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课题分离

我们之所以被人际关系所束缚,是因为我们对他人抱有期待。我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并且执着地认为,只有做了让人高兴的事情,才会被对方认可。但是仔细想想,无论你怎么做,总会有一部分人不会认可,甚至会讨厌你的做法,所以寻求他人认可的想法,本身就是矛盾的。

1.赏罚教育的弊端

阿德勒认为“认可欲求”的危险,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受赏罚教育的影响。我们为了受到表扬这个目的,做让人认可的事情,为了避免惩罚,而不去做坏事。这也是“讨好型人格”养成的原因。我们弄错了一件事情,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如果我们一味的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他人的评价,最终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这时你会感到非常痛苦,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所在,会被人际关系牢牢的束缚住,看不到未来。

2.课题分离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课题分离让我突然间想到了“叛逆期”三个字。说到叛逆,一般会有特定的人群,也就是孩子。当孩子所做的,跟自己的期望不一致时,成年人会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衅。这个时候,我们会加大对孩子的控制欲,否定孩子自我探索的欲望,这事实上是我们在干涉孩子的课题。可以想见,孩子为什么越来越叛逆?甚至在他们拥有了反叛的力量之后,会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父母反抗——离家出走,甚至自杀。

3.放下别人的课题

没有人能够负担起他人的人生,他人也没有义务来负担你的人生。你能够做的是负责自己的课题,即“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至于别人怎么想怎么评价,那是别人的课题,你也无法左右。

4.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绳子打结的初期是最容易解开的,但是时间越长,再加上时不时的扯它一下,这个结就会越来越紧,甚至变成一个怎么也解不开的死结,这时就需要我们拥有勇气,去斩断这个结。而课题分离就是斩断这个结的入口。它使得我们不会因为分不清楚彼此的课题,而陷入盲目的焦虑当中,能够帮助我们认清目标——这是谁的课题?这个课题应该由谁来负责?应该怎么做?

5.自由,需要我们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不想被人讨厌是每个人都有的“倾向性”,那是我们本能性的欲望、冲动性的欲望,也是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动物本能。 而想要获得自由,我们需要克服这样的倾向性,不惧“被讨厌”。当我们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之后,就把握住了人际关系的“王牌”。

想要拥有自由,就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人所讨厌,和不追求他人的认可,才能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只解决自己的课题,至于他人要不要喜欢我,要不要认可我,那是他人的课题,我不需要理会,也管不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讨厌的勇气》——课题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