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则不威

图片发自App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自己不庄重,则没有威严。学习会让人不会陷入固执当中。要讲忠信,不要与不志同道合之人结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畏惧改正。

君子自己不庄重,则没有威严,真正获得尊敬的人,必定是有原则的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讲究德行,周围必聚集仁德之人,人与你交往,也放心,必获尊敬。

学则不固,一个不爱学习之人,必定陷入自己的思维淤泥之中,眼界的不开阔,会沉迷于自己蔽塞空间里,闭门造车。清朝末年的腐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孔子也讲过,人有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即猜疑;必,即必定;固,即固执;我,即自私之心。这四大忌,“固”是之一。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感触,人越学习,越发觉自己的知识量越匮乏,大海的水如世间的知识储量,人的知识面如一小岛屿,学习的越多,那岛屿海岸线周长也越大,你感觉到的大海也越广阔。

忠、信,是为人的一个准则。

无友不如己者,字面意思是:“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在此,哪方面不如自己的人呢,金钱、容貌、地位、知识面?我想应该都不是,孔老夫子周围结交的朋友,包括弟子,多达几千人。如果都是以“金钱、容貌、地位、知识面”来评价的话,那么显的有些肤浅,应该是具有“仁、德”之心的人。

孔子的学生中,不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渊;“衣敝缊袍,与衣狐貉立而不耻者”的子路;当然还有“富可敌国”经商天才的子贡。他们成为孔子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点,都具有“仁德”之心,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不管之前你是做什么的,但是有一颗“仁德”之心,都可以成为其弟子、朋友。

过则改,错误是任何人都会犯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能不能在错误之后,悔过自新,日日新。不犯错,人很难成长,人在困境中,要乐观,勇敢往前走,就像孔子一样,一生郁郁不得志,但一生都谆谆追求,千百年来,人们永远记住了他的思想光芒,与山河同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重则不威)