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书目||《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

文 / 梁树丽

工作室共读书目

八月份张爱敏工作室的共读书目是王维审老师的书《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这本书由我来领读。

如果你想更好地读懂这一本书,我建议你先读一读他写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样你对此书会有更近更深一步的认识。

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是王维审老师写的教育叙事,也就是故事,这是一个基础版,但是《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却是这本书的升级版,从教育叙事出发走向有意义的写作。

作者简介
01.为什么教育的另一扇窗是写作?

作者用《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作为本书的题目是因为一个故事,他想表达的是教师成长所要遵循的一种理念,作为教师我们要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方向,自觉、自主地为之而努力,争取一种自我的成长与成功,这无疑就是推开了适合自己的一扇窗。

美国的一个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于是他几乎成了每个同学嘲笑的对象,为此他闷闷不乐,常常一个人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边看风景。
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她问男孩看到了什么,男孩告诉她“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一条可爱的狗。”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小男孩看到了一大片玫瑰花,芬芳而灿烂。
老师告诉小男孩,大家笑他是因为他没有换一扇窗把他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后来在学校的话剧演出上,小男孩因为他的大鼻子成为了学校的明星,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他就是斯格特。

我们教师在成长的路上总是会出现“僧多粥少”,对于我们来说,如果只是盯着某一种东西不放,想不到要换“一扇窗”来看待成功,那我们永远就会沉溺在愁闷苦恼中,或颓废或随波逐流或放弃成长。

面对困境,我们更需要自我疗愈,让自己的生命换一种方向去成长,这个方向就是写作。

为什么是写作?

改变自己。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故事的海洋里,天天有故事,时时有故事,只要关注,只要倾听,就足以打动我们的心灵,如果我们能够对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梳理出一个个令人为之感动,为之欣喜,为之沉思的小故事,让自己在文字中来一次心灵对话和交流,在不断的讲述与反思,反思中,教师的心态就会变得平和,教师的行为开始得以改变,教师的精神界开始慢慢丰盈,教师的整个生命都会变得清澈澄明。

影响他人。教师通过讲故事,写故事,把生动而真实的教育生活展现在他人面前,随着故事的展开和情节的推进,使人与人的内心发生真正生命意义上的互动,诱发他人对故事的深度感悟,艰难困顿的教育思辨渐渐丰满,从而更多地影响他人。

成就教育。写作对于教师尤为重要,一个年轻的教师需要用写作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将朦胧的想法,碎片式的感受进行记录和反思,使其逐渐变得深刻和明晰;一个成熟的教师需要用写作文自己的深度思考,将零星的断断续续的教育经验进行修正补充,使其更加完整和具有逻辑性;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用写作将原始的、相对粗糙的思想物化为文字,以遍流传和扩大自己的话语权。

所以,写作是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是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当然,写作也是一次很孤独的心灵之旅,所以当我们开始写作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自我认可,这是写作的巨大力量。

记住:我自己就是光!
02.如何让写作走向更有意义?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杜威则说教育即生活,不管怎样,教育大师不管是把谁作为了出发点,还是把谁做为了目标,总之都是把教育和生活画了一个等号,用生活来解读教育,让教育来丰盈生活。

我们写作的起点就是故事,是叙事文,教育写作就是教师的自我成长之路,我们总要追求更高一层的写作,让写作更有意义。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写作更有意义呢?

在此书中,作者提到了教育写作的三个阶段,分别在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

(1)问题性写作(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每天都会碰到无数的大事小情,每天都会被琐事缠身,这些大小麻烦事,我们经常称之为问题——问题学生,学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一味的抱怨问题的存在,它的价值就是负数,它会带来消极的情绪;如果我们能够妥善的加工它,那么它就会成为一笔丰富的教育资源,成为我们行走的力量。(P40)

问题性写作对教师成长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锐化发现问题的敏感,养成反思问题的习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写作,你的观察力就会敏锐而锋利,你的视角就会变得独特而深邃。同样一个问题,在他人看来是这样,在你看来就会别有洞天,经常思考反思,就会成为习惯,一旦自我反思,成了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教师的成长也就变得自然而然。

(2)专题性写作(走向有深度的写作)

专题性写作是指教师就某一个教育话题和元素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聚焦式写作,上一篇文章和下一篇文章之间具有某种特定的逻辑关系,就如电视剧,一级后面还有一集。我们通过问题性写作,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反思意识之后,如果我们想继续在写作之路上走下去,那么就很有必要实现从问题性写作到专题性写作的华丽转身。

专题性的写作对老师的成长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以专题性的写作任务代替零散的写作任务,激发了教师写作的动力。问题性写作属于基础写作,训练的是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思考能力,而专题写作是通过某一专题的纵深反思写作,逐层递进地步步深入使整个写作具有了任务驱动的可能性。第二,让教师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成为某一方面的明白人。比如我们可以开展围绕“教师成长”,“班主任工作”“学生管理”“班会”等主题展开写作,让自己走向更有深度的写作。

(3)研究性写作(从优秀走向特色)

问题性写作是基础的教师基本能力提升途径,专题性写作则可以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和反思,研究性写作则是发现,挖掘,提炼个人特色的顶层研究方式。

比如我们可以思考我做了什么,我擅长做什么?我更适合做什么?我们可以把“教育叙事”转向“叙事教育”。

人的成功有两种方式:一是雕琢,通过不停的改变和修正,让自己逐渐趋向于某种特定的成功标准,比如评先,晋级等等,但是这样的成功是金字塔体系,越往上人越少。第二种是凿井,就是守住身上的某种特质,坚定地走下去,让自己在某一领域做到极致,这样的成长是特色型的成长,更适合我们这样的草根教师。

如何凿井?如何形成特色?研究性写作就是方法之一。所谓研究性写作,就是教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把个人特长进行系统建构、理论提升,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个性和主张的研究过程。

03.谈谈写作对我的影响

写作对老师的成长价值不在于发表了多少文章,出版了多少专著,而在于它对你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影响了多少,改变了多少。

对我个人来说,因其他能力有限,一直无法让自己变得优秀,只能凭借自己喜欢、擅长、坚持已久的写作进行寂寞的自我凿井。

写作对我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我看到了成长的无限可能性。在没有写作之前,我从来没有勇气拿起笔,而现在我成了一支爱写作的铅笔,我在写作中成长并用写作去影响更多像我这样的草根教师。

对我来说体制内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现状,但是当我开始转变一种放向去成长自己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朝着更明亮的前方,其实,我只需要照亮我自己。

海明威说:“真正的高贵不在于自己优于别人,而是在于优于昨天的自己。”所以,在追求成长的路上,我不再喜欢排序,不再追求目标,对我来说种瓜也是为了看花,我只在意成长。

就像我发起老梁读书会一样,我只想用读写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一起追求教育的意义,安静地阅读,独立思考,非功利地写作,非功利地成长。

就像本书的封面上的话:

在可以选择颓废的日子里,不要放弃希望;在艰难的行走中,始终坚持初心;在看似走投无路的时候,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

幸运的是,我已经站在窗前,收获风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读书目||《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