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这个“秘诀”,我的读书收益率提高了20%

(一)

请大家原谅我的“标题党”,但我说的基本是实情。这个月我应用了一次这个“秘诀”,读书的收益真的提升了20%,至少。我其实感觉提升了300%。一句话:亲测有效。

(二)

A大牛在他的书里曾经强调过这个“秘诀”。他的书已经“流行”了一百多年了,仍然是畅销书。然而,很遗憾,以前他的书我听说过但从没认真读过。

后来B大咖在得到专栏里专门有一周的时间来讲这个“秘诀”。我听了,然而没当回事。

后来我读了C大咖和D牛人的书,他们又提到了这个“秘诀”,我才隐约明白:看来这个秘诀真的管用呢,这么多聪明人和神人都在用,要不咱也试一试?

然后我丢弃它去“忙”别的了。

多年后的一天,我终于发现自己读书方法有问题:我读的很慢,读不懂,不理解,不消化,不吸收,不能举一反三,找不到书与书之间的联系,回忆不起书的内容,生活里“根本想不到”可以应用书里的知识…

毫无成效,心灰意冷,倍受打击。我已经放弃学习和读书了。偶尔我就漫不经心的随便找书读一读,然后又遇到了F老师兼神人。F老师无意间告诉了我一个学习的“秘诀”,我感觉似曾相识……竟然又是它!

听过那么多次这个道理,我还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因为我认为这个“秘诀”有点“其貌不扬”,不像“绝世高手”,所以我犹豫再三,还是抛弃了它。

时间走到了2018年的2月份,这些年我就一直这么穷困潦倒着,但心有不甘,偶尔还会无精打采的读读书。不知鬼使神差还是天见尤怜,总之我居然动手简单的“实践”了一下这个“秘诀”。然后我就顿悟了:在读书方法这个领域,原来那些脑神经科学、那些心理学、那些牛人、那些大咖说的是相通的,他们反复说的是都是同一件事,就是这个秘诀。亲测有效。兴奋之余, 我甚至出现了“我已经融会贯通”的幻觉。

(三)

那么这个“秘诀”究竟是什么呢?揭开谜底之前,我还要卖个官子,引用李笑来老师一句话(大意):“…我知道我说的道理大部分人都不相信。它们要么简单到谁都知道,要么违背常识到鬼才信。”那么,这个提高我20%——300%读书效率的方法是: 带着问题读书。

就这些。

(四)

可能有读者要破口大骂了:“劳资耐心看你的文章这么久,你就告诉我这么一点废话?”

是一点,但绝对不是废话。

可能某位耐心的读者会说:“这个我早就知道了呀,但好像不是特别有效”。对于这个问题,请允许我再引用李笑来老师的话来解答(大意):“…肯读书肯思考的那部分人里,又因为缺乏执拗的、不折不扣的执行书里的道理的行动,绝大多数人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五)

大家都知道,所谓的智商,所谓聪明,所谓高手,就是对一个个的概念有清晰、准确的认识。那么,所谓“带着问题读书”,究竟是什么意思?

答:所谓“带着问题读书”,可以简化为带着12个问题读书。这12个问题依次是:①我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要什么东西?②关于这个主题,我已经知道了什么?③这本书的整体逻辑框架是什么?………

(六)

作为笑来老师的粉丝和“学生”,我们都清楚的知道:如若没有深入的思考,便没有任何的价值。如若不能进行深入思考,便是个粗浅的人。那么,我们不妨深入思考一下:这12个问题的难点在哪里?易错点在那点?要点又在哪里?

首先谈论第一个问题:我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个人觉得,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除非你是一个人生目标明确的人,否则你会“一不小心”就忘记问这个问题。而人生目标的明确,是个很大的问题,需要很多的技巧;很多时候甚至需要修改一个人的“价值观”,之后一个人才会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大手术。所以第一个问题的易错点是:一不小心就会忘记。所以第一个问题的要点是:读书的目的要详细又明确。

其次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关于这个主题,我已经知道了什么?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或者不知道什么。要知道,清楚了解自己从来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做到的。解决方法就是:自己首先写一本书这个主题的书籍,起码写一篇综述。这看起来很麻烦,但我有10条理由说明它的必要性。总之,第二个问题的难点在于:人们懒的先写一篇综述再来读书。这个问题的易错点在于:忽略第二个问题直接去读书。解决这个问题的要点在于:写一篇综述。

为了帮助你(其实是为了帮助我自己)重视第二步,后面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论述读书前写一篇主题综述的重要性。

然后让我们讨论第三个问题:这本书的整体逻辑框架是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认真画一个思维导图即可。…………

(七)

后面的九个问题暂不详细的展开了,只怕展开就是一本书了,后面我继续思考,有了收获再写一篇文章。小结一下:执拗的、不折不扣的践行书里的道理,说简单也简单,肯下笨功夫即可解决一切问题;说难也难,嫌麻烦,“一不小心”忘记了下笨功夫,那就千难万难了。


后记:这几天读了几本书(两三本),受此刺激,居然能写出近两千字的文章,我表示开心愉快。看来高质量的书的确可以刺激大脑,延缓老年痴呆,同时使年青人更聪明。由此,我坚定了继续坚持读书的信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掌握了这个“秘诀”,我的读书收益率提高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