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上学记”––今日读书

不知不觉,《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已经读到了第四章。对比以前的读书速度,这次读的很慢。除了因为琐事太多,只能抽空读几页,还因为这本书写的很实在,指导性很强。不是像其他的书一样写好多与中心无关的粉饰性语言,这本书每个小节都只围绕一个点,三四页的内容,结合简单的事例,绝无拖泥带水的文字。

《求学生活值得写》这篇文章,由《上学记》这本书对作者的启发说开来:教师也应该写一写自己的上学记,通过对自己读书往事的回忆记录,引起自我反思,自我唤醒,获得教育的启示。

我以前倒是写过一些“我的老师”这样的专题记录,也算是另一个侧面的上学记。但是今天看了吴松超老师的文字,才知道我那只是简单的记录。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在写作实践中,我们并未对自己想表达什么做深思熟虑。而是直接表达素材所引发的情感,态度,观点等。这样的文章呈现的是最基本的七情和是非观,这种自由自发写文章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觉悟力的不足。会成为教师写作教学反思提升的瓶颈。”

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写作一个目标就是要提升觉悟力。

那么,借助“上学记”来教给我们教师的写作方法有以下几点:

就是动笔之前先明晰写作之本,即自己想表达什么(主题)。教师写上学记不是为了怀旧,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首要的是为了表达重视学生立场的观念和意识。

简单来说,就是回顾自己做学生时自己难忘的成长故事,课堂经历等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

要是写上学记,另一表达诉求是透视教师。写我们曾经的老师会让自己多一面可以自我观照的镜子:从好教师身上学习经验,获得提升的方向与力量,从糟糕的教师那里得到警醒。

第二步,自己想表达什么明确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找支撑,筛选并确定素材。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思考如何提炼素材才能够表达教师提升的“觉悟力”。确定的素材与自己想表达什么之间是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写作中把这种逻辑关系呈现清楚。

第三步,写作要考虑的问题–––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原则上要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律动性,前后照应,条理清晰,使人阅读时思维跳动,调动读者的情绪和兴趣。

【我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写作能力和方法不同,有的人喜欢把材料先罗列出来然后提炼,也有人喜欢先搭框架,再填充内容进行充实,这些都是好的方法。本文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教育写作需要凸显其教育价值,促使教师自我的反思和觉悟力的提升。

同时也提示我们,平时要多写多练,注重自己材料的累积。】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上学记”––今日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