兔子的12个大烦恼》,兔子的繁殖能力简直是几何级倍增,一页书拥挤得好像马上要爆炸。让小朋友观察兔子一家都在干什么?爱吃什么?熟悉兔子的习性。
猫头鹰的家在树上,夜晚四处漆黑。猫头鹰是聪明、爱读书的学霸,昼伏夜出,基本都戴眼镜。(总在黑暗中看书,能不瞎吗?)这个可以和中国文化里对猫头鹰的认知做一下对比,《我爸爸》、《魔法亲亲》各种绘本里、动画片《小小羊提米》里,对猫头鹰的刻画都是这个样子,中国传统文化里对猫头鹰的认知就不是这么友好了。
鳄鱼生活在沼泽里,牙齿都像尖刀。看过《恐龙》科普书的话肯定知道,划分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标准——看牙。静静的躲在水里只露两只眼睛,这是狩猎方式。鳄鱼的生存之道,感兴趣的话都可以带小朋友看《动物世界》去了解。
鼹鼠先生挖到都快绝望的时候,是传来的味道指引了他。眼睛不好使了,鼻子就灵敏起来,依靠嗅觉来行动也是鼹鼠的主要特征。
拟人化的家庭观
自然界的生物,大部分都不是以家庭为最小单位生存的,但是我们人类是。于是鼹鼠先生还被赋予了另一个功能:扮演一个像人类父亲的角色。
首先鼹鼠先生是个好员工,上班时间兢兢业业地工作,但是一听到“下班”二字,家的召唤让他归心似箭。这个细节夸张有趣,是动画片里表现飞奔现场的常用手法。鼹鼠先生视力很差是他找不着家的客观原因,但他这慌慌张张的状态,才是让他眼镜戴在头顶都找不见的主要原因。
明明手里拿着想要的东西却满屋子地找,这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孩子们也可能经历过,很容易就能戳中孩子的笑点,鼹鼠先生一路乱挖找不着家,一度还想放弃。孩子们边看也边跟着着急,我宝边看边喊:眼镜不就在你头上吗!!呵呵呵,干着急。
鼹鼠先生每挖到一个地方,都是一个浓浓的家的氛围。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家庭,反复传递给孩子的,是自己家的味道。别人的家再好,也是别人的,都不如回到自己家里,和家人围坐桌前,吃一顿简单的晚餐,享受晚餐后的安静时光。
这,就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所在:让孩子从鼹鼠先生的身上,感受家对人的指引,感受归属感带来的幸福。
仅停留在鼹鼠先生的身上其实还是不够的,要引导孩子合上书后去感受自己的家。一方面和小朋友分享爸爸妈妈对家的感受,另一方面让小朋友自己说说家里的好,这样,这本书才算是读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