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之以利的普雷马克原理在教育中的有效运用2022-06-05

诱之以利的普雷马克原理在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13-18篇有感

沂源县南鲁山镇中心小学张涛

“普雷马克原理”也好“祖母原则”也罢,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家长和教师经常“诱之以利”,通过循序善诱达到教育目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家长不惜许予学生丰厚的奖品或奖金,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采用从“红五角星”到“学习龙虎榜”,从“普通卡片”到“金卡”,从“小红旗”到“大红花”等方法……可是,随着学生对这些方法的适应,他们并没有因为教师的“无私奉献”,而立志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回报教师的“无私奉献”。因而“诱之以利”的评价必然逐渐淡出。

“普雷马克原理”和“诱之以利”是有些区别的。“普雷马克原理”是指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给予“高频活动”属于正强化,可见,“普雷马克原理”是以活动(行动)促进活动(行动),是以活动的促进为主,比如文中的例子:要想吃肉先得吃青菜。“诱之以利”是以“可见”利益促使活动(行动)的发生,比如文中的例子:首先完成期中考试取得好成绩,然后可以买电脑。“普雷马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要大于“诱之以利”的内涵和外延,“诱之以利”是“普雷马克原理”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雷马克原理”既可以是以活动(行动)促进活动(行动)也可以用以“可见”利益促使活动(行动)的发生。

“普雷马克原理”被我们广泛运用育家庭教育中,这也是被称为“祖母原则”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否学习过心理学,作为家长只要注意了两种活动的先后顺序,都会运用以高频活动来强化低频活动,以便于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目的。

在学校教育中又要怎样合理运用“普雷马克原理”呢?

首先,让学生在主观上认识到强化行为与他的学习行为之间的依随关系。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把强化与良好的学习行为为联系起来,强化对他的学习并不起作用。例如,文中的例子:首先完成练习20分钟小提琴,然后可以出去玩。出去玩是在高质量地练习小提琴20分钟的前提下产生得依附关系,如果学习质量得不到保证,高频次活动就不会对低频次活动产生有效的依附关系,反而会对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负面的作用。为了激励孩子们完成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谁先把作业交上了谁就可以出去活动,交作业和外出活动之间建立的依附关系,没有对作业的质量要求作为附属条件,就会造成因快速出去活动造成的作业质量下降。

其次,必须使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强化不喜欢的活动。文中说:首先观察学生在有机会选择时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活动,然后按学则的可能性把这些行为排列出顺序。由于人的观点和信念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这个顺序不是永久不变的。教师要做有心人,提高自己的观察力。观察力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心里品质。教师的观察力是因材施教的依据。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活动细心观察,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纷繁复杂的情况,分析研究他们心里和个性特点形成的原因,才能逐渐掌握每个学生的特有兴趣、专长、性格与脾气,然后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使学生从不同的起点上都得到发展,有所进步和提高。

再者,是不能过度使用强化物,否则可能使强化物失去原有的效果。普雷马克原理对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一定帮助作用的,但从孩子长远来看不一定非常有利。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没有强化物就不去学习。教师还是要多措并举,不能一以贯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诱之以利的普雷马克原理在教育中的有效运用2022-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