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

江南四月天,细雨如织,城里见不到烟雨迷蒙的景象,清晨已是车水马龙,水洗过的柏油路,黑得透亮。杨柳风时来时不来,吹面不寒,拂着清湿,携着极细小的雨点,扑面上来,在脸上跳动,如同开盖后的第一口可口可乐,在舌尖跳动感觉。江南四月天,不论晴天,不论雨天,都是好天。

在这样一个下着雨不必撑伞的早晨,我推着小车,小车里坐着两岁多的娃娃,穿行在雨里,真是穿行在雨的间隙里,时不时撞上微雨,才意识到是雨天。这雨,温柔。难怪林徽因会写诗——人间四月天,第一次读到她,还是在高中同桌的精致的摘抄本上,她用清秀的字体写下: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当时懵懂,理解的是爱情;如今对爱情懵懂,却懂得了诗词的原意不过是在表达一位新生儿母亲的喜悦以及对新生命的颂赞罢了。记得当初高中语文课本某个单元专门讲现代诗,选取了舒婷的《致橡树》,有关于爱情最好的诠释:“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戴望舒的《雨巷》,有关于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最好的定义:“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十八岁的少年不懂哀怨,不懂彷徨,爱的都是好姑娘。郑愁予的《错误》,是独自等待时的告白:“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大概是在无声地告别:“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可我最爱还是那首海子的《面朝大海,春岸花开》,初三时我第一次读到他,在当时那个轰动全国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优秀作品选里,“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一次我便牢牢地记住了他,他不是她,他必须是他,山河路远,饮马为伴,浪迹天涯,四海为家。我的孩子将来会不会读到这些诗呢?读到这些诗的时候他会想到什么呢?做父母的总是这般矛盾,希望孩子快快长大,又希望孩子慢慢长大。希望孩子学些经世致用的硬本领,又希望孩子多少懂得点无用之用。对于凡事,我们总要陷入到有用无用的羁绊中去。

语文老师花了不少时间来讲“再别康桥”以外的故事,金岳霖“游林而居”终生未娶;林徽因“床头悬木”心念志摩;梁林在战争年代如何相濡以沫。当年他二十出头,书生意气,痞气和匪气也带点,写文章,写在QQ空间,纪念风花雪夜,也纪念孩子们(学生们)的成长,我基本每篇都读,现在还能记得两句:“烟火与爱情,人们喜欢用烟花比如爱情,大概因为爱情同烟花一般绚烂而短暂。能说的是再见,不能说的是怀念。”看得出科班的功底。多半是受了他的蛊惑,少半是少年心事,从好友那里弄了一本《志摩的诗》,里面不光有诗,还有徐志摩的一些文章,读了些时日,除了意淫到陆小曼到底如何婀娜多姿风情万种摄人心魄,再无所获,现如今更是什么都记不得了。幼年时看过一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大概讲的是徐志摩的一生,戴眼镜穿长衫,文弱书生的扮相,我一点不爱看,但没办法,熬过了“人间四月天”,才能看到我感兴趣的“笑书神侠倚碧鸳,飞雪连天射白鹿。”

年近三十,机缘巧合,读库刚好出版了一本梁思成的《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我即刻订购。书是大开本,白线装帧,黄页,收录了梁思成耗时数年考察中国古建筑所绘建筑结构图,对绘画和建筑一无所知的我,实在为大师之精神、精进、气魄、心力、事功所折服,加之睹物思人,忆起年少时光,想着时当青壮年,该可以为一二可为之事吧,竟然在收到绘本的当日写了这样一段话:“当年听老师讲述‘游林而居’的名人轶事,国徽的设计者林徽因,可能更多人知道她写的‘人间四月天’吧;哲学泰斗金岳霖,建筑大师梁思成。今日看到大师手稿(照片版),叹为观止。对于绘画和建筑一窍不通的我,实在想为大师之精神、气魄、心力、事功所激励,为一二可为之事。”到了今天,读到当日的文字,我真该为这两年的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吧。可我几乎从来不为蹉跎了太多岁月虚度了太多年华而悔恨,这也大概是我一无所成的缘由吧。

娃娃坐在车里,不吵不闹,安稳得很。我人生的安稳一部分是孩子带来的,如同这个清晨,如同许多个清晨与黄昏。岁月又静又好。除了钱少点,好像算得上幸福。炒码的香味从街道旁的米粉店飘出,这样的小店每隔三五十步便能遇着一家。湖南人爱嗦粉——类似面条名为“米粉”。关于米粉的起源众说纷纭,一说是古代中国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民众避居南方而产生的类似面条食品。另一说是当年秦始皇攻打桂林,北方的士兵在桂林作战,吃不惯南方的米饭,便用米磨成粉状并做成面条的形状,来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情,现在许多地方都随处可见挂着“桂林米粉”招牌的当地人开的店。自古以来中国南方地区多以大米为食,北方则多吃面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过程也伴随着人口的大量迁移,中国人安土重迁,北方人到了南方,总想着把家乡的味道带到南方,于是就地取材,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蒸煮、压条等工序制成米粉,这样既能保留大米内部的优质淀粉,吃起来又有面条的筋道,算得上是南北融合,也解了南迁北人的思乡之苦。米粉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湖南人早食汤粉,宵夜时则会点上一两份炒粉。汤粉入口爽滑,可嗦出声响。

一碗汤粉最重要的三要素是汤头、粉以及码子。没有码子不打紧,可以吃光头粉,加点小料即可;没有好粉不打紧,可以喝汤,实际上街边小店的粉,质地差别不大,只有极讲究的食客和极讲究的老店,才对粉的质地有着特别的要求,价格自然也不一样。上好的汤头一般以大骨经文火整晚熬制而成,吃粉前先喝汤,粉店不配勺子,就着碗喝,一口下去,热辣鲜咸,不过现在有些店家为了省事直接用原料勾兑汤头,这种汤头后劲足,喝了之后口干舌燥一上午;码子分为炒码和煨码,炒码现点现炒,费时费料,价格比煨码高出一截,味道好出一截,炒码能更好地保住食材的新鲜度,猛火翻炒,重油重酱,出锅后盖在粉上,热气腾腾,色泽鲜亮,视之垂涎若滴,食之拍案叫绝,上好的炒码是腰花、肥肠、耳尖、小炒肉之类。煨码是店家提前准备好的,分装在小钵子里面,有红烧牛肉,红烧牛腩,三鲜(鹌鹑蛋、木耳丝、肉丝),辣椒炒肉,红烧排骨,炸酱等等,品类繁多,价格不一。小料是葱花、蒜末,剁辣椒酱,花生米,香菜、白萝卜丁等等,一应免费,吃完即止。食客皆是市井之人,不甚讲究,着急忙慌嗦碗粉赶着上班,很少有人去品味汤的原鲜,一碗粉下肚,拍拍屁股走人,半碗汤留着养鱼。这是生活本真的样子,肉体凡胎,忙忙碌碌,活得粗糙,多好啊。

食物的味道传承了家乡的味道,家的味道。对于互湖湘人而言,家乡的味道里面一定包含一碗粉的味道。而家的味道大概是婆娘的一碗蛋炒饭,老娘的一碗清水挂面,老爹的一份红烧肉,出门前乳臭未干口舌笨拙的娃娃口里念叨的“爸爸去工作,爸爸去工作,跟爸爸拜拜,跟爸爸拜拜,飞(吻)一个,飞(吻)一个,”并且两度追到门外亲吻爸爸的脸颊,更是自己下厨为家人烹饪的几样家常菜。

推着娃娃晃晃荡荡,回到小区,要到“酒癫子”那里买几把刚采摘的青菜。城市化的进程很快,城郊变成了城市,周边的菜农却没有城市化,总能开垦出一些荒地来种菜,这些人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除了种菜,再无别的生存技能。“酒癫子”大概七十来岁,他说过他年岁,我忘了。头发粗短,黑白分明,牙齿健在,黑黄分明,笑容可掬。每天清晨骑辆破摩托车挂两篓子的青菜来小区摆摊,见着我热情地叫唤“老弟,老弟”;见着女人叫“老妹,老妹”;年轻点的叫“妹子,妹子”;老不正经。我照例要和他砍价,四块一把的生菜我砍三块,老鬼不同意,贼精贼精,打哈哈给我递烟抽,8块一包的软白沙,广告词直入人心“鹤舞白沙,我心飞翔。”我接了烟,让他给我点着,娃娃不让抽,从车子里面站起来,从我嘴里把烟抢走。我让儿子把烟扔了,老头不让,伸手问娃娃讨:“给爷爷抽。”儿子听话给了他,他接着抽我抽过的烟。老鬼买菜,风雨无阻,童叟无欺,不降价不甩卖,晴天喝酒,雨天抽烟。雨天我见着他,问他:“今天没搞酒?”他常用一个纯净水瓶子装酒,买菜时咪上两口。他说:“戒酒了,上了年级,不能喝。”天晴了,问他:“今天没搞酒?”他哈哈笑:“搞了,搞了。”他是苦命人,没有烟酒,不种地不买菜,早死了。他原先以屠猪卖肉种地为生,积蓄颇厚,每次卖完肉,总要留着猪腰子猪肝和一块上好的前腿肉,再拎上一瓶烧酒,去找他的老伙计,老伙计厨艺了得,猪腰子猪肝前腿肉炒一锅,两人把酒言欢,酒肉穿肠,聊以忘忧。可惜子孙不肖,家业败光,加之年岁已老,屠猪卖肉的营生不能干了,安心种地。

到楼下,遇着相熟的老两口,说是出去散步,叮嘱他们带伞。老两口身体好,未见白发。女的得过乳腺癌,做了手术,没死了,精神头不错;男的是个老烟枪,大外甥是我的学生,说他外公偷着抽烟,被外婆骂的狗血淋头。依稀记得某个早晨,他外公下楼来,特意和我唠叨几句,托付我在外甥的学习上多费心,不必老人家叮嘱,对于我的每一位学生,我自当全力去引导和帮助。老人家的话语实在朴实:也不图孩子要做出多大成就,多学点文化知识,将来能有个事做,能有个饭碗,总是好的。看来无论是达官显贵,抑或甲乙丙丁;无论万贯家财,抑或家徒四壁;父母、长辈对于孩子的学业常常是在意的、重视的,一定希望孩子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人,做了父母的人,做了父母的父母,对于孩子的一点一滴都是牵挂的;没做父母的青年们,很难懂得。我初为人父,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份牵挂,当然,这份牵挂也是一种幸福。当你结束一天的工作,走进家门,见到老婆孩子,老婆的微笑、孩子的牙牙学语,一把将你的疲倦都赶到了九霄云外,你会觉得一切付出都是有意义的——辛苦的工作,努力的晋升,咬牙的坚持,节俭的消费……

老两口生了两个女儿,没有儿子,两个女儿出息,容貌身段事业都好,大女儿生了两个儿子,小女儿生了一个儿子,三户人家同住同住一个小区,老头子说,三个孙子,没一个跟他姓,他不干,小女婿倒也开明,小女儿的儿子随了他的姓,他涨了行市,跟着一帮老头老太太吹牛逼,被老太太一顿臭骂。当我变成了老头,我心爱的姑娘变成了老太太,生活会是怎样一番模样呢?

大概每一个早晨都新鲜,每一个早晨都老旧。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间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