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熊:警惕!暑期家长这3种做法,正在破坏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又是一年暑假,神兽归笼,家长头疼。

怎么让孩子高效、主动地完成作业,家长可谓操碎了心。

可是很多办法都用了,孩子还是不愿意主动学习。只要家长不盯着写作业或者给奖励,一天下来,作业还是空白一片。

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提出过自我决定论,将每个人行动的动机分成了内驱力和外驱力。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需要家长盯着学或者奖励,就会主动学习?因为,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孩子已经有了内驱力。

拥有内驱力的孩子,他们不需要通过外在驱动力量而学习,学习本身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奖励,这就是强大的学习动力。

而那些靠着外部力量驱动的孩子,比如父母盯着学习,或者给与物质奖励,一旦父母不在场或者不给奖励,孩子就不会主动学习。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这几种做法,很容易破坏孩子的内驱力,需引起注意:

父母大包大揽,过度干涉孩子

临床神经心理学家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博士与亲子互动和焦虑管理教育专家奈德·约翰逊,在《自驱型成长》这本书中提出:

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就应该把自己看做是孩子的“咨询顾问”,而不是孩子的“老板或是经理人”。

可是现实生活中却是,我们老母亲的日常基本上就是围着孩子转,催孩子起床、洗漱、吃早餐,给孩子制定一天的计划,帮孩子整理好乐谱去学琴......孩子原本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就这么免费“外包”给了妈妈。

孩子自己则事事磨蹭,毫无主动性,明明是自己的事情,却像是帮妈妈完成任务,一逮到机会就想逃避。

这是为什么呢?

习惯熊提醒:一方面在于,家长过度参与,让孩子自主选择、决定的事情就少了,孩子渐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自主性。这一点很好理解,就像我们在职场一样,如果领导一味地安排任务,从不听取你的想法,你会迫于压力完成工作,能拖则拖,而不是积极主动工作。

另一方面在于,家长大包大揽,无形中让孩子逃避了很多责任,不利于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比如,孩子在父母的催促中完成作业,试想,如果家长不催促,孩子最终没有完成作业,那么到了学校就会挨老师批评,这样,孩子下次再不敢不写作业了。

孩子是独立的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承担责任。

当孩子遇到困难、主动求助时,不批评、不指责,而是帮助孩子一同解决问题,这才是父母需要做的。

负面情绪影响孩子

谈到孩子的成绩,即便是“佛系”家长也会变得情绪不稳定。一想到孩子成绩不如别人,就脑补孩子未来事事不如人,于是着急、焦虑、忧心忡忡......

而这些焦虑、忧愁的情绪,不自觉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到不安、恐惧、没希望,逐渐变得不自信。

当孩子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变得不自信,自我价值感低的时候,学习起来就会特别没劲,学习效果自然也不会好,长此以往,这种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孩子厌学。

习惯熊提醒: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毕竟,决定我们生气与否的其实不是孩子的成绩,而是我们对孩子成绩的认知。比如,当你拥有“成绩不好的孩子其实是来报恩”的认知时,便不会因为孩子成绩不好而大发雷霆。

所以,调整自己的心态、看待问题的方式,保持情绪的稳定、平和,当孩子在轻松愉快、安定的环境下,才能更向内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上,发展出内驱力。

父母期望过高

俗话说:爱之深,责之切。

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的、完美的。放下对孩子的过高期望,考验着每一位父母的智慧。

据统计,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而在对自杀起因的分析中,家长期望值过高赫然在目。

家长的期望过高,孩子的努力就像一场永远也赢不了的比赛,长此以往,孩子便失去了努力的热情,索性放弃。这就是内驱力被破坏的心理过程。

关于激发孩子内驱力,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了一个公式:内驱力=自主感+胜任感+联结感。



习惯熊:让成长更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习惯熊:警惕!暑期家长这3种做法,正在破坏孩子的学习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