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不只是政治家,还是个统帅

说起商鞅,人们就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人认为,商鞅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开创了中国法治社会的先河;另一种人认为,商鞅之法令虽然富强了秦国,但太过严苛,民众苦不堪言,以致秦国统一天下后十五年便灭亡了。我还是倾向于第一种的,但今天我们要讲的不是他变法,而是他少有人知的统帅经历。

先来简单叙述一下商鞅做统帅前的人生。他原名公孙鞅,是卫国人,所以也叫卫鞅。他自幼父母双亡,来到战国时期最神秘的大师鬼谷子门下学习。之后他到魏国丞相公叔痤手下当了个中庶子的小官,主要负责整理丞相府文件书简等工作。公叔痤病危,魏王来到他府中探视,并询问下一任丞相的人选。公叔痤向魏王推荐了卫鞅,但魏王看不起这个小官,没有答应。这时公叔痤说出了那句千古流传的警语:“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魏王应付了一句就走了。公叔痤叫来卫鞅,让他快跑。卫鞅问出原因后,也说出了一句著名的话:“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史记·商君列传第八》中给了这件小事一个特写镜头,也充分体现了卫鞅临危不乱、成算在胸的大将风度。

公叔痤病逝之时,正是秦国的新国君秦孝公发布搜求人才的书令之日,卫鞅于是来到了秦国,先用几个迂腐的政策试探了孝公,之后拿出了自己真正的法家学问,秦孝公大喜,封他为左庶长(秦爵第十级,实权极大),卫鞅从此开始了著名的变法,使秦国摆脱了数代贫弱,一跃成为可以与当时的霸主魏国争雄的强国。

秦孝公十年,孝公封卫鞅为大良造(秦爵十六级,相当于丞相),并拜他为统帅,进攻魏国国都安邑。

河西这块地方历来是秦魏两国争夺的地方。此地本为秦国所有,原来的晋国只顾与楚国争雄,无暇西顾。然而,三家分晋后,魏文侯启用吴起为将,进攻秦国。当时恰逢秦国历经数代昏庸统治,国力很弱,很快就败给了强大的魏军。丢失了这块战略要地的秦国发起了多次反击,却都被魏军击退。数年后秦献公即位,继续对河西之地发动反攻,先是在公元前364年大破魏军,歼灭魏军六万,赵国援军来到后才遏止了秦军攻势。之后秦军又进攻少梁,大胜魏军,俘虏了魏军主帅、丞相公叔痤(后来被放回魏国了)。然而不幸的是,秦献公于同年去世,魏将庞涓(这个人大家应该很熟悉)随即发起反击,夺回了河西一带的领地。秦孝公知道此时无力与魏国抗衡,就向魏国求和。直到十年后,才派卫鞅来反攻,足以见孝公眼光长远。

这个时候,魏军正猛攻赵国,齐国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上演“围魏救赵”的经典战役,在桂陵大破魏军,真可谓是秦国反攻的天赐良机。但此时秦国变法尚未成熟,尽管一开始很顺利,但等魏军回援时就被魏军击败了。两国君主会盟停战,秦国还是没能收复失地。

秦孝公二十二年,魏惠王三十一年,卫鞅再次率军反攻河西。这时的魏国已没有从前的实力了。前一年,魏军攻打韩国,包围韩都新郑。孙膑故伎重演,进攻大梁(魏国最繁华的城市,后魏国迁都于此),于是魏惠王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大将与齐军作战,结果在马陵全军覆没,使魏国损失了大量兵马,太子申被俘,庞涓自尽。趁魏国恢复元气之前,进攻魏国确为上策。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中,这一战卫鞅以五万军队击败了魏国十四万大军,先是出奇兵抄了魏军的后路,之后用两万步兵歼敌军三万精锐铁骑,俘虏敌军主帅公子卬,然后大破龙贾军团,一举收复河西。实际上,此时秦军的实力还不能“碾压”魏军,卫鞅是用计策取胜的。他派人跟公子卬说,他们两人之前在魏国就相识,所以并不愿与老朋友兵戎相见,要请公子卬前来会盟议和,还摆了酒席。公子卬来赴宴的时候,卫鞅安排好伏兵,俘虏了他,之后秦军一举攻破魏军,收复河西。而剧中的龙贾要到这一战近十年后才被派来与秦军作战,当时秦孝公、商鞅、魏惠王都已去世,时间已经是魏襄王五年。龙贾率军与秦国军队在雕阴打了一仗,而秦军主帅居然是之前被俘的公子卬,真是不可思议。结局是秦军获胜,活捉主将龙贾,斩首八万(《史记·秦本纪》记载,但在《史记·魏世家》中记载为四万五千)。

而卫鞅在收复河西后,秦孝公将商於十五座城池封给卫鞅,封号商君,当时贵族功臣以封地为姓,卫鞅从此被人们叫做商鞅。但秦孝公死后,继位的秦惠文王没有孝公那么信任他,公子虔(秦孝公的哥哥,因触犯新法被被劓刑)的党徒诬陷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信以为真,派人去捉拿商鞅,商鞅只好跑到了魏国,可魏国人记恨他打败了公子卬军团,非但不接纳他,还把他送回了秦国。走投无路的商鞅无奈之下只好逃到了自己的封地商於郡,并发动手下的士兵北上攻打秦国的郑县。这一来秦惠文王彻底相信了商鞅谋反的事情,发兵去攻打商君的部队,并在战场上杀死了他。商鞅的尸体被车裂示众,还被秦惠文王灭了全家。但商鞅的新法在秦国保留了下去,为秦国一统天下做了极大的贡献。

你可能感兴趣的:(商鞅不只是政治家,还是个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