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诊断”,就是找问题,把当前中国教育的主要问题找出来,以便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之道。
这一步非常关键,也非常艰难。
第一,需要勇气。因为要找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在自己身上找问题相当于揭自己的伤疤,没有勇气是做不了的。
第二,需要胸怀。直面自己的问题,不但需要勇气,更需要胸怀。大胸怀海纳百川,小胸怀斤斤计较。我们需要大胸怀。
第三,需要智慧。中国的教育模式多,成份复杂,呈现出来的现象千姿百态,藏在现象背后的问题错综复杂,若没有高度的专注力和洞察力,没有严谨的思辨力和结构思考力,要想找准问题是很难的,这需要我们的智慧。
第四,需要情怀。教育既可以当作一项工作来做,也可以当作一项事业来做。两者的本质差异在于:事业是不计报酬的,而工作是有标价的。我们探究教育问题,需要有更多具有教育情怀的人,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下面,我们就和杨老师一起,踏上“教育之旅”的列车,加入教育诊断的队伍中去吧!
我们从第二个教育驿站——“选择教育”驿站出来以后,便踏上了教育之旅的新征程。两天多来的头脑风暴使许多人一上车就进入了梦想,我坐在杨老师旁,看着对面两位轻言细语聊天的年轻老师,头脑中不时浮现出在前两个驿站参观时的场景,开始沉思起来……。
从宏观到微观对教育进行的探究,是一种在数学界叫做“演绎”的方法,与“归纳”刚好相反。“演绎”与“归纳”这两种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是两种基本的研究方法。
这次我们采用先“归纳”后“演绎”的方法对教育进行探究,主要是考虑到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对教育有过接触和了解,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我们一开始对教育进行的全景扫描,就是建立在大家对教育的感性认知基础上的提炼(“归纳”),提炼出了教育的三维结构模型(见图2),使我们每一个人对教育有了一个清晰的框图:
▲图2:教育的三维结构图
有了这张宏观的结构图,我们就可以按教育分类对教育作进一步的探究,在教育的六个逻辑步骤上进行全面展开,并以当前在这六个方面的热点问题为主线,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我们对中国教育的一个基本判断,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就是所谓的“演绎法”。
这些“判断”和“方案”是我们直接递交给大众进行评阅的。诚如光明日报在2019年9月15日的头条上明确的那样:“人民是教育发展的评卷人”,而我们——教育工作者是教育的答卷人!在这里,杨老师是我们探究教育的引路人,我们必须向人民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好像过了很久,车厢里开始热闹起来,闭目沉思的我被热烈的讨论声所惊醒。我环顾四周,循声向车厢的一侧望去,一位中年男子的身形进入了我的视线,同时一个充满激情而自信的声音飘然入耳:
“大家对中国教育的关注热情令人感动,也更增添了我们做好中国教育的信心。”
“大家都知道,这次的教育之旅是一次教育探究之旅,我们在前两个驿站的探究是卓有成效的。但我们的探究不能脱离中国教育的现状,必须紧贴中国教育的现状,把好中国教育的脉,把中国教育的核心问题找出来,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之道,在实践中探索前行。你们说对吗?”
声音刚落,我马上回过了神,原来是杨老师激情澎湃的声音,怪不得那么耳熟。
许多人不约而同地点点头,一位教师模样的小伙子迫不及待地说道:“明白了,杨教授,那么教育的现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杨老师微笑着朝年轻人点点头,说道:“教育的现状怎样?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自己作出判断。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你说是吗?”
看着年轻教师若有所思的样子,杨老师接着说道:“我们可以沿着‘教育流程’的六个步骤:‘目标→理念→内容→方法→手段→评价’来进行系统思考,来判断我们的学校教育做得怎样?家庭教育又做得如何?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呢?”
这时,我的老朋友——教务处陈老师的声音传了过来:“既然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判断各有千秋,我希望能有一个机会,让大家把各自的想法谈出来,进行碰撞交流,也许能产生一些共鸣,取得一定的共识。”
“这是个好主意!让我们共同期待吧,也许下一个驿站就会给我们机会呢。呵呵!”杨老师神秘地呵呵一笑,起身朝我们走来。
原来,杨老师在我沉思的时候,被另一侧的其他老师请去聊天了。怪不得在我惊醒之际,旁边的位置是空的,呵呵!
正当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之际,列车播音员提醒大家:第三个驿站到了。
我们简单收拾了一下随行物件就依次下了车,来到了第三个教育驿站的大门,“诊断教育”四个大字正面对着我们招手微笑。
年轻教师反应快,开始议论起来。
“难道这是一家教育医院?怎么取这样一个名字?!”教师甲抢先发问。
“这是诊断教育,又没提治疗,显然不是教育医院。”教师乙应道。
“‘诊断教育’与‘探究教育’有点相近,所以,我猜:这里一定是让大家共同来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行诊断、把脉,共同来探寻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为后续探讨解决之道作准备。”戴着金丝眼镜的教师丙自信地推理道。
“有道理!看来要被杨教授言中了!”教师乙神秘地说道:“估计里面有高人啊,呵呵!”
“快进去吧,进去后什么都清楚了。”教师甲急匆匆地推着大家往里走。
就这样,我和杨老师随着这帮年轻人跨过了“诊断教育”的大门,来到了驿站内的休息大厅。
驿站的休息大厅位于诊断大楼内,驿站工作人员介绍说:“驿站有两幢大楼组成,所在的楼叫教育诊断大楼,共有八层,地上六层,地下两层(车库)。我们白天的诊断活动就在这幢大楼进行。另一幢大楼为学习型酒店,供大家吃住、休息娱乐、小组讨论等。”
工作人员接着说道:“教育诊断分设在诊断大楼的五个功能厅进行,这五个功能厅分布在五个楼层,自下而上依次叫做:诊断教育目标(一层)、诊断教育理念(二层)、诊断教育内容(三层)、诊断教育方法与手段(四层)及诊断教育评价(五层)。一般作一次诊断需要一天的时间,每天上午9点开始,到下午5点结束,中间休息一个小时。诊断的基本流程是这样的:首先由主持人宣布诊断开始,请指定发言人先发言,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由发言、充分讨论,最后由专家总结讲评。”
“五个方面的诊断明天上午9点在对应的多功能厅同时开始。一楼——诊断教育目标——1号功能厅;二楼——诊断教育理念——2号功能厅;三楼——诊断教育内容——3号功能厅;四楼——诊断教育方法与手段——4号功能厅;五楼——诊断教育评价——5号功能厅。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作出选择。”
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我们接着去了酒店,办完入住手续后,进房间休息。
晚饭后,我们和杨老师一起边散步聊天,边熟悉着驿站内部的环境。
驿站面积不大,但比较精致。诊断大楼六层,学习型酒店十层,分别呈向内凹的弧形结构,从空中向下俯视这两幢楼,整体呈椭圆形状,代表着和谐圆满。两楼之间既有运动场,如: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也有各种健身器械,供游客自主选择。同时还有室外休闲茶室,小桥流水、花草树木等,诚所谓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了室外休闲茶室,选了一个相对幽静而宽敞的包间,每人点了一杯西湖龙井,边品茶,边聊了起来。
杨老师向大家问了一个问题:“明天开始的五天诊断,大家准备得怎样?”
在座的有老师,也有家长,他(她)们听后一怔,脱口齐声答道:“我们也要准备?”
杨老师哈哈一笑,说道:“当然,应该预习一下,这样明天的诊断效果会更好些。”
“其实,做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就以这次的‘教育之旅’来说吧,我相信我们都是抱着学习的姿态来的,都希望能解决一些自己心中的困惑,提高一下自己对教育的认识。但我们不能用被动的心态去学习,必须采取主动,这样学习的效率就会高些,你们说是吗?”
杨老师品了一口茶,继续说道:“明天其实是一场研讨会,尽管会有指定发言人,但组织者总体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因此,我们做些准备,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人作一些交流,这样我们的收获必定会更大,对教育现状的判断也会更准些。”
经杨老师这么一点拨,顿时茅塞顿开,有的起身回房间准备去了,有的还想与杨老师聊一会。
其中有一位孙姓家长问了杨老师一个现实问题:“杨老师,我的孩子迷上了智能手机,怎么办?”他接着说道,“他现在读小学五年级,每到周末,他就抱着手机不放,想叫他出去到公园活动一下都不愿意去,更别说做作业了。手机没收吧,他就给你闹,搞得家庭气氛挺紧张的。”
杨老师喝了一口茶,微笑着说道:“手机和电脑是孩子们今后学习生活工作的工具,因此,应该允许孩子使用,禁止使用是不妥的,也是不明智的!”
杨老师先对孩子使用手机定了个调,接着说道:“我想,问题的关键是怎么使用?不知其他家长有没有好方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必须跟孩子商量妥!”
听到这里,孙先生插嘴道:“我曾经也是这样想的,与孩子好好商量过几次,但就是行不通,有时候气得想打他。”
杨老师接着说道:“这就涉及到怎样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问题,你是以‘平等尊重’的姿态还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是先让孩子充分表达意见还是你先表达意见?讨论问题的出发点在哪里?你的表情如何?语气语调又如何?等等,这些问题一旦掌控不好,就会影响沟通效果。这方面的技巧很多,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了,我们另约时间探讨好吗?”
孙先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以感激的目光看着杨老师。
杨老师看了一下时间,考虑到明天有任务在身,略表歉意地起身向大家告别:“明天是对‘教育目标’的诊断,希望各位做好自己的判断,带着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明天的研讨之中。祝各位晚安!”
我们感谢杨老师的提醒,共同期待明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