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抑郁不当回事,它是一种可怕的疾病

现如今,生活中的压力无处不在,比如工作的压力、情感的压力、环境的压力等等,然而压力不等于抑郁,不要轻易给自己贴上抑郁的标签,也千万不要忽视它的存在。

前段时间,现代都市剧《好好说话》正在热播,剧中男主角杨光从小被亲妈遗弃,父亲早逝,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中成长,长大后出现抑郁倾向。

而杨光的父亲则是一个典型的“妈宝男”,没什么主见,凡事只听妈妈的话。其母张文就是婚后不能适应这样的家庭关系,患上了严重的产后抑郁症,导致婚姻走向失败。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人的内心悲观、情绪低落等表现,并有相关记载。

比如《左传·襄公三年》中记载了楚国子重讨伐吴车,因丧失了军队、土地和大夫,楚国人怪罪子重,使子重内心忧患,患“心疾”而亡的事情。

随着网络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抑郁症时不时就会以社会新闻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眼前,所以才被大众所熟知。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全球抑郁症患数已达3.22亿,2005年至2015年期间,患者的数量增加了18.4%,成为日益严重的课题。

有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9500万抑郁症患者,每15人中就可能有1个抑郁症患者,但这些患者中仅有2%的人主动接受治疗,而71%的患者试图隐藏自己的病情,过着双重生活。

因为人们对抑郁症的误解很深,患抑郁症的人常常被贴上性格缺陷的标签,而一味地屏蔽有关抑郁的信息,只会将抑郁症污名化,给抑郁症患者带来更大的危害,而无其他益处。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美产生怀疑时,很难再欣赏到它的美。”

抑郁症患者苦笑着说,自己是被世界抛弃的孩子。

孩子是多么美好的称呼。他们本应无拘无束、天真烂漫,可是他们无法释放孩子的天性。


现在有一本书名叫《抑郁帝国》,将帮助我们了解这群“孩子”。

这是一本有关抑郁症历史的书,更是引发我们对抑郁症进行深度思考,解答其真相之书。

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梳理抑郁症的古今历史脉络,从概念、理论、治疗、现状等角度来解读抑郁症,为广大读者提供崭新的新角。

全书共分为6章,从篇幅来看,每个章节的内容基本相同,但是每个章节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比如第3章节,重点解读用精神分析疗法解决抑郁症;又如第5章,重点介绍药物和其他生理疗法的好处和弊端。

本书作者乔纳森·萨多斯基是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一位医学史教授,在精神病学、心理疾病学、抑郁病史方面具有多年的研究经验。

01抑郁症很早就有,只是我们不了解它而已

同治四年,刚刚平定太平天国之后,在曾国藩等重臣的不断努力下,大清朝显现“中兴气象”。

可是曾国藩积劳成疾,多年征战落下失眠的老毛病逐渐加重,使他身心疲惫。

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倦甚,不愿治事。三点睡,五更醒。”说明严重的失眠已经影响到他的精神状态,因此他会产生疲劳乏力的感觉。

其实,曾国藩的抑郁早有预兆。从性格上来说,他生来心高气傲、桀骜不驯,不适合当官做领导。但是,他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所以注定仕途不顺。

在他为父亲守孝那几年,也就是1897年-1898年期间,皇上听信小人谗言,罢免了他兵部待郎的职位。

他悲愤交加,接连吃了几次败仗。有两次无路可退时,他甚至想跳河自杀,好在都被及时救了回来。

曾国藩一生淡薄名利,为人圆融通达,也难免有想不开的时候,何况我们普通人。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日昌说:“抑郁症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人生命题。应对抑郁,认知是基础,对抑郁症的不同解读,会形成不同的治疗思路,最后放大为治疗路径的歧异。”

因此,应当正视抑郁症的存在,因为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善待。

02抑郁症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容易忽视它的存在

《好好说话》剧中男主奶奶的扮演者苇青,可谓是一位大器晚成的老戏骨。

演员苇青出生在河南平顶山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她从小就有一个演员梦,并且一直朝着梦想前行。

她13岁参军,因有文艺表演特长,一直在河南省军区文工团工作。转业后,她被分配到河南鲁山县电台成为一名播音员。退休后,她组织成立了平顶山老干部艺术团,并担任团长职务。


但是退休后,离开舞台和话剧,她总觉得生活缺少了点什么,虽然在艺术团里也有表演的机会,还是觉得孤独,每天情绪低落,无地方排解,长达10年,最严重的时候甚至想到过自杀。

老年人退休,其实是一个“坎儿”。很多人对退休生活充满期待,然而对一些精力旺盛的人来说,会有一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觉得不再被需要,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作家乔纳森·萨多斯基在《抑郁帝国》这本书中写道:“抑郁平是一种疾病,也是一种情绪,但是没有患病的人常常很难认识到它难以轻易摆脱,并且可能需要治疗。”

说句真心话,任何人都有可能抑郁,这与物质条件好差、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高低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但只要抑郁时间超过2周,就应当咨询如何化解不开心的情绪。

03抑郁症真的很可怕,只是我们羞于启齿

古往今来,有很多名人都跟抑郁症有过不解之缘,甚至最终导致失去了生命。名人的例子更加说明了抑郁症这种疾病对人的影响以及这种疾病的范围之广,存在性之强。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在写完《安娜卡列尼娜》后,就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疾病的折磨,使他不仅放弃了家庭生活,同时也放弃了文学创作。

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再如,华为的领航人任正非,他43岁开始创业,通过35年努力,将华为打造成一个誉满全球的科技王国。

但是谁能想到,在创立华为的初期,为了解决资金链问题,他就已经被抑郁“玻璃钟罩”包围。

据一位知情人士回忆,任正非经常把员工骂得狗血喷头,甚至在办公室里把鞋脱掉,光着脚,边走边骂。

可是直到千禧年之后,任正非才公开承认,自己是一名抑郁症患者,并且因为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压力,而多次想过自杀。

这里,我们姑且不谈,这些思想家抑郁的原因。但有一件事确信无疑,每个人心中都有难以启齿的“秘密”,这些秘密像一层“玻璃钟罩”,看不见也摸不着,却会使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写在最后

有一句特别扎心的话:故事自己留着就好,说深了不感动,说浅了,没人信。

现代人总是错误认为抑郁症只是性格缺陷,而不是真正的疾病,一旦暴露就会招来周围人异样的眼光。

这就是很多人即便有病,也不愿意看医生的原因。

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许可以拯救一个人,也可以摧毁一个人。

不管怎样,请一定要温柔以待他人。

雪中送炭三九暖,视若无睹腊月寒。每一次温柔地释放爱的讯息,那都将是你的福报,它会以其他方式回报给你。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私信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把抑郁不当回事,它是一种可怕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